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作者:王立明 朗诵:荷静
我最喜欢听史老师讲的课,是古代诗词。她把唐宋伟大诗人的千古名篇,用简洁的语言,旁征博引,将我们带入到古典文学的神圣殿堂。在那里,我们熟悉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句,并能朗朗诵读;我们欣赏着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的绝美宋词,并能够背诵。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字与作品,一直陪伴着我,也是我走过忧患的一种力量。 史老师在课堂上,常常会随着人物与作品的内容,而激情四射。她抑扬顿挫地诵读着三千多年前的《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她的两条辫子,随着激情诵读而摆动,她的语速时而缓慢时而急促,带着节奏感。诗词的美妙,古人的智慧,将我们带到了璀璨文化的历史长河之中,令我们陶醉! 我们也随着史老师的节律,享受着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而她那具有女先生之风的形象,则不时地在我脑中闪现,多年之后仍然印象清晰。 史老师那本厚厚的、写滿了密密麻麻的备课笔记本,曾经为多数同学所目睹。记录了她为人师表的责任与担当。 再一次见到史老师,是我离开学校将近三十年,恰逢北京六十三中学建校四十周年。在那次活动中,我见到了史老师和多年未见的同学。史老师已经从年轻的教师,成长为极其有经验的老教师,几十年三尺讲台的历练,使之更加沉稳和老练。我们一起合了影,也见证了老师桃李满天下的喜悦!
回想中学两年短暂的学习,我不是史老师最好的学生,但是经过了我多年的努力,我一定会是老师滿意的学生。这些年当我闲适下来,写下了多篇拙作,真的想听到史老师的指教,但却再也听不到老师的教诲了…… 史老师听说我们去看她,兴奋的一直在家里等待。那是朝阳区东三环附近的一个小区,我们六个同学不约而同地到了史老师家里,重温着师生时代的幸福与温馨。 那时候,史老师的身体已经出现了问题,她患有严重的肺疾,治疗了多年。重度的骨质疏松一直折磨着她,医生把骨粉注入了她的腰椎,以支撑走路。于是我们看到史老师手扶助走器,在家慢慢练习着走路。 ![]()
那一天,我们师生之间聊了很多很多,史老师的先生与我们也有共同的话题。尽管提及到的多是婆婆妈妈的小亊,看得出来,我们之间的相互惦念与熟悉。而这种无拘无束的聊天,也是很治愈人心的,那天大家都很愉快。 本来,我们几人约好了,一起请史老师夫妇在她家附近的歺厅聚餐,而她的身体状况,却使我们无法开口邀请,遗憾之中我们告别了史老师。 而真正的告别是两年之后,校微信群中传来了史老师不幸去世的消息,尽管曾有不祥之兆,但消息坐实后,大家还是不尽悲伤。 我们几个同学自願为史老师送行,与史老师告别。而真正的送别没有长亭古道,也沒有劝君更尽一杯酒。在一个和平时一样的清晨,史老师留在了昨天。 那是一个清冷的、略感寒意的清晨,北京友谊医院的告别厅里,摆放了很多花圈与鲜花,送别的人有她的家人、亲属和同事,而更多的是史老师教过的历届学生。我们以班集体的名义,也敬献了一个花圈。 在史老师三十多年的教师生涯中,她始终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她践行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北师大校训。在史老师身上,我读懂了什么是敬业,什么是高尚! 友谊医院不小的告别厅里,挤滿了送别史老师的人。大家排着队,依次与史老师告别。一位保安对我说:这么多人来送一位老师,这种情景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也是对史老师一生最好的褒奖! 史老师静静地躺在花丛之中,她累了,她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了这个世界。她如同春蚕吐丝、蜡炬成灰,燃烧着自己,照亮了别人!她以优雅的气质,无涯的学识,培养出一批批可塑之材,和一个个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我捧着一束鲜花放在了史老师的脚下,并在她身前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因为在漫长的人生中,史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影响,可以说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 2023年元月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