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功夫如何修炼和提高之我见

 走肖君 2018-03-20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第971篇推文



摄影功夫是怎样炼成的?


郭霖


从影像发展的进程来看,随着经济和科技的进步以及社会的发展,我们已不知不觉地进入了“读图时代”,图片的社会需求量增长迅速;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让我国进入了所谓的“全民摄影时代”,摄影爱好者队伍的规模快速膨胀。


在与初学的影友交流时,被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摄影功夫该怎样修炼和提高呢?”


针对这个问题,我结合自己学习摄影的经历和体会,来谈谈个人的一些认识和看法。


在谈修炼和提高之前,有必要先说清摄影功夫的问题。


什么是摄影功夫?

个人以为,所谓摄影功夫,指的“以影像为手段,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表达的能力”。不同的摄影人,其自身的摄影功夫各不相同,有高低优劣之分。


用形象一点的说法,摄影功夫大体上由“硬、软”两手组成。“硬”的一手,指的是技术,包括摄影器材的使用技术和图片的后期技术;“软”的一手,指的是审美,即“什么是好照片”的判断问题。


可以这样讲,摄影的“硬、软”两手(也可以称为两门功课),是所有摄影人毕生都无法回避的问题,需要终生面对;这“硬、软”两手的修炼和提高,将贯穿我们摄影生涯的始终。


“硬”的一手(技术)的修炼


第一个方面,是熟悉自己的摄影器材。


自己的摄影器材,大体上包括相机、滤镜、脚架、云台及其它相关配件。

对自己使用器材的熟悉,要求的不是一般的熟悉,而是要做到极端熟悉。所谓极端熟悉,就是使用这些器材要像使用自己的手脚一样自如,非达到人机一体、得心应手的程度不可。


需要说明的是,在学习相机使用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自身拍摄需要,删繁就简地进行学习。关键的概念必须理解、掌握,必要功能的操作方法必须能熟练运用。此外,相机说明书中有一些用途不大的名词和功能,只是相机厂商用来宣传的噱头,在拍摄实践中并无多少实际意义,不必过于拘泥和纠缠,以免掉进器材商推销宣传的陷阱和误区,徒增学习的繁复,这些说明书中的“鸡肋”,需要我们认真甄别。


在学习相机操作的过程中,有些影友对一些不常用到但很重要的功能,存在“重学轻练”的毛病。对照着说明书学习了一、两次操作后,缺乏反复的练习,并没有真正掌握,等到真正用的时候,常常是一筹莫展,错过了拍摄机会。


第二个方面,要学好后期处理软件。


对照片后期处理的忽视,是一些影友的摄影之路走得比较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


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后期无用论”。认为后期处理背离了摄影真实、客观的基本要求,因而不屑于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建议持这种观点的人去网上百度一下数码相机感光芯片的设计和工作原理,也可以去认真看一下中国摄影家协会对参加国展照片的后期处理方面的要求,纠正一下自己对后期处理认识上的偏见。


另一种是“后期畏难症”。认为后期软件太难学,一听就头大、懵圈儿。其实,就我个人的实践体会而言,后期处理常用软件lightroom和photoshop的学习,其实就是一张并不厚的“窗户纸”,不难捅破。我认识许多从六、七十岁才开始接触后期软件的老年影友,对lightroom和photoshop的常用功能很快就入了门,时间不长就玩得很溜儿了。其实主要还是一个学习方法问题,只要方法对头,入门、提高并不难,而且就像学骑自行车一样,只要学会了,骑上一阵子,想忘掉也很难。


就数码摄影而言,前期拍摄和后期处理,就像摄影人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如果少了“后期处理”这条腿,那么你的摄影之路就很难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


至于“美图秀秀”、“光影魔术手”等图片处理软件,是为方便非摄影人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与lightroom和photoshop相比,功能差得太多,并不适合摄影人使用。


第三个方面,避免跌入“器材党”的陷阱。


影友中有这么一些人,对高端摄影器材有着发自内心的至爱,言必称“红圈头”、“大光圈”、“德味”、“制造工艺”……,痴迷于通过极致的器材追求极致的画质,对摄影作品主题表达反而不怎么上心,好器材不少,好作品少见。其实国内外有不少具有世界级影响的摄影翘楚,创作时使用的都是我们手中常见的普通器材。所以,从摄影技术的追求上看,还是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摄影技术的学习、探索和创新上,这才是正路子!当然,在经济宽裕的条件下,追求、使用性能更加出色的高端器材,也是应该和无可厚非的。


第四个方面,对技术问题的关注和修炼要持之以恒。


随着科技进步和摄影事业的发展,新的摄影技术、拍摄技法不断推陈出新,后期处理软件的新功能更是不断涌现,这就要求摄影人要长久地时时关注、学习并及时掌握这些新东西,不断丰富自己拍摄和后期的技术手段。



