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忌“影像说”第3期精彩回顾|由梵高引发的“血案”

 zzm1008图书馆 2023-02-09 发布于上海

“影像说” 第3期,帖子里的讨论非常精彩,体现了无忌论坛独有的魅力和生命力。话不多说,上评论。

摄影爱好者遇到创作瓶颈怎么办?

图片

主持 leonqu

大家对这个话题有点怯场。
历史上的艺术家多数是“爱好者”,没有几个是能靠搞创作赚钱的。比如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放在今天是典型的书法爱好者。西方近代也一样,塞尚,高更,莫奈,德加都是有钱的公子。前一阵拍卖市场比较火的常玉也是家里有钱喜欢画画的纨绔子弟。没准我们无忌的泡菜里也能出一、两位呢~

图片常玉 作品

资深泡菜 月见草

摄影作为爱好,怎么拍算是好照片,一句话,高兴就好,自己喜欢就好。这种其实不存在所谓的瓶颈问题。假如你想借助摄影得到某方面的认可,比如获奖,那么你必须多学习,多看好照片,跟着潮流走。与时俱进。所谓潮流在摄影方面还真不少,比如数码化,比如PS的引入,更比如航拍的普及,还有组照的流行等等。有时候很长时间拍不出满意的照片,那简单,暂时放下相机,不拍。过一阵再说。也可以拍一些平时自己很少涉猎的题材,寻找新鲜感。

主持 leonqu

靠搞创作让自己高兴这个事儿挺难的。梵高一辈子追求艺术,也是到了最后才找到一点感觉,对自己的作品有了点信心。
古典艺术还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到了现代艺术具体的标准也没有了,让自己高兴就更难了。80%的现代艺术家都是爱好者,因为他们就是想让自己高兴才搞创作的。大家认为的让自己开心的作品是什么样子?

图片梵高 作品

泡菜 mikezhuang

“摄影爱好者遇到创作瓶颈怎么办?”——这个题目事先预设的意思是:如果你不是职业搞摄影的,但又想搞创作,遇到瓶颈怎么办?

职业搞摄影的遇到瓶颈好办,硬着头皮干,因为不干没饭吃。非到山穷水尽关门大吉,创作不能停止。
非职业的,也就是业余爱好者,如果没有创作的执念,如果遇到瓶颈,歇歇就是了,器材都留着,没准日后什么契机又勾起了创作的热情,接茬拍起来。

要我看,只有很少一部分爱好者,才会因创作瓶颈而难受,因难受而苦思出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同意嘉宾刘老师的主张,要从提高自身审美水平做起,舍此之外,都是治标不治本。创作,就是要过自己这一关,与外界、他人无涉。如果某一天自己对自己都不满意了,须朔本求源,问问我是谁,什么对我而言是好,什么对我而言是卓越,我可以变得更好吗,等等等等。这是一条无数先贤走过的心路,可供学习的资源蛮多的,多到一辈子都看不完。

让我开心的作品是:我亲手拍的、但又不像是我拍的照片。

为什么说它不像我拍的呢?我扫街习惯用50mm和35mm定焦,所以很少拍大俯角。那天刚好试镜新到手的28mm定,在街上被栏杆的影子吸引住,因为广角的缘故,不由自主就俯下去。同时,余光看见左侧有人过来,就等他进到画面按了快门。结果回来电脑看大图,发现左下角还有个行人的脚。按照我的习惯,应该要么多留一点腿,要么让它出去,这样拍很不利索,失控了。然而我很快就意识到,这只脚让这张照片的空间和时间都起了变化,它让构图不那么“完整”,同时把一种有趣的味道加了进来。可能旁人看也没觉得什么,然而它确实与我习惯的拍法很不一样。
这张照片启发了我去尝试新的街拍手法。

图片mikezhuang 作品

写到这,忽然想起了斯皮尔伯格的新片《造梦之家》的结尾,年少的斯皮尔伯格见到大导演福特,福特指着办公室里他的几幅电影剧照向他传道:(大意是)“地平线要么在上面,要么在下面,在中间就无聊死了!”

