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赠书 | 总感觉自己“不配”?你可能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

 DATSIX 2023-02-09 发布于湖北

主播|潮羽

对于有一部分人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难以跳出的“陷阱”:有时候让人不能前进的不是自己能力上的不足,而是心理上的自我否定。自我审视后我知道,我也常常陷入这样的苦恼中。

与您分享文章:总感觉自己“不配”?你可能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

Facebook的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她的新书《向前一步》中,讲述了自己在2011年被福布斯评为“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第五名的经历。

她的第一反应是吃惊,没有觉得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反倒感觉被暴露在公众视野里很是窘迫。

谢丽尔·桑德伯格是全球最成功的女性之一,却仍会陷于“我是一个骗子”的自我怀疑。

这种对自身的评价远低于外界评价的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自我能力否定倾向”,也叫“冒名顶替综合征”。

研究表明,70%的人都曾有过'别人眼里的自己的成就并不真实'的想法。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能摆脱这种“我不配”的感觉呢?

德国心理学家米夏艾拉·穆狄兮在《冒名顶替综合征》一书中详细解释了这一现象。

希望能带领你走出冒名顶替综合征的迷宫,摆脱消极想法,重新掌控生活。

01

什么是冒名顶替综合征?

生活中,你是否有过类似的体验:

无法因他人的夸奖而感到高兴,觉得自己不值得这个赞美;

总是关注自己的错误,害怕别人会发现自己有多无能;

无法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因为一切还不够完美;

得到的认可和赞扬越多,就越恐惧失败。

经常觉得自己像个骗子,因为别人明明可以做得更好。

……

如果上述场景让你觉得“这就是我”,那么你可能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

宝琳·克莱森(Pauline Clance)和苏珊·艾美斯(Suzanne Imes)两位临床心理学家,曾花了五年时间采访150多名各个领域的优秀女性。

1978年,她们在一篇研究论文中指出:

“尽管取得了杰出的学术和专业成就,但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女性仍然坚持认为自己并不聪明,并认为那些不这么想的人都上了她们的当。”

即使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著名女演员娜塔莉·波特曼,也会认为自己“德不配位”。

作为奥斯卡金像奖得主、哈佛大学毕业生,她曾在哈佛大学的毕业演讲中说:

“今天我感觉自己还是那个1999年刚刚踏入哈佛的大一新生。哈佛汇聚的是世界精英,而我资质平平,能出现在这里,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所以我每次开口说话之前都要深思熟虑,以证明自己并不是一个徒有其表的女演员。”

随着学界对“冒名顶替综合症”的研究越深入,就越发现这种现象的普遍性:

不同社会角色、不同文化的人们都会经历“冒名顶替综合症”。

即便你没有取得特殊的成就,也会在生活中出现这种“冒名顶替”的不安感。

夏艾拉·穆狄兮在她的著作《冒名顶替综合征》中,总结了五种不同类型的的“冒名顶替者”:天才型、完美主义型、超级英雄型、专家型和独行侠型。

天才型:他们认为真正有才华的人,做任何事情都轻而易举。

完美主义型:他们做事追求完美,即使是很小的错误也会带来失败感。

超级英雄型:他们觉得应该在人生各方面都游刃有余,不能接受在某一方面做得不好。

专家型:他们希望自己在专业领域里无所不知,否则就是能力不足。

独行侠型:他们认为应该独自一人做出成绩,如果求助于他人就不能接受褒奖。

冒名顶替综合征患者总是对自己的成功做出不同的解释,并在获得赏识时感觉像在欺骗别人。

这种自我怀疑、焦虑不安等负面情绪持续累积,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02

 为什么会出现冒名顶替综合征?

冒名顶替综合征,是一种广为流传的心理现象。

相信你跟我一样疑惑:我们的内心怎么会拥有这样一面哈哈镜,一面总是展现自己的缺陷和弱点,却永远不会呈现自己的成功的哈哈镜呢?

首先,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的一个主要潜在原因,与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有关。

如果一个人自我价值感低,就会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任何美好的事物。

正如《冒名顶替综合征》这本书里所说:“自我价值感低的人难以接受别人的赞美和产生自豪感,他们自认为不配获得赏识。一旦获得表扬,他们就立刻进行冷处理。”

