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人的稿费,金金计较笔生花

 林歌作品 2023-02-10 发布于河南

文/林歌


林歌,80后,文学爱好者,旅游规划师。行遍千山万水,写过四海八荒。新浪微博@林歌,公众号:握刀听雨堂

代表作:武侠系列《银月洗剑传奇》《刺世嫉邪赋》《凤凰东南飞》《光明皇帝》,青春系列《南塘》《一场游戏》《一个地方,两个姑娘》,两京系列《长安古意》《东京梦华》,诗集《江湖故诗》等,计2000万字。

古时候,没有报纸杂志,也没有头条公众号,文人墨客的文章咋发表?发表完了有没有稿费?

发表的问题倒是不用担心,因为很多文章都是有人专门定制,独家买断的。

比如说,司马相如。

众所周知,他是汉朝时有名的辞赋大家,也是有名的大情种,拐跑了朋友的孀居寡妇卓文君,在长安当垆卖酒,日子过得苦哈哈。

正赶上陈皇后失宠,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女主角,听闻了他的才气,便请他代笔,给皇帝写了一封“情书”。

司马相如挥毫落墨,以陈皇后的视角,回忆了汉武帝伉俪情深以及后来幽居长门宫的凄清幽怨。

语言华美、感情真挚、故事曲折,大意就是霸道总裁当初那么爱上我为啥现在不上我?

汉武帝看了深受感动。

陈皇后如愿以偿,再次得宠。

司马相如代笔的这篇文章,就是文学史上著名的《长门赋》。

陈皇后付出的稿酬是百金,还不是独家买断的。而且还不用交个人所得税。

那个时候的金,虽然只是黄铜,但那也是不少钱呢。

具体多少钱呢,司马贞给《史记·平准书》作注,引臣瓒注“汉以一斤为一金”,又引大颜注“一金,万钱也”。

按这个比例换算,一斤黄金可值一万文钱,黄金百斤差不多就是百万文钱。

众所周知,司马相如当时拐了卓文君,当垆卖酒。

《汉书》记载,一升酒四文钱,等值换算为一斗酒值四十文钱。

也就是说,司马相如凭借一篇《长门赋》所得的稿费,需要卓文君卖掉25000斗酒。

到了东汉,文人们就多了发表文章的载体,碑铭。

即,将写好的文章刻在石碑上。

换句话说就是,写给死人的,记录此人生前的功绩辉煌。

这在当时是一项很多人都极为重视的发表方式,其中缘由,用冯梦龙的话来说就是“随你清如伯夷,少不得一篇极恶的文章送归林下;随你恶如盗跖,少不得一篇极好的文章送归地下”。

意思就是,写你好,你就真好,不好也好。写你不好,你就不好,好也不好。

你的好与坏,全凭撰写碑铭的作者的笔杆子。

所以,为了死后落得个好名声,人们往往会付掉一笔极为丰富的稿费。

所以,东汉时期以文学、书法冠绝的蔡邕,便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作家,上门求索制作碑文题记者甚众,“非利其润笔,不至为此”。

其中的“润笔”,便是稿费。

这个词语,来自于隋朝的郑译。

郑译是隋文帝时的开国功臣,后遭到弹劾被贬。

贬完之后隋文帝又想他了,打算召回来,就命令内史令李德林草拟恢复郑译爵位的诏书。

丞相高颎就开玩笑地对郑译说:“笔干了,诏书没法写。”

郑译答道:“我本来在外做地方官,听说有新的任命,便立刻回朝,没有一文钱在身,拿什么来给你们润笔呢?”

