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老井的故事 / 高朝明(河北)|| 当代文学家杂志社

 清涟一荷 2023-02-09 发布于安徽

《当代文学家》杂志火热征稿中!  

原创·精品

清涟文化,致力繁荣!


□ 美刊佳作 □

老井的故事

(散文)



文 / 高朝明(河北)

小时候,跟爷爷奶奶在冀南老家农村长大,家里有两团院子,东院和西院,中间相隔有五六十米。两团院子的隔壁,都有一口老井。小时候耳濡目染,几代人围绕两口老井发生的故事,理不清,讲不完。

大约10岁以前,我和爷爷奶奶一直生活在东院。东院有北屋、南屋和西屋,唯独没有东屋,东边只有一堵高高的围墙。在围墙的南端有一个窄窄的小木门,仅能通过一个人。木门平时都是用门插插着,打开后就进到东边邻居的外院,外院西半部紧挨我家围墙是一个茅厕和猪圈,东半部有一口吃水井,上面架着辘轳。听奶奶讲,这里原来是一个财主的大院,解放后斗地主分田地,政府把这个大院分给了高家几户贫农合住。为了减少纠纷,每户之间又筑墙隔开。但由于大院里只有这一口水井,因此这个外院就被划为公共区域,附近十几户邻居都来这里打水,经常你来我往,热热闹闹。至于为什么我家院子往东留小门,爷爷奶奶说是当时分家的时候由村里主持商定的,东邻必须无条件允许我家吃水,几十年一直沿用下来。

一开始本没有任何争议,但是东邻大趁爷是个暴脾气,嫌邻居们都来他家打水太吵吵,而且弄得院子里到处是水,于是开始白天关街门,很多邻居见此情景,不好意思敲门,只好跑远路去别处担水。而我家就在隔壁,又有小门,因此,照常通过小门过去打水。为此,大趁爷经常不给好脸色,甚至把本来在他家院子东边的茅厕和猪圈专门挪到了西边,也就是我家东墙外,弄得我家院里气味难闻,很是膈应。我爷爷也是个直脾气,理所应当的事也不退让,因此,两人常常为这事吵嚷。而两个奶奶脾气都很好,她们平时常在一起做针线活唠家常,相处融洽。每次发生纠纷,她们不是帮着吵架,而是忙着在中间劝架,因此两家关系始终维系没有破裂。我小时候经常无忧无虑地偷偷开开小门,跑到井台边玩耍,东邻家有个小姑姑叫书荣,与我同岁,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捉迷藏。有时藏到我家,有时藏到她家,我们的跑来跑去,也直接融洽了两家之间的关系。后来,大趁爷在老伴的劝说下,又主动把茅厕和猪圈搬回到了水井东边,而那口老井,则在我们搬走以前一直伙用着。

 十一二岁的时候,我随爷爷奶奶搬到了西院跟叔叔婶婶一起住。那时候,叔叔在县城五金厂上班,每天早出晚归;婶婶在四五里外的娘家霞渠村教学,平时住娘家不回来,到礼拜五放学后才带着两个妹妹回家住两天。因此,大多数时间也就我跟爷爷奶奶在家。西院的西邻住的是一个老头,吹得一口好口哨,后来我才知道他是大爷爷,也就是我爷爷的亲哥哥。老弟俩不知道从啥时候分家开始就结下了仇怨,从我记事起就不说话,说话就是吵架,甚至动手!因此,本来挺四四方方的一个大院子,还是里外院,被从中间一分为二,西边归大爷爷,东边是我爷爷的,而且中间院墙还不齐,前院墙靠东,后院墙靠西,前院断间墙是大爷爷的,后院断间墙是我爷爷的。两家朝南伙着一个大门,大门口西侧有一口老井。

我记得奶奶说过,大门楼归我家,老井归大爷爷家,我家允许大爷爷家人从我们过道走路,大爷爷允许我家在井里打水。本来相安无事,但大爷爷以他家没有出水口为由,非要往我家院里留水道眼,平时洗涮脏水、下雨天房上和院子里的雨水都从我家院里流过,造成我家院里经常积水,而且脏兮兮的。尤其是下大雨的时候,两边院子里的水汇在一起流不及,我家院子里一片汪洋。因此爷爷奶奶非常反感,爷爷就去用砖头将他家水道眼堵住。那边一开始没有注意,眼看院里积水越来越深,这才发觉水道眼被堵了,于是就用棍子捅水道眼。发现捅不透,大爷爷或者他儿子就会冒雨拿着铁锹跑到这边院里来疏通,一边嘴里还不干不净骂骂咧咧;爷爷和叔叔也不示弱,上前阻止,免不得推推搡搡,两家的其他人就隔墙高声吵嚷起来,最后还是邻居们跑来劝架拉开,各自回屋。

这边不让留水道眼,那边就不让去井里打水,不是把辘轳藏了起来,就是把井绳撤掉。总之,老弟俩为了路和井斗了一辈子,谁也没沾着什么便宜。本想着两家会老死不相往来,令我意想不到的是,在我爷爷上世纪八十年代身患绝症后,情况突然好转,可能是家族其他亲人从中说和,大爷爷竟然破天荒来看望卧床不起的亲弟弟。毕竟是一奶同胞,老弟俩两手相握,泪目相对,千言万语难倾诉,万千仇怨化为乌有!从此两家和平相处,再也没有剑拔弩张!爷爷走后没几年,大爷爷病重,奶奶召集爸爸、叔婶和姑姑们一起去看望,两家关系进一步和睦。而那口老井,在村里建起水塔、通上自来水后,渐渐的废弃了。我出去上学和工作后,每次回家都要去井边看一看,里面的水非常清澈,打上一桶,非常的好喝!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撤掉了辘轳,盖上了井盖,直至上世纪末,老井被彻底填埋,变成了地基。而那个老院,在经历了几代人几十年的恩怨后,终于在二十一世纪初拆除了断间墙,重新回归一家了!

两口老井的故事浅浅的讲完了,从小时候的懵懵懂懂,到现在的大彻大悟,我深刻感受到那句老话:远亲不如近邻!这正是:

本是一家人,

同吃一井水;

抛开琐碎事,

邻里一家亲!

本期责任编辑:零下


《当代文学家》,刊号ISSN2708-3160,微纸同发,双版同印,由当代文学家协会主管,当代文学工作室主办。

       本平台集微刊运作、杂志编辑、图书出版为一体,可办理国际(2千起)、国内(2万起)书号,出版正规图书和个人文集。郑重承诺:本平台(社)办理的所有书号均为合法书号,可查可阅。请放心预约书号。

       所有来稿,包括书稿作品,必须坚持正确的创作导向,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富有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且能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不涉及政治、宗教等敏感话题。

总编收稿微信:cmj86188【会员、签约作家可联系办理】
‍‍‍‍‍‍‍‍‍‍‍‍‍‍‍‍‍‍‍‍‍‍‍‍‍

作者风采


河北作家/诗人:高朝明




作者简介

高朝明,男,1964年生,河北省沙河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邢台作家协会会员,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于《河北文学》《诗神》《中国青年报》《文论报》《金融时报》《中国诗歌网》《中国诗歌学会》《河北散文诗歌》《作家文学》《枫叶诗刊》《中外诗人》《诗刊·电子诗刊》《南方诗林》《金融作协》等报刊和媒体平台,并有多篇获奖,其中散文《喂猪的记忆》荣获中国散文网第二届“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金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