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时期的阿拉伯国家都在干什么?为什么存在感如此之低?

 与春天同行 2023-02-10 发布于青海

二战爆发后,亚洲、北非、欧洲基本打成了一团,众多知名的战役基本都是发生在东亚、东南亚、欧洲、北非、太平洋等地,至于众多一众的阿拉伯国家,似乎在二战中没什么露脸的机会,甚至都没听说二战时期这些阿拉伯国家参战的事情。

文章图片1

中东地区

那么二战时期,这些阿拉伯国家都在干什么呢?为何感觉一点存在感都没有呢?毕竟中东地区最出名的就是石油资源了,二战时期石油可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各个参战国没理由不去争夺这些资源,事实上,中东的石油很多都是二战后才大规模发现和开采的,但是二战之前也发现惊人的石油储量,得到很多国家的关注,都在争取阿拉伯国家的支持。

文章图片2

如今的中东就是石油的代名词

沙特阿拉伯:保持中立打酱油

早些年的海湾地区都是英国殖民势力的区域,后随着美国开始崛起,到了二十世纪初的时候,美国人也在这一地区渗透,而德国通过加强与奥斯曼土耳其的关系,试图染指这一地区,但是随着一战德国和奥斯曼土耳其的战败以及阿拉伯大起义的发生,德国势力和土耳其势力逐渐从阿拉伯半岛地区退出。

文章图片3

1934年,沙特国王阿卜杜勒阿齐兹和美国能源部长

1928年开始,海湾地区的阿拉伯国家相继发现了储量惊人的石油资源,这些资源的发现彻底改变了这些国家的经济结构,也让他们走上暴富的路程,1930年后,美国的埃克森石油、美孚石油、雪佛龙石油与沙特签署协议,沙特开始向美国石油巨头们出售油田开采出租权,不仅大幅度提高了沙特的收入,也让沙特与美国的关系更加紧密,由于石油的联系,沙特和美国从30年代就建立了特殊关系,也因此,美国在沙特的影响力超越了英国。

文章图片4

1945年沙特国王护卫

二战爆发后,沙特周围的邻国比如伊拉克、叙利亚等国家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英国和法国等同盟国的控制下,北非的埃及一度遭到德军和意大利军的威胁,不过1943年后,盟军在北非进入反攻状态,剪除了沙特面临战争的威胁,至于伊朗,虽然一度亲近德国,但是被英军和苏联入侵后,被英国和苏联牢牢控制住,因此大部分的时间,沙特都是在英美势力的保护下远离欧洲战场,基本没有战争的威胁。

文章图片5

1938年沙特打出第一口商业油井

当然这种保护还得撒钱,从1943年-1945年,美国前前后后给了沙特将近一亿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都是无偿的援助,而德国自然也想拉拢沙特,但是德国不像美国,光嘴上支持沙特成为阿拉伯世界领袖,但是不给实际的行动,因此沙特根本没搭理希特勒,毕竟英美可以给钱,乖乖听话有钱有饭吃。

文章图片6

早些年的沙特人都住在帐篷里

因此整个二战期间,沙特基本保持中立,和英美等国保持着传统友好关系,直到1945年的3月1日的时候,同盟国胜局已定,沙特加入同盟国阵营,当然只是口头宣战,基本没有派人参加二战,但至少混了一个战胜国的名号。

伊拉克:亲德与盟军战斗

伊拉克的诞生还是来自于一战后的开罗会议安排,搅屎棍的英国决定在阿拉伯地区采取多个国家并存的状态,希望这些阿拉伯国家互相制衡、互相制造矛盾,这样阿拉伯国家无法实现统一。

就这样,一战中领导阿拉伯民族起义的谢里夫的两个儿子阿卜杜拉和费萨尔在英国的安排下分别担任约旦王国国王和伊拉克王国国王。

文章图片7

费萨尔

二战爆发后,因为德国初期的战斗力太强,英国忙于应付欧洲的局势,放松了对阿拉伯地区的控制,被德国趁虚而入,鼓动阿拉伯地区各个国家摆脱英国的影响力,在这种情况下,伊拉克出现了两个对立的阵营,分别是以盖拉尼为首的亲德派和以努里塞伊德的亲英美派。

文章图片8

当时的伊拉克领导人

双方斗争不休,最终在1941年4月1日,盖拉尼发动政变,掌握政权后要驱逐了英美势力,并且得到德意日德德承认,而英国因为无法从本土调取兵力,于是从印度调遣了两个旅的兵力前往伊拉克,这支部队的士兵大部分都是印度人,但军官都是英国人,大约有3000人左右,还派遣80架飞机进行支援。

当时伊拉克有4万多的兵力,空军有80架左右的飞机,但战斗力很烂,根本不是英军的对手,为了怕伊拉克被击败,德军不仅派遣军事顾问支持伊拉克,还派遣少量的战斗机配合伊拉克一起对付英军。

