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年小记

 淮阴语文 2023-02-10 发布于江苏

过年小记

                         □徐勤婷

赶年集

早早地和妹妹约好腊月二十九去赶个年集,老早就想着去重温一下过年的热闹劲了。年集也是我觉得能感受到春节的仪式感的重要场所之一。想着去享受一下热烈的人挤人人挨人的氛围,去沾一下大家过年的喜气,我们一大早便从县城出发了。因为路上拥堵我们九点左右才到街上。远远地把车停好,我们几个和孩子们一样迫不及待地下了车。电话里询问母亲是否还需要添置点什么,得到否定的答复之后我们的年集之行便成了纯粹的寻开心了。

早些年我也去逛过一回年集。一路上虽不能说是摩肩接踵倒也是熙熙攘攘,欢声笑语一片。那些个衣锦还乡的、财大气粗的在街上格外的招人眼。那明晃晃的金手镯子和感觉能绕脖子两圈都不止的大金链子绝对是年集少不了的一景。还有那些个谈天说地的打情骂俏外出务工回乡的姑娘小伙子们,那些对国内外时事精通的毫不顾忌旁人高谈阔论的民间政治家们也是免不了要拉呱一阵子的。相形之下今年的年集好像有点不同。赶集的人好像并不太多,而且大多数人都戴着口罩,一阵紧似一阵的寒风吹得人脸生疼。手插在口袋里不想拿出来。行色匆匆的人们好像并没有逗留闲谈的意思,拉呱闲聊的几乎很少。我们几个也受了影响,只去超市买了日用品在集上买了些烟花炮竹。街依旧是几十年前那条街,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看见得多了,还是应了那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面对稍显冷清的街道并未怎么寻着开心的我们有点失落地奔向母亲的午饭了。





放烟花

传统意义上的春节,除夕是重中之重。人们不远千里万里奔赴的心心念念想着的应该都是除夕了。天刚擦黑,周围的烟花和爆竹就此起彼伏急不可待地响起来了。公公婆婆几乎不参与我们的放烟花行动,婆婆被我拉着扔了几个掼鞭后便没有了兴趣。因为闺女也有自己的安排,只我和先生拿出前日买的烟花在院外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新年重头戏。放完了两个时间最长的烟花先生嘴里说着烟花真漂亮眼里看着别人家院前大人小孩子一大群嬉闹追跑的情景而后望了望我,我也看了看他,夜色中我们并没有看见对方的表情,我和他同时都感应到了对方的稍许失意。感觉两个五十多岁的人对着绚烂的烟花心中是应该想些什么抑或心无它念?岁月流转时光荏苒,我们才用了多久就从强说愁的少年到了如今这强说乐的年纪。虽没有了春晚对赵本山的念想,先生说今年的春晚还是蛮热闹的,我嘟囔了一句“强乐还无味”,他笑我没领会到柳永的重点,总记着小众情节。大约因为我向来是个消极慢热的人吧。就好像别人总很享受假期而我最喜欢假期前的等待。总是别人说的有道理吧:若无执念在心间,人间何处不清欢。





                         晒太阳

初八中午,先生和闺女都有事电话说不回来吃午饭。倍感轻松的我快到一点才想起来午饭问题。一个人的午餐面条应该是不错的选择了,我把面条盛好端上餐桌,无意中打开监控。

我看见平时回家看见的总是打开四扇的堂屋大门只开了一扇,父亲一个人坐在那扇门后,阳光从那扇门照进来洒在父亲身上,他两只手放在膝盖上,半响,父亲拿下帽子用手挠了挠头发后并没有把帽子立刻戴起来,他一直盯着院子看着。我看见他半天都没挪动一下,刚想打开对讲问他为何没和母亲一起出去打牌,却隐约地感觉到父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我一下犹豫了不知道要开口说些什么。初八中午,我一边慢慢地吃着面条,一边默默地陪着父亲,晒了好大一会太阳。













作者简介:徐勤婷,淮州中学英语老师。喜欢在闲暇时读书写字,用笔和心记录生活与心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