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反思 | 从写作层次感谈三下古诗三首教学(1)

 风桐文学社 2023-02-09 发布于湖北

从写作层次感谈三下古诗三首教学(1)


    何为层次感?大抵是番茄配上鸡蛋的热门小抄,亦或是山楂芸豆搭配的北京老式糕点。你不得不承认,各类东西搭配起来会有奇妙的反应。一味的甜或酸,一种滋味不能长久,酸甜齐来,彩能芳香可口。所以层次感是内容不同有变化,角度细致要全面。
   作文最是看山不喜平,要像波浪线上上下下,层次分明,写事作文要一波三折意外法,状物作文要状物有情描写加抒情,写景作文要三美写景,美美不同。
      谈写景的层次感,还是要谈回三美写景。颜色美、动态美、缤纷美。而三年级下册第一课的古诗三首以春天为写作对象,从四个个方面体会出了写景作文里的的层次感。

一:五感法与《绝句》
      课堂教学中,朗读完古诗后进入古诗分析阶段,孩子们很快地就找到了二十个字里描写的八个景物“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二十个字八个景物,占比不可谓不高。东西多了,就容易乱,就如《水浒传》朱富朱贵的位次问题般,容易闹出笑话。这在平时无伤大雅,但对于大文学家来说是要命的,尤其是我们都诗圣杜甫。如何在有限的诗句内容里讲春天写得全面写得详细,避免写出东北乱炖式的句子,就成为了杜子美的重点任务了。
    第一句“迟日江山丽”,春天的日光照耀在江山之上,一片春光,无疑,这是视觉上的感受;“春风花草香”,春风携带来花草的香味,那么这是嗅觉。“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抓住“融”,我让孩子组词,“融化。”为何融化?因为天气暖,所以我们得到了关键字“暖”。暖是身体的感觉,五感法中的触觉。
     所以四句诗虽然都在写春天,但都是有层次,循序渐进,就像美食博主说的前菜主食和甜点,落笔处不深不重,刚刚好。整首诗以“视觉”、“嗅觉”、“触觉”排列,得当合宜。视觉“丽”,嗅觉“香”,触觉“暖”,三个感觉三个字,春天的美写得全面又有层次感,让人读来不觉乏味。

二、《绝句》中的动静结合
   写景当然要动静结合,五年级一个单元阅读要素都是动静结合写景。中国喜欢阴阳两仪,和合共生。而写作中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属于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关系。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都要有,这样才能不单一,才能细致有层次感。
   本诗中动静结合的典型便是“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一是候鸟,一是水鸟,生活习性不同,所以在暖和的春天里表现各不相同。“飞燕子”为动,“睡鸳鸯”为静,可两句放在一起,如此协调,如一幅春日众鸟图向读者缓缓打开。
   好的文学作品不应该只有一处去体会写作智慧。诗中的动静结合还有。当我问到春日的生机勃勃在哪个词语上可以体会诗,有孩子回答是“春风花草香。”他的理由很简单,既然一阵风能把花草香气带来,那么肯定会有很多很多花草开放,这不能体会花草的生机勃勃吗?我想了想,确实是这个道理,花草本为静,但春风一吹,便化为了有无限可能的动景了。
     花草、“飞燕子”、“睡鸳鸯”,动植物都有了,还说不全面?还说没有层次感?自然界的生态圈都可以模拟了。对,还有第一句的“江山”,山景江动,江山一起便是静景,但“迟日”照在江山上,那日光又是动景了。所以若说动景结合,一二句绝对不输三四句。而且是一句中便有几句动静变化,就如跳跳糖在你嘴里反复跳跃,时上时下,层次感不是这种感觉,那还是哪种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