“软”的一手(审美)的修炼


图片的审美与时代的审美一样,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和进步的。作为摄影人,要想使自己的作品水平不断提高,就必须使自己的审美标准与时代进步合拍,与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同步发展。做不到这一点,就会使自己在好照片的审美判断上出问题,自己的判断标准出了问题,好照片自然无从谈起。


第一个方面,大量阅读、学习、借鉴优秀摄影作品。


大量阅读、学习、借鉴优秀摄影作品,是提高自己图片审美的一个效率较高的途径。


首先要多看优秀摄影作品。这里讲的优秀摄影作品,指的是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和审美观念且获得广泛认同的作品,如近些年国展和省展的获奖作品、国内外摄影的名家作品、《中国摄影》、《大众摄影》、《中国摄影报》等主流摄影杂志、报刊上刊载的作品等。此外,一些摄影作品分析评论、摄影理论文章也应该列入我们阅读和学习的范畴。至于与自己水平相仿的一般泛泛之作,少看为妙,一般影友虽然也会偶尔拍出好片,但数量不多,以此为学习依据,效率不高。这就如同下棋一样,要想提高的快,就要与高手过招,向高手学习;否则天天与臭棋篓子下棋,即使天天嬴棋,十年以后也还是个臭棋篓子,进步不会快。


其次要大量看片,提高自己的读片量。每年看一千张好片与看十万张好片相比,其提高的程度与收获的多寡,是绝对不同的。建议大家每年至少看一万张以上的优秀摄影作品,为快速提高自己的图片审美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撑。这里讲的看片、读片,不是泛泛地过一眼就行了,而是要分析,眼前的这张片子到底好在哪里?从主题的表达、光影的表现、画面的控制、后期的处理等诸多方面去分析其特点,通过借鉴、对比,找出自己在图片审美方面的差距,久而久之,自己的图片审美就会随着阅片量的积累而水涨船高。


第二个方面,要勤于思考。


思考对图片审美的修炼特别重要。


以在摄影上投入时间的比例计,我认为,应该用80%的时间用于学习和思考,其余的20%时间用于拍摄和后期。


从本质上来说,思考的过程,就是学习中的消化过程,也是把别人的经验和长处变成自己的技能和进步动力的过程。


思考的深度决定了你的摄影作品艺术表现的深度,在摄影作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通过深度的思考来挖掘、体现作品的思想深度和艺术深度就成为必然。从这个意义和作用上讲,怎么强调思考的重要性都不过分!


从摄影水平提高的过程来说,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通过个人努力,会有一个水平快速提高的时期,但之后接踵而至的,将是一个水平提高迟缓的瓶颈期,之后又会迎来一个快速提高的时期,接下来又是下一个瓶颈期……在如此循环往复中,水平渐次提高。进步的快慢,取决于你的这个瓶颈期持续的时间长短;而这个瓶颈期持续时间的长短,最终取决于你的学习和思考投入时间的多少和深度如何。按照这样的逻辑,我们就应该在摄影上投入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和深入思考。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读片和思考的修炼过程中,总结、归纳和反思与学习和借鉴同等重要。


第三个方面,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与人文知识的广泛涉猎。


宋代诗人陆游《剑南诗稿》的《示子遹》中,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的诗句。意思是说,学习写诗,不仅要掌握诗作的字词和句式,自身还要具备其它方方面面的扎实学问,体现诗作水平的工夫,更多的在于诗外的人生历练。


作诗如此,摄影亦是如此。


我们摄影所拍摄的对象,涵盖了大千世界中形形色色的事物,如果对所拍摄的事物缺乏深刻的了解和理解,又怎么可能通过影像来进行精准的提炼和充分的表达呢?


我们的摄影作品,都是以影像为手段,对世间客观事物所进行的主观表达,这种通过影像所呈现的主观表达中,融入了你个人对这些客观事物的认知、理解和感受,而这些认知、理解和感受,又与你个人的学识、人生阅历和感悟息息相关。由此可以看出,要拍出好作品,仅仅懂得拍摄技术和美学原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跳出摄影艺术本身这个圈子,广泛涉猎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人文知识,开拓自己的眼界,升华自己的境界,尽可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理解拍摄对象,以期能通过摄影对它们进行更好的表达,使我们的摄影作品跳出同质化的窠臼,脱颖而出。


结  语


摄影入门虽易,提高却不易。这也是摄影艺术魅力所在的原因之一。尽管如此,摄影功夫的修炼,也自有其规律可循。按照前面所讲的这个“硬、软”两手的路子修炼,大体上不会错。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同世界上的其它功夫一样,伟大的功夫都需要辛勤的修炼。在兴趣的支撑下,只要肯持之以恒,踏踏实实,勤学苦练“硬、软”两手,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终能修得正果。


【 相关内容 

【原创内容】


作者:郭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