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职场上八面玲珑、游刃有余之人?

 曾仕强 2023-02-09 发布于北京

编者按

韩愈《师说》中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意思是说,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如果不跟从明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最终不能理解了。

确实如此,世事难料,人生浮沉,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会遇到一些烦心事,甚至焦头烂额,找不到化解的办法。

“阅人无数,不如明师指路”,漫漫人生路,无数段征程,如果能遇到一位洞察天机,熟黯世味的明师,实属人生至幸。

无疑,我们敬爱的曾仕强教授,就是这样一位明师。他德高望重,著作等身,透析人性,正本清源开示了中国人的道理,让无数迷茫的人,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路。

所以,越来越多的朋友,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习惯从曾教授的智慧中,找寻破解的办法。

鉴于此,【曾师人生智慧百问百答】专栏,正式上线。

此专栏的初衷,是以纯正的曾教授智慧,点对点,准确深入地开解各行业易友们反馈过来的问题。同时,让更多遇到同样问题的易友,获得启发,走出困扰,实现新生。

今天,我们将推出“曾师人生智慧百问百答”第一期内容,欢迎来提问。

如何正确看待职场上八面玲珑、游刃有余之人?

在职场中,有一些圆滑之人,他们与人相处时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对于这些人,我们虽然羡慕他们处事游刃有余,同时又鄙视他们的“老油条”行径。

那么,这些人的做法是否合理?如果我们在职场中遇到一些左右为难的事情,如何做才能不得罪人呢?

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八面玲珑、游刃有余的人不见得就是圆滑。

圆通与圆滑一字之差,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职场上八面玲珑的人做事喜欢推、拖、拉。其实,我们通过观察这推、拖、拉的结果,就能判断出他们到底是圆滑还是圆通。

如果一个人通过推、拖、拉”,到最后把问题圆满解决掉,便是圆通;

如果一个人通过“推、拖、拉”,到最后,没有解决问题, 或者解决得不够圆满,那当然是圆滑。

圆通的人八面玲珑、游刃有余是为了争取时间去思考、去解决问题;

而圆滑的人八面玲珑、游刃有余不过是为了拖延时间、逃避问题,他们根本就就没有解决问题的打算。

一个人的八面玲珑、游刃有余,只是外部表现,真正的区别还在于到底是圆通还是圆滑。

不可否认,圆通有圆滑的成分,但也含有不圆滑的成分——那就是“不伤害面子”地“面对现实”“负起责任”,这样的八面玲珑、有游刃有余就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另一方面,如何做才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圆通的人?

首先,要了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特点。

中国的人际关系以伦理为主。中国人重视合理的不平等。人与人之间合理的不平等所体现的正是中国人的伦理。

爸爸与儿子、上司与下属、老师与学生……永远有高低上下之分,不可能站在同一水平线上。没有哪个中国人敢站在上司面前说:“我和你是平等的,所以你也要听我的话。”

中国人对上的态度和对下的态度不同,你对下属敢讲的话,不一定敢对上司讲,这是很正常的。对上级是一个说法,对下级是另一个说法,这就是伦理的体现。

圆通的人面对不同的人,会说出合理的话、做出合理的事,这恰是建立在对中国人际关系与人伦文化的正确认知之上。

其次,遵守伦理道德是让圆通成为合理的存在。

人际关系既是做人的道理,也可以说是做人的技巧。

做人讲求技巧,免不了有一些权谋、圆滑、奸诈的味道,引起很多人的反感。这时候注入伦理道德,可以使权谋变成权宜应变、因时制宜,圆滑变成圆通,而奸诈也变成一种机警。

若是只学做人的技巧,而忽视做人的原则,不但没有成效,而且会被人嘲笑。做人不可以玩弄权谋,许多人误把圆通、应变看成讲求谋略,其实应该是策略才对。

做人做事可以有策略,不可讲谋略。换句话说,一切要求应当正当合理,不应该有不正当的念头。

最后,认识到将心比心是圆通的先决条件。

多以欣赏的眼光来体会他人的圆通,比较容易吸取他人的经验,迅速成长。

常以厌恶的心情来批评他人的圆滑,结果便只有生气的份儿,失去学习他人宝贵经验的机会。

圆通是高难度的素养,一般人很难精于此道,何况一不小心,就会流于圆滑而遭人唾弃。

但是,难学,还是要学,因为只有学会圆通,才能在人际交往中游刃有余。

本期解答由【百问百答智慧团】追易整理汇编。

【解答出处】曾仕强教授所著图书《圆通的人际关系》,对应视频下载易经思维APP--曾师全集--管理--《圆通的人际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