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疾而终,才是真正的长寿!

 医文杂谈 2023-02-09 发布于河南

作者:罗艳

三和生命学堂百日筑基1期学员

《黄帝内经》讲:恬淡虚无,病安从来?经典太久远了,时空的变迁让文字变得苍白无力。在当前的现实生活中,什么叫恬淡虚无,怎样才算做到恬淡虚无?是否真能如经典所说无疾而终?

非常幸运,身边有鲜活的案例,足以做经典的注脚。以此小文略作记述,证实经典所言是超越时空、真实不虚的。

生命学堂百日筑基的最后一堂人体常识课讲天人合一,《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告诉我们:“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恬淡虚无,病安从来?”因而想到了我的爷爷。

爷爷生于1917年,2012年去世,享年94岁。爷爷的一生,从不知病为何物,一辈子没生过任何病,没吃过一颗药。到了晚年,仍然耳聪目明,腿脚便利,牙齿牢固。去世前一天,照常下楼遛弯(家住二楼无电梯,自主外出无需陪伴,连拐都不拄),夜里入睡以后安然去世。

爷爷去世10年来,我都几乎想不起来爷爷。但当班主任让我写写爷爷的故事的时候,我却破天荒地失眠了。多年以前记忆的片段不停地在脑海里面涌现,似乎都不用刻意组织语言,文章就自然天成了。

及至真正下笔写的时候,越写越有热泪盈眶的感觉,这才知道原来爷爷对我的影响是如此深刻。最高明的教育是无形无相的,爷爷的存在本身就能影响人、点化人。

古话讲承祖荫,如果说我现在的生活和对世界的认知比过去有一些进步的话,那一定是承爷爷的福德,荫及子孙。

图片

01

爷爷一辈子做人就两个字:不争

爷爷生于1917年,从小不说是锦衣玉食,那也是生活优渥的。

我爸爸是家里最小的儿子,从我有记忆起,爷爷和奶奶都已经退休了。从我上小学到高二大约10来年的时间里面,我们一家三口都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

但很奇怪的,爷爷在的时候,好像没有什么存在感似的,要说讲爷爷的故事,都讲不出什么情节,只有一些记忆的片段。

然而很多年以后,当我学习了传统文化、了解了儒释道的内涵,重新以更广大的视角来回忆往事,才真正领悟到爷爷的难能可贵。

如果重新以更深刻的视角来审视的话,爷爷做人,一辈子最突出的其实就两个字:不争。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

这个不争,不仅仅是局限于一般浅薄理解的事业上没有野心,对名利的淡泊,而是时时处处贯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节、任何事情上面,是不容易的。

图片

在这里略举几例:

一是买菜。

最初家里是爷爷负责买菜的。爷爷买菜,与一般人不一样,大家都挑拣买好的,爷爷却专买那“打瓜菜”(我们四川方言,指小菜贩一整天卖完了以后剩下的,撮堆儿一起卖,比正常价格略便宜)。

拿回来家里一看,啥玩意儿啊!家人难免埋怨,爷爷振振有词:哎呀,人家打瓜!家里才不管,严令禁止不许再买打瓜菜了。然而爷爷买来的,还是多为歪瓜裂枣……

问起来,爷爷照样振振有词:不好?什么不好?人家买的人老多了!不好怎么那么多人买啊?三番五次下来,家里人不让爷爷买菜了。

回忆起来,这是小时候觉得很搞笑的事情。然而很多年以后,我才领悟到这里面的深意。

有人问广钦老和尚,怎么别人的弟子,都是高材生,什么硕士博士,还都是名校的。您这儿收的徒弟,都没什么文化,尽是小学生、中专生啊?老和尚点点头,答:是啊,都想要好的,那不好的给谁呢?

图片

二是爷爷与奶奶的日常。

奶奶是个很要强的人,爷爷在家只有挨骂的份儿,用动辄得咎来描述是毫不夸张的。但不论奶奶怎么说,甚至有时候辱骂各种很难听的话,爷爷也从不争辩,跟没听见似的。

俩人都不能叫做争吵,只能说是奶奶单方面的发火,实在惹急了爷爷也只有一句话:那你到底要怎么样嘛?完了奶奶发完火了,爷爷还是跟什么都没发生一样,该干啥干啥。

与奶奶尚且如此,跟其他人甚至到外面,那更是从不会争什么是非对错,绝不与人发生冲突的。家里人因此嘲笑爷爷,胆小如鼠,连鸡都不敢杀(哈哈哈哈,爷爷确实是不会杀鸡,不惟杀鸡了,苍蝇蚊子都不打,睡觉就是用一个蚊帐)。

三是从不说人长短是非。

解放后因为太爷爷没了,家里几个孩子又都没多大能力,有很长一段时间生活是比较窘迫的。人一旦穷困了,就很容易体会到世态炎凉。过去的亲戚、长辈来往变少了,尤其是生活条件好一些的人,仿佛都怕打招呼了。但爷爷从不抱怨,总是很平淡的。

02

爷爷内心的平定与安宁

做人方面如此,爷爷内心的平定与安宁,也是少有人能及的,略举几例吧:

一是看穿钱财,不起贪念。

爷爷虽然退休了,但生活还是很穷困。因为退休工资都让奶奶攥得死死的,一分钱也不会给他。而那时候几个孩子刚工作不久,收入比爷爷奶奶还低,都帮衬不上。

爷爷也不计较,东拼西凑的购置了一辆人力三轮车,上街拉客去了(其时爷爷已经70多了)。

但据爸爸讲,爷爷拉客与别人不同,完全是随缘拉客。每每有客人来,说去哪儿哪儿,爷爷总是答应了就走,从不主动要价说去这儿得5块,去那儿得10块的。每天也不多挣,干个大半天,下午傍晚时候就去川剧院听听戏,或去茶馆坐一会儿。

