分享

千古奇冤“庞太师”

 海西洞庭楠书房 2023-02-09 发布于湖南

在民间的传说中,宋代有个庞太师庞吉,那简直是坏的没型了。仗着是国丈,和杨家将斗,和包拯斗,和八贤王斗,坏事干尽,十足的一个坏蛋。

影视作品中的“庞太师”庞吉

在历史上,宋代确实有个庞姓的宰相,只不过他叫庞籍而不是庞吉,他也不是国丈,而是靠着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成为了朝堂上的宰相。

宋太宗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庞籍出生于山东成武一个官宦人家。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庞籍进士及第,从此进入了仕途。累迁至枢密副使、枢密使、太子太保,被封为颖国公。

北宋名臣庞籍

庞籍曾任殿中侍御史,在任期间他不畏权贵,敢于直言,被时人誉之为“天子御史”。他通晓律令,擅长吏事,治理百姓十分爱惜。而执法严密,军中或有犯法,则严刑厉法,屡有杀戮,因此士兵们都害怕而服帖。总之,在他就任宰相后,其声望比在郡县任职时要低。

当初仁宗皇帝以弱冠登基为帝,因此由刘太后临朝称制,在其死后留下遗嘱,让杨太后继续听政。这时的仁宗皇帝早已成年,亲政已迫在眉睫,对于此事自然是无法容忍。当时任殿中侍御史的庞籍,力主皇帝亲政,并当众烧掉支持垂帘制度的《内东门议制》,为仁宗皇帝的亲政创造了强大的舆论环境。

后来仁宗派庞籍前往西北与西夏作战前线,他严明军纪,于险要处修建堡垒,并招募百姓屯田,和韩琦、范仲淹一起在西北地区构筑起了一条坚固的防线,因功调回朝廷,先后担任枢密副使、枢密使、拜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了宰相。

在担任宰相期间,庞籍奖掖后进,积极选拔推荐人才,著名的比如有司马光和狄青等人。在南方侬智高叛乱后,狄青受命出征,但由于宋代的传统,有人反对武将专任。仁宗问计于庞籍,庞籍当即表示了对于狄青的支持,认为如果用文臣做监军来牵制狄青,将会造成号令不一,那么还不如不派狄青出征。在庞籍的坚持下,仁宗最终下旨,“岭南诸军,皆受青节制”。在狄青平定了叛乱后,仁宗非常高兴,对庞籍说道:青破贼,卿之功也。

晚年的庞籍受人攻击,虽然并无实据,但他也因此受到排斥,外放为地方官。后来73岁时才又被召回,但已年老体衰的他向仁宗提出了告老的请求,于三年后76岁病死。

我们纵观庞籍的一生,可谓是一代名臣,才干和见识都有过人之处,能够成为宰相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但非要把他和演艺中的庞太师联系起来,确实就有些勉为其难,真不知道他被黑有什么道理。虽说名字只有一字之差,但这个锅却是实实在在的背上了, 你说他是冤也不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