“润笔”的典故便由此而来。

到了唐代,润笔就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写作收入,不少文人墨客都得到过丰富的润笔。比如名列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

王勃是个天才,文章写得保质保量,而且交稿很快,从不拖稿,所以跟他约稿的人极多,以致家里“金帛盈积”。

“金帛盈积”的意思就是说,那时候金银不是支付稿酬的唯一方式,还可以用锦帛丝绸等奢侈品。

唐朝拿稿费最多的是书法家李邕。

他跟前朝的蔡邕一样,属于书法和文章双一流的大拿。

再加上他身居高位,有政治光环,所以跟他约稿的人上至达官贵,下至寺庙道观,而且当面付讫,概不赊。

据说他一辈子给人写过八百篇约稿,“受纳馈遗,亦至巨万”。

看的“诗圣”杜甫都不得不感慨:“干谒满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随剑几,义取无虚岁。”

韩愈也通过给人撰写碑文,赚了不少稿费。

但他交出来的稿件,有些不地道。

比如说淮西战役时,李愬雪夜克蔡州,活捉了地方“军阀”吴元济。

报捷后,韩愈为撰写了碑文《平淮西碑》,却把功劳记在另一位大将韩弘身上。

这就相当于沈腾在浙江卫视的《王牌对王牌》上,大家称赞江苏卫视是一个道理。

结果可想而知,而淮西将士对此极为愤怒,直接推倒了韩文碑。

韩弘则喜出望外,立刻拿出五百匹绢给韩愈。

五百匹绢值多少钱呢?

唐朝开元盛世时的物价,绢一匹二百文,米一斗十三文。

那么韩弘给韩愈的五百匹绢,大致相当于七千七百斗米。又

一斗米约十三斤。

现在买十三斤大米,大概需要二十六块钱。

那么买七千七百斗米,则需要二十万元。

也就是说,韩愈一篇文章就拿了二十万元的稿费。

而这篇《平淮西碑》,只有1505个字。

换言之,每个字至少132元。

一字百元,这稿费放在现在,简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除此之外,韩愈还写了《王用碑》。

王用的儿子直接给了他一匹带鞍的宝马和一条白玉带,均价值不菲。

据说韩愈死后,刘禹锡给他写祭文,曾赞之:“公鼎侯碑,志隧表阡,一字之价,辇金如山。”

但顾炎武却认为他这种发死人财的手段很不光彩,公然批评他是“谀墓金”。

跟韩愈同时代的另一位作者,皇甫给当时的宰相裴度写过一篇《福先寺碑》,写得裴度很满意,当场送了他车马、彩绸作为稿酬。

但皇甫湜仍抱怨酬金太少,说:“碑文有三千字,每字应得三匹绢,你们算算,为什么只给这么少?”

裴度听到下人的转告之后,笑着说:“真是个不羁之才。”

之后又送去了九千匹绢。

皇甫湜是韩愈的学生,真可谓有其师必有其徒,两人在拿稿费方面,果然不遑多让。

有人以碑铭赚取稿费,赚了个盆满钵满,看得人眼馋,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奇葩。

比如一位叫做马逢的文人,就天天盼望着别人死后,好撰写墓志铭发一笔横财。

当然,也有人对此不以为意,甚至很反感,比如说王维。

王维的邻居王缙经常给人写碑志。

有送润笔的人跑错了路,送到王维家里来了。

王维很窝火,对来人没好气地说了一声“大作家在那边”,以示抗议。

但并不是所有的文人,都能够拿高稿费的,比如唐朝有个叫斛斯融的职业撰稿人,专门以为人撰写墓碑铭为生。

他的稿费标准就是很低的。

杜甫有一首诗,描述的就是斛斯融卖字的惨状:“故人南郡去,去索作碑钱。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挣的钱非但不能养家,还经常有人拖欠稿费。

与他同病相怜的,是宋朝一个叫方回的。

他给人写序,百字只有五文钱的稿酬。

按当时物价,每天写一篇千字文,挣的钱刚够吃饭。

所以,李邕、韩愈、皇甫湜们拿高稿费只是个例,斛斯融和方回的低稿费作者,才是普遍现象。

就像现代,能够出书拿高稿费上富豪榜的韩寒、郭敬明、刘慈欣们,是个例,聚集于各大网站的免费写手们,才是芸芸众生。

而我们能做的,只能用基督山伯爵给出的五个字来形容,那就是:等待和希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