不光是随缘拉客,就是被人坑了骗了,爷爷也不以为意。爸爸跟我讲,爷爷拉客的三轮车就不止一次被人骗走过。有时候,拉的客人到了地方了,佯称有东西要搬,让爷爷帮忙搭把手。爷爷当然是不推辞,进到小区里面帮人忙活半天,完了出来一看,好嘛,车没了……回头一看,人也没影儿了……

但很奇怪的是,爷爷从不因此去找人理论,或是要报警(90年代一辆三轮车大约价值几百块,也不算特别小的数目),只是回家重新再买一辆车就罢了。下次再有人让他搭把手,他还是照样给人搬东西。就这么的,被骗了两三回。

到了90年代后期,市面上出现了很多骗局,什么抽奖啦、买什么送什么啦之类的,爷爷从不上当。就连街坊邻居议论说哪儿哪儿有什么便宜可占、有什么好处可拿,爷爷都从不心动,更不用说参与了。

爷爷也从不积蓄,总是有钱就照常花,没钱就上街拉俩活儿。家里孙子辈小孩子嘴馋或者想要钱能有就给,没有拉倒。到最后爷爷去世,个人财产总共只有几百块,就是当月还没花完的退休工资罢了。

图片

二是万事放得下。

家里除了爸爸,还有三个姑姑,孩子们的事儿,爷爷从不过问,都是奶奶做主。及至孩子们大了,更是儿孙自有儿孙福,绝不操心,用我妈妈的话讲,就算家里揭不开锅了,人家照样听戏喝茶。

记得有一次,三姑父在外面欠了赌债,挪用了公款去填窟窿,后来被单位发现,说如果还上也就罢了,还不上那就要报警坐牢去。奶奶愁的什么似的,三姑姑也哭成一个泪人儿,只有爷爷,还是好像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样,照样该干啥干啥。后来是我爸爸想方设法给还上了。

这样讲,可能有人会认为爷爷很自私,只管自己不管家人。其实不是的,真的自私的人,贪图个人享受,绝不承担家庭责任。爷爷自己工资都交给奶奶,家里家务让干什么就干什么,非常听指挥,从不抱怨、推脱。到七八十岁了,爷爷还负责全家晚饭后刷碗。

把自己的角色演好了,其他人的角色,哪怕是家人,爷爷也不越位。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说,路是自己走的,都是成年人了,自己的作为自己负责吧。

这句话说来容易,但真正做到就难了。正如好了歌所唱的:世人都道神仙好,就是儿孙忘不了,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对一般人最放不下的儿孙尚且如此,其他事情那更不用说了,可以讲,万事放得下。每天不论发生什么,吃得下,睡得香。

图片

三是个人生活从不讲究。

从我有记忆起,爷爷每天的生活是这样的:早上七八点钟起床,吃过早饭看会儿报纸,然后就出门拉活儿了。中午也不回来,随便在外面对付一口,到下午三四点钟收车,拿一个茶杯去茶馆坐会儿听人侃大山,或者去川剧院买张票听川戏。到晚饭点儿回家吃了以后刷碗,完了看会儿电视就睡了。唯一的变化是奶奶去世以后不拉活儿了,直接就是喝茶听戏,街上随便溜达。

这样的生活,十几年如一日,毫无变化,甚至可以称之为刻板。但爷爷乐在其中,从不会想今天要去哪里玩儿,明天要吃点儿啥,后天要买什么东西。至于吃什么穿什么,爷爷从不讲究,总是家里是什么样就什么样,晚饭不论什么菜,爷爷都是一样吃。绝不挑拣这个好吃,那个不好吃。

刘老师讲三和,性心身和。说身和的人远离不良嗜好,心和的人没有太多私欲,性和的人没有脾气。现在回想起来,爷爷从不起急,更不用说发脾气了。似乎都很少有情绪,不独发脾气,与之相对应的大喜大乐我也没见过。

至于养生保健,在爷爷那里,是没有这概念的。爷爷抽烟喝酒,生冷不忌,当然了,都不过量。爷爷爱抽烟,每天两三根,晚饭雷打不动的一杯小酒(约两钱),凉菜也吃,水果也吃,衣服穿的不多似乎没太怕冷,被子常年就是一条,也不按季倒换。更不用说什么补品、药膳、姜汤乱七八糟的了。

唯一勉强能沾点儿边的,可能就是细嚼慢咽(爷爷吃饭很慢,晚饭大家一起,差不多是我们平常的2倍时间)、早睡早起(从不睡懒觉,也从不熬夜)吧,真正做到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

江滨老师讲,心神层面是更高维的生命健康决定因素,是本。有形层面的养生保健,是相对次要的影响因素,是末。

是了,在爷爷那里,有了内心真正的平定与安宁,一切都是自自然然的,哪里还需要什么这保健那讲究的花头呢?正所谓道法自然吧。亦如六祖大师所讲的,心平何劳持戒?

之所以注意这个、不要那个,其实是我们的心不够平定啊!本末倒置,何来健康呢?经典早就告诉说,恬淡虚无,病安从来?心性修养好、做人境界高,才是真正无上的养生法宝啊!

看完后您也是否心里升起对好日子,幸福日子的向往。学会了过好日子的本事,身心健康了,不怕生活不美好。

三和生命学堂百日筑基助您追求身心成长,提升生命品质,进入新的生命台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