泡菜 constaintin-fox

与其说是瓶颈,不如说它是门槛------摄影真正的门槛。
普通爱好者谈论最多的是:清晰度、画质、肤色(发色)等等之类的话题。曾经看过一群人围着一张美女图片来回调颜色的帖子,五花八门各显神通,调来调去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大多数人都是:有掌握了一定技术就开始进行拍摄活动(包括以此为职业赚钱)的、有了解一点后期操作就跃跃欲试对着电脑一顿猛如虎的、甚至还有连曝光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就忙着按快门的......等等。

究其原因,是没有进入这个门槛,对影像进行探究的人少之又少(包括有些职业摄影师)。
他们并不知道,什么该拍、什么不该拍。也不知道什么样的影像才具有表现力。这是个很大的话题,涉及范围很广。但是虽然摄影大军基数众多,真正的摄影门槛却仍然高高在上,成为难以逾越的鸿沟。个人认为,这不是瓶颈的问题。假如本来就没拥有过瓶,何来颈?

自然事物美并不等于照片美。作为摄影者,要审的是照片的美。
利用镜头把平常的自然事物转化成有“美感”的照片,这才是影像的实质。在门槛外,当然也可以自娱自乐,或者完成一些指定的拍摄任务。要想进一步探究影像并创作出有意思的照片,那就必须迈过这道坎----认识影像。

图片constaintin-fox 作品

嘉宾 摄影小三

首先谢谢无忌的邀请!参与了影像说前两期的讨论,与大家聊得很畅快。可是真要提出话题时,才感到影像说栏目的不易。三年疫情封控对摄影论坛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不少摄影论坛期间关闭,能挺过来的也大不如前,祝愿影像说栏目迎难而上,脱颖而出,越办越好。

“与其说是瓶颈,不如说它是门槛------摄影真正的门槛。”--我觉得也是可以这么理解。
“要想进一步探究影像并创作出有意思的照片,那就必须迈过这道坎----认识影像。” --是这个道理,这也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

“地平线要么在上面,要么在下面,在中间就无聊死了!”

福特这句话的信息量很大,几乎可以讨论上几天几夜,
表面上是构图的问题,终究还是审美的问题。拍摄手法的改变,可能会给创作者带来新的想法,也有可能形成新的审美观点。审美观不是一成不变的,从一个人到一个时代,都在不停的变化着,可能拍摄手法的改变,才是紧跟时代潮流最好的办法。

泡菜 笑看江湖9

瓶颈其实就是一个上升的台阶,需要一些办法来跨越,可以通过学习,可以通过思考。有人建议停下来,停下来的好处是停止一种惯性,一种拍摄习惯,习惯改变了,或许就可以提升。
有人建议多拍,多拍的好处是量变引起质变,但多拍不是重复,也是需要反思和改进的。我自己来说,没有进步就是拍的少,实战太少,也没有跟师傅学,自己纯爱好,拍拍花花草草,拍到自己都想吐。后面会尝试多拍人,不要那么害羞。

资深泡菜 月见草

说的很对,还有人是停止拍摄,但是摄影的研究不停止,那研究什么?研究后期,
除了PS以外,还有很多的软件值得研究和尝试,也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这也是突破瓶颈的一种办法。

泡菜 登梯子上树

任何“好”的艺术作品都应该使观赏者(包括创作者自身)产生一种灵魂的战栗(也许有点用词不当,“灵魂的触动”可能更合适,但是更平庸),并因此而进入忘我的境界。
换句话说,创作者将其生命力灌注到作品中,观赏者感受到了这种生命力的脉动,因而被激发出了一种神性(或曰“人性的升华”)。作品只是载体和桥梁,其能完成这种神性的传导即可;对作品本身的过分雕琢反倒堕入了术的层面。

资深泡菜 老牛拉车快跑

要多变換拍摄角度 !后期要多变换背景的层次与颜色 !这样就能产生新的意境 !使人们产生各种新的艺术联想 !