文章图片9

盖拉尼

但是战争还是一面倒,虽然德军想要派遣本土部队参战,但因为和苏联在斯大林格勒叫战斗,无力从高加索地区南下进入伊拉克地区,最终一年后,也就是1942年5月底,英国基本击败了伊拉克军,彻底击溃了以盖拉尼为首的亲德政府,并且俘虏了一批德国军事顾问,而盖拉尼则流亡伊朗。

英军击败伊拉克亲德政府,避免了德国控制中东石油的糟糕局面,1943年初,重新回到英国控制下的伊拉克正式加入同盟国阵营,对德宣战,但是并没有正式派兵参战。

伊朗:先亲德后倒向盟军

伊朗在二战前是亲德国的,且不断清除国内的英国势力,并且联合德制英,同时大量引入德国的人员和资本,双方贸易搞得有声有色,甚至德国的出口份额一度在1939年达到48%。

文章图片10

早些年的伊朗是俄国势力范围

但是二战爆发后,伊朗却表示自己中立,当时德军在欧洲称雄,但是没法顾及到在中东地区的伊朗,并不能给伊朗提供实质性的军事援助,但英国就不同了,英国在印度有部队,如果真的和英国翻脸,英国从印度出兵,很容易就灭了伊朗,但伊朗和德国经济联系实在太紧密了,贸然切断只会影响到伊朗,因此暗中还是和德国保持经济上的联系。

文章图片11

伊朗大使和希特勒

虽然战争爆发后,英国对德国贸易进行了封锁,没法从海路和德国贸易的伊朗只能利用苏德关系,从北面陆地上经过苏联和德国保持着关系,但苏德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在伊朗保持中立暗中和德国贸易的想法。

当时德军势如破竹,仿佛几天就会翻越高加索山,和让伊朗有了小心思,误以为德国几个月就会击败苏联、占领巴库,随后进入伊朗,同时英国也发现了伊朗的小心思,因此,英国提出伊朗驱逐境内德国的会谈,想要将伊朗境内的德国人驱逐出境,但伊朗觉得贸然驱逐德国人会对伊朗经济造成负面影响而婉拒了。

文章图片12

苏军入侵伊朗

鉴于伊朗如果倒向德国对苏联的危险,斯大林要求和英国一起对伊朗采取一些有效措施,要求伊朗驱逐境内德国人,如果不驱逐,将会采取制裁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制裁手段就是经济手段,但是经济手段见效慢,加上伊朗粮食丰收,此时的苏联战事紧张,很难保证一年后苏联还有能力从背面威胁伊朗,因此英国人提出了武装介入的可能性。

文章图片13

英军入侵伊朗

英国和苏联提出在1941年8月12日前,伊朗要是不驱逐德国人,那么英国和苏联军队将会南北夹击伊朗,不过头铁的伊朗还是没有答应,最终在1941年6月25日早上,英军和苏军从南北夹击入侵伊朗,经过一系列不激烈的战斗,伊朗投降,伊朗国王里萨汗退位,巴列维即位,而此时苏联控制了伊朗的北部,英国则控制了伊朗南部地区。

文章图片14

伊朗大不里士市的一辆苏军T-26坦克

巴列维上台后一改原先的政策,改为亲美,这样导致了援苏交通线被打通,也可以说是二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之一。

文章图片15

英苏控制后的伊朗

埃及:在同盟国和轴心国之间摇摆不定

要说二战中真正参加战斗的还得是埃及,也是北非战场主要战争地之一,虽然埃及受到英国势力的影响,但是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和意大利和德国都有不错的关系,尤其是意大利,因为他的祖母是意大利人,因而对意大利有着深厚的感情,其宫廷侍卫很多也是意大利人。

文章图片16

法鲁克一世

1939年9月3日,英国对德宣战,埃及被迫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1940年6月,意大利参加二战,英国要求埃及国王驱逐在埃及德意大利人,但遭到当时埃及首相的阿里·马雪尔拒绝,并且法鲁克一世暗中还和意大利保持着联系,埃及内部一些亲近轴心国人的分子也和意大利进行了会谈,得到德国和意大利人对埃及驱逐英国势力的支持。

文章图片17

意大利入侵埃及计划

当然英国人也看到埃及的这种苗头,逮捕了首相阿里·马雪尔,并且任命亲英分子哈桑·撒布里担任首相,并且声明埃及保持中立,一旦埃及本土遭到攻击,则需要参战,为什么埃及一开始不宣战呢?因为英国担心埃及如果参战,会和一战后的阿拉伯一样,给英国带来很多麻烦,同时埃及被武装后搞不好回过头来反对英国,因此英国并不希望埃及直接对轴心国宣战。

