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浙江黄岩出土一座十分寒酸的古墓,墓主身份却极其高贵!但封闭的墓室内有两个物件,让人怀疑墓主是穿越者。而埋在地下800年尸身不腐的墓主,就连穿着的价值连城的丝绸服饰都保存的非常完整。 在我国,因为破土动工挖出的墓葬可是数不胜数,但是能将墓主尸身保存完整的并不多。譬如1972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墓主辛追夫人被葬于公元前168年,出土时已经距今2000多年,可是她的面容依然栩栩如生,是世界上保存最好的湿尸。 相较于辛追夫人的汉墓来说,黄岩这座墓葬的主人就未免小巫见大巫了,而且从墓葬的奢华程度来看,黄岩墓压根无法与辛追夫人比肩。但是,黄岩墓的墓主身份却十分高贵。 近年来,浙江一带出土了数座宋朝的古墓,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有余姚史嵩之墓,以及武义徐谓之墓。当然,也包括本文的主角——黄岩宋墓。 黄岩古墓位于黄岩屿头乡前礁村,它能够被发现还是因为一次意外,当地村民在建房子时不小心挖出了这座墓葬,于是立刻报告给了当地文物局。 这位村民叫杨计土,是土生土长的前礁村人。1985年时,他以一千元的巨款买下了三座房子。经过风吹日晒和岁月的洗礼,这三座老宅也变得日益陈旧。 2016年时,杨计土已经是花甲老人,儿子们为了让老父亲安享晚年,便提出了改建老宅的想法。于是,一家人找来了挖土机,开始大张旗鼓地收拾起来。 就在动工的上午,一切还如常。等到了下午时,挖土机竟然在土壤层发现了一块红色。有经验的师傅立刻警觉起来,忙对人说:“这八成是挖到墓葬了!”有的人却认为,有可能只是个普通的箱子而已。 等到大家走近一看才发现,原来这层红色正是棺椁外面的那层石棺。杨计土突然想到说:“难怪这里以前有个土名叫'大坟岗’,从前这里可都是坟啊!” 想到这里,众人也不敢再挖下去了,只能联系当地的文物局。等到文物专家赶到时,第一时间便确定了此处确实是一座古代墓葬。 这原本是一座夫妻双穴墓,墓主夫人葬在右侧,不过却惨遭被盗,就连棺木已经腐朽得就剩一半了。但是,整座陵墓最重要的墓志铭,却是在右侧发现的。而左侧的男主人墓保存完整,专家们当即决定,要立刻展开抢救性挖掘。 村里挖出一座古墓的消息迅速传播开来,有人因为隐约看到墓志铭上写着“县丞”两个字,便猜测墓主铁定是个县令。不久,围观者就将杨计土家堵得水泄不通。 但是,当整座棺椁完全暴露于外时,已经是深夜了,村民们也都散去,各自回家了。这时,有位专家根据经验判断,即便棺木外面保存完整,棺内也应该已经进水了。 他的说法遭到了质疑,随后为了保险起见,专家们便用电钻在棺木底端钻了个洞,果然就有积水顺着孔洞流了出来。没成想,积水流了许久都不见停,专家们这才决定先去休息,第二天才又返回此地,经过三个多小时的忙碌,开启了这座棺椁。 “亡妻李氏,故朝散大夫浙东安抚司参议讳宗大之次女也......前平江府长洲县丞赵伯澐志。”这一次,整座墓志铭清晰可辨,而墓主的身份昭然若揭。 他是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赵伯澐,饶是出身如此高贵,他的墓室却寒酸简陋,而他的墓志铭竟还是妻子撰写的。 赵伯澐生于1155年,病故于1216年,与妻子李氏合葬在黄岩。赵伯澐的父亲在1135年时出任黄岩县丞,从此便安家在了黄岩。这一族的后代名人辈出,成为朱熹门人的更是不胜枚举。 赵伯澐与妻子感情甚笃,一生育有三子三女,其中一子后来还考中了进士。赵伯澐对黄岩也有贡献,如今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洞桥便是赵伯澐当年主持重建的。 遗憾的是,赵伯澐墓葬中只出土了66件文物,而多半都是丝绸衣物。这些衣物极其珍贵,从五代十国到南宋的服饰都有涵盖,织品包括绢、罗、纱、縠、绫、绵绸、刺绣等品种,更是被誉为“宋服之冠”。 棺椁中共有19件衣服,其中8件层层套在了赵伯澐身上,其余的都叠好放在了棺椁里。 棺椁打开时,赵伯澐的尸身还未腐朽,面容清晰可辨。他入葬时所穿的衣服,还有身上的配件,都反映出宋朝的极致审美,以及士大夫的生活风貌和精神追求。 素雅、纯静便是宋人的神仙美感。 在赵伯澐的棺椁中,还有两个让人匪夷所思的物件,这种构造仿佛像现代的精品工艺,而它却是墓葬中最奢华珍贵的文物。它们分列于赵伯澐的肩膀两侧,分别是投龙玉璧和水晶环佩。 这座墓葬的朴素恰好反映了墓主的清心寡欲,赵伯澐生前最爱把玩的两个物件,便是这最吸睛的“水晶璧”。而投龙玉璧竟然还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祭天之物,它是如何到了赵伯澐之手的,目前仍是个谜。但是珍贵的它却填补了我国历史学知识体系的空白。 无论是赵伯澐身上的衣服,还是脚下的鞋子,都是统一的极简风,颜色平淡,样式简单,便是受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 尽管赵伯澐是宗室贵胄,却没有享受到皇亲的福利待遇,还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