泡菜 nokia6600

我到现在水平依然很低。但是也同样遇到过相当长的时间段,拍出的片子没有任何进步的情况。

当时有几个老师是这么建议的:第一:更换拍摄题材,让新的题材的去拓宽视野。第二:多观摩影展、专业摄影师影集,参加影友活动研讨。第三:提升后期技法,有了创新想法,需要后期功底才能实现。这些建议对我来说,有帮助,让我有点进步。

我个人感觉,如果能有专业的老师系统的培训,应该会更好,但是好的老师一个是没有时间,再就是取费肯定也不便宜,对于爱好者来说,经济上能否承受也是一个因素。我跟过不同的老师参加过多次的外拍培训活动,老师的水平良莠不齐,有些老师也讲授一些技法、后期等,但是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不够系统。

泡菜 lty13366965584

没啥门槛滴,兄弟。想想看,
无忌从诞生到现在,有啥经得住时间考验滴传世作品?门槛都是大腕儿定的,或舆论造出来的,总之填鸭填出来的。门槛高,迈过去,或撬到一边儿,不就得了?!活的太累了。门槛来门槛去,最后啥也没说出来,不就没门槛儿吗?拍照,唯一的门槛就是你喜不喜欢,假如喜欢没钱买机器,这就是门槛儿鸭!

泡菜 tukela

不对!年糕资深的前台MM,就是乌鸡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传世作品。别管你认为这张片子的技术含量高不高,前台MM是乌鸡20年来最火一直火的片子,没有之一,这成为了一种现象。可以肯定的是,前台MM还会继续火下去。

作为业余摄影爱好者,没必要考虑审美这些问题,包括瓶颈。反正是玩。如果摄影上有必要的现实需求,自然而然就会考虑怎么不断突破的问题。当你的眼界足够高,你也找到了前进的技术道路,你就不会再有天花板,你会一直前进,一直到你的人生终点。瓶颈,不存在的。


嘉宾 摄影小三

审美的话题很大,审美没有绝对标准,但审美的确有雅俗高低的分别。这话听起来好像又是一个悖论,
既然没有标准,又如何分别雅俗高低?是不是艺术圈和评论界那些大佬们说了算?雅俗在文化意识上的分别,大概存在于人们的共识吧?

美学的概念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提出来的,1750年他写了一本书叫《AESTHETIC》(埃斯特惕克),AESTHETIC的原意是“感性学”,后来日本学者中江兆民将AESTHETIC翻译为“美学”,并由中国的访日学者引入了中国,从此,AESTHETIC同样在中国成为美学的意思。
《AESTHETIC》所探讨的是人类对于事物的感性认识,既然如此,审美又是多么主观的事情,而且“美”的形态变得相当模糊。

《西方的丑学》有这么一段话:《埃斯特惕克》(AESTHETIC)为什么是美学?《埃斯特惕克》反映的是西方人对自己感性的体验,当欧洲的“希腊信仰“破灭时,当人们对世界的乐观看法发生根本性逆转,如果美在西方的感性中本已荡然无存,而代之而起的,与AESTHETIC相连的核心范畴可能转化为美的反范畴—丑了,那么《埃斯特惕克》就是研究丑的学科—丑学。“丑学”这个词可以帮助我们去理解西方的“反艺术”,传统美学意义的称为美艺术,丑学思潮中产生的反艺术作品称为丑艺术。

图片

说来说去,美丑是不是都是一样的东西—感性学。由此想到杜尚的《泉》,是不是丑艺术呢?那么,当代艺术是否从杜尚开始逐步走向丑艺术了?摄影应该坚持古典审美,还是让当代艺术走向主流?艺术这种鬼东西有时候是不是让人晕头转向摸不着头脑?好像扯远了。

泡菜 constaintin-fox

聋子总觉雷不响,瘸子总觉路不平,因为他们都是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为什么“无忌从诞生到现在,有啥经得住时间考验滴传世作品”呢?这不正说明门槛的存在么。有些门槛可不是说迈就能迈过去的,那得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

机器只是拍摄的工具,跟摄影的门槛本身是没有必然联系的。至于“喜不喜欢”,那要看喜欢的是什么。喜欢器材和喜欢影像,大不相同哦。如果“没钱买机器”算门槛,那么成为摄影家的必要条件是富豪,对吧。

是的,“审美”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
审美没有绝对标准,但它有自己的规律和规则。按照摄影的概念,摄影师眼中无所谓美丑。即便是“丑陋”的题材中,也包含“美”的视点。而对于“美”的题材,却有可能把它拍的很平庸甚至很丑。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从题材中发现并处理这些“美”的视点,这才是拍摄者审美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佬”们之所以是大佬,是因为他们在这方面确实比普通人更精于此道。他们经过长期的研究,往往会得到领先于普通人的认知。