同时英国还有更远的打算,埃及在《英埃同盟条约》中的地位是盟军的战争基地,埃及需要担负战争的义务,提供各种战争物资,但是胜利后,埃及不能享受胜利后的各种权利,可以说英国人从头到脚都算到了,让埃及出力,又不给好处的那种

文章图片18

1942年,埃及两名被俘的英军印度士兵

1940年9月,意大利军攻破埃及西线的英国军队防线,根据协议,此时的埃及需要保境参战,但是因为埃及宫廷集团依旧对轴心国保持幻想,对宣战这个事情一直犹豫不决,而哈桑·撒布里不断受到主战派和中立派的不断夹攻中暴卒身亡,最终侯赛因·西里组阁,但是一直保持观望态度。

1941年春,隆美尔带领德军在北非登陆,进攻埃及的西线,多次击败英军,直逼亚历山大港,让英军非常震惊,同时也担心埃及宫廷势力和轴心国相勾结,暗中支持华夫脱党来组阁,打击埃及宫廷集团,孤立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不过法鲁克一世看到形势利于轴心国,拒绝英国让华夫脱党组阁的要求,由此爆发了1942年的二月事件,虽然华夫脱党得到了权力,但因为依托于英国势力,甘愿受到外国势力保护,失去了民心,并且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造成埃及民众生活贫困不堪。

文章图片19

二战北非战场

1944年秋,北非战争结束,德军节节败退,让埃及地区的危险全部消除,英国人也不需要华夫脱党来支持英国对德战争,最终1944年10月,华夫脱党被迫下台,新上台的艾哈默德·马雪尔唯英国为马首,宣布与英国真诚合作,履行埃及义务,最终在1945年2月24日被亲德分子刺杀,他的战友努克拉希上台后宣布正式对轴心国宣战,但战争已经到了末期。

文章图片20

埃及阿拉曼战役

总体来说,二战时期的埃及在盟军和轴心国之间摇摆不定,对轴心国抱有幻想,希望借助轴心国清除英国的势力,但政治上又受制于英国,因此虽然保持中立,明面上倒向盟军,暗地里和轴心国眉来眼去,也导致埃及政坛不断更迭,混乱不休。

土耳其:骑墙派,左右逢源

因为过于自信参加一战,土耳其作为战败国,损失了大量的领土,经过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努力,土耳其总算恢复了一点国力,因此二战的时候,虽然凯末尔去世,但是土耳其还是相对靠谱,也不愿意重蹈一战的覆辙,不愿意卷入战争,因此整个二战的土耳其都在观望,属于骑墙派

文章图片21

凯末尔

虽然土耳其保持中立,但因为土耳其地理位置过于重要,盟军和轴心国都在拉拢土耳其,因此土耳其借着中立的名义取得德国和英国的支持,也就是谁给土耳其利益多,谁就是土耳其的大哥,两边都不得罪,两边也都做生意。

文章图片22

土耳其位置险要

1943年-1944年,盟军在地中海的攻势受阻,土耳其依旧保持和德国的贸易,但是这个时候,苏联的势力已经进入巴尔干半岛地区,让土耳其而感受到苏联的扩张意图,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独立性,与英美开展更多的接触,加上轴心国也无法直接威胁图而且本土,因此土耳其准备公开战队。

文章图片23

1940年土耳其军队在保加利亚边境警告保加利亚不要参加意希战争

1945年2月,轴心国败局已定,机智的土耳其为了避免战后的利益上受到损失,土耳其而决定公开参战,并且因为土耳其与之前的沙俄多次爆发战争,双方矛盾众多,尤其是苏联的崛起,让土耳其不仅想以战胜国的身份结束战争,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并且利用地理优势,和美国进行接触,最终在美国的庇护下保持国家独立性。

文章图片24

二战土耳其军

其他国家

叙利亚和黎巴嫩地区当时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但并不是法国的基本盘,当时自由法国和维希法国根本无力关注这一地区,因此黎巴嫩和叙利亚在二战中几乎没有任何影响,属于不被关注的状态,尤其是叙利亚在1943年轴心国和同盟国打的火热的时候直接成立新政府。

文章图片25

中东殖民地势力范围

至于约旦、巴勒斯坦以及以色列地区,这些地方都是英国殖民地,对英国或多或少都有不少的帮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英国的补给问题,为北非战场提供了人力和物力,尤其是约旦地区,为英国提供了一些石油,是英国最为忠诚的殖民地,但是这些地区的石油很多都是二战后大面积开发的,因而事实上对英国的资源也是微乎其微的。

总体来说,二战时期德中东地区并不是主要的战场,但是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是当时的抢手货,轴心国也是计划在中东会师,因此中东的很多国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二战的影响,当然很多国家并没有直接参战,但是真正置身事外的国家很少,因此不得不选择属于自己老大进行依靠,而且不同的选择也直接影响了他们战后的命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