不重视自己的成绩则会进一步强化“我不够优秀”的内心信念,对失败的恐惧感和羞耻感也越来越强。

同时,冒名顶替综合征往往受童年或青春时期的成长环境影响较深。

从过度挑剔、过度忽视和过度表扬这些极端家庭环境出来的孩子,更有可能患有冒名顶替综合征。

如果孩子的能力总被忽视或否定,永远得不到期待的认可,那么他即便真的功成名就也觉得只是侥幸。

如果孩子从小被过度表扬,被父母寄予厚望,则会导致他时刻担心自己不够完美,从而发展出“冒名顶替”的感觉。

伯克利大学教授、基因编辑领域的顶级科学家杜德娜,曾在接受《国家地理》和《纽约书评》采访时两次坦诚,冒名顶替综合征一直伴随着自己。

在杜德娜成长的过程中,从没有人对她说过“你好有天赋”或者“你必成大器”。

因此,即使杜德娜都考进了顶级文理学院波莫纳学院 ,她也并不觉得自己是学霸。

本科快毕业时,杜德娜想申请去哈佛读博士,但她很担心自己够不上哈佛。

后来被哈佛录取了,她的第一反应是震惊。

明明很出色,但就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这就是家庭教育模式导致的冒名顶替综合征。

完美主义,也是与冒名顶替综合征相关联的一种常见行为。

《冒名顶替综合征》一书中指出:

“完美主义是一种避免犯任何错误的过分要求。通常情况下,这种期待不会实现。因此,完美主义者有关自己能力欠缺的感觉会越来越强烈。”

他们即使成功也不会满意,更倾向于关注那些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关注自己已经取得的成绩。

除此之外,完美主义者处理问题时,往往会在无关紧要的细节上浪费太多的时间。

总是希望能完美完成任务,却总是把一些并不重要的事先做,等到最后再去完成最重要的任务。

结果常常因无法按时完成工作,强化了自身能力欠缺的基本信念。

03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摆脱这种“我不配”的情绪呢?

如果冒名顶替综合征没有得到有效处理,可能会引发紧张焦虑和自我怀疑,也会限制对新的经历进行探索的信心和勇气。

如果你正在被这种症候困扰,不妨尝试以下这些方法:

(1)接纳自己,在合适时机分享你的感受

心理学家汉德瑞森指出:“冒牌者症候群是普遍存在的,只是他们并不会在别人面前显露,毕竟每个冒牌者都怕被别人拆穿,你不是孤单的。”

承认自己的内在不安,和有类似体验的朋友多多交流。

和同伴的交流不仅有助于建立起客观的自我评价,也有助于让你意识到其他人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当你发现这种不安并非你一个人在经历时,至少不会那么孤独和害怕。

(2)强化积极感知,赶走内心的批判者

我们很多人都是伴随着“骄兵必败”、“骄傲使人落后”之类的格言警句长大的。

因此,从小到大,我们主要专注于自己的短处,习惯了忽视自己的成绩。

查克·罗瑞(Chuck Lorre)是美国著名的剧作家,创作了《好汉两个半》和《生活大爆炸》等作品。

他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表示:“当你去看自己创作作品的彩排演练,如果效果不好,自然而然的反应就是'我真是糟糕透了,我就是个骗子’。”

我们很难以下意识地阻止自我批评和自我怀疑,但是我们可以用积极的认知来抵制它们。

遇到困难时,重复积极的自我对话可以改变你的精神面貌,让你更好地应对挑战。

当你发现自己再次陷入自我贬低时,可以去搜集反证。

(3)将感觉与事实分开,觉察认知扭曲

有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糟糕,但其实这种想法会时不时地发生在每个人身上。

我们可以在接受这种不好的感觉,同时也客观地认可自己的工作成就。

超级畅销书作者芭芭拉·奥克利博士在《跨越式成长》中,讲述了一个患有全面的冒名顶替综合征的年轻女孩普林西斯的故事。

普林西斯参加了一个技术夏令营项目,被安排负责一个全部由男生组成的团队。

“我何德何能,竟然会被安排在这样一个权威的位置上?”这种“我不配”的态度让普林西斯每次在向团队发出指示时都小心翼翼。

但她在日常合作中逐渐意识到团队成员将她视为领导者——一位决策明智的领导者。

这鼓励她摒弃固有的思想,真正去看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

事实证明,充分了解现实并对之做出更客观的评价,是克服冒名顶替心理的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步骤。

最终,普林西斯重新自我认知,摆脱了一直萦绕在她心头的那些自我批评、自我怀疑的想法。

------

写在最后:

“冒名顶替者综合征”不是一种精神疾病,而是大部分人或多或少会经历的心理状态。

千万不要因为“冒名顶替”心理,就放弃重要的人生机遇。

著名哲学家罗素曾经写道:“这个世界最大的问题就是愚人和狂热分子总是对自我如此肯定,而真正的智者内心却充满疑虑。”

因此,冒名顶替综合征并不是一件完全糟糕的事情。

我们可以将这种消极的心理感受转化为可控的积极优势,激励自己更好地前行。

人生本就是一场与怯懦、质疑、恐惧的博弈,只要我们还在前进,就永远不会输。

无论何时请记住,你绝对配得上你努力获得的一切成就——你永远值得。

图片

书名:《冒名顶替综合征》

作者:[德] 米夏艾拉·穆逖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