泡菜 lty13366965584

无忌的片子,充其量就是模仿,模仿古装戏、赶潮流,牵强附会、附庸风雅模仿西方审美;假如西方现代派作品不是拍卖市场上高成交价,其作品、其审美,不可能立得住。
潮流、时尚都是人为造出来的,或叫审美导向;而影友拍片子恰恰要遵循内心喜好、标准。

摄影,就是照相,返璞归真。西方现代艺术,其实也有返璞归真的含义在内——就是返回质朴的原始时代、儿童时代。所以,最最重要的是,遵循内心标准,把摄影拉低为照相,不是大逆不道。
湖南农民画工,20多年临摹了10万张梵高的画,见到真迹后却沉默了

https://weibo.com/tv/show/1034:4857848069554290?from=old_pc_videoshow

泡菜 constaintin-fox

所以嘛,从农民画工到梵高,这中间的差距不就是一道坎么。迈过去可不容易。

泡菜 lty13366965584

农民工和梵高,又拉近距离了,不容易!问题是,他是农民工、或只是农民工吗?也许他可能是他擅长领域的王者,现在不承认,百年后可能要承认。梵高的启示:高贵者只是皮囊好贵,实是精神的贱人。

图片

梵高 作品

嘉宾 摄影小三

“问题的关键在于,能不能从题材中发现并处理这些“美”的视点,这才是拍摄者审美的目的。”这是不是就是瓶颈的所在呢?有人走过一条街道,就只是走过一条街道而已,而有人走过一条街道,却走过了百年沧桑,例如《我已与一万亿株白桦相逢》的作者胡成。

泡菜 constaintin-fox

对,这是打开摄影之门的钥匙。不经过这一步,拍出的影像就很难把美好的视点呈现给观众。
多数照片要么单调乏味缺乏趣味性,要么不明所以缺少目的性,原因就是没有越过这个槛。

老坛泡菜 gmtsao

谈谈个人对创作的理解:对完全陌生的观者而言,创作可能是借作品找到一种共鸣;对于熟悉自己的观者而言,可能作品打破了别人对自己的固有认知;而对于作品诞生时和自己面对同样场景的同行者而言,则可能是一种意料之外的视角或观感发现,总之,
个人理解的艺术和体验有关,也和创新灵感有关,两者的共同点是对观者的触动。

回到所谓创作瓶颈,则可能是求而不得,又或者是得而不同(没有大众认同感),此时内心郁结,感受不到愉悦,则所谓瓶颈了。对于前者,个人不建议放弃,但要讲究方法获得突破,对于后者,对前面老师建议的“放下”处理方式深表认同,放下代表释怀,放下代表打开眼界,用时间换取空间,自然就走出了瓶颈,实现自我超越。

图片gmtsao 作品

梵高生前肯定也被瓶颈压迫得无法呼吸,他的可贵之处不在于作品拍卖价格之高,而是激励很多人不但解决了生计问题,而且走出了创作困境!

泡菜 lty13366965584

个人认为,小片儿的主题是:梵高根本就不在乎主流审美,假如不模仿也就不存在瓶颈问题了,他完全是表达自己的冲动和审美。可惜没人理解。农民工也是,他为了挣钱模仿梵高,可能存在许多瓶颈问题;但他真正理解梵高,不是看书解决的,而是现场观摩、诉诸感性。这时他就能发现它与梵高有共通之处,唤醒了他创作的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是他本身(与生俱来)就有的,独一无二的,不是书本儿灌输来的。只有自我唤醒了,他才有自己的视点,才有创作的主动性和激情、冲动。

据我浅薄的知识,梵高不追求盛景美女,不以颜值取人,而是观察身边的小人物、小景观,从而把所有人物和景观都还原为表现技法和色彩;这对大多数人就是个瓶颈,即如何超脱盛景、美女,把所有人和物变成有所表现、表达的光影、色彩?

嘉宾 摄影小三

这种观点值得好好探讨一下。

—待续—

各位泡菜对此是否也有自己的看法?欢迎大家到论坛,踊跃发言,通过分享、交流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