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邮会作者文选22:一部普及集邮知识的教科书---《集邮大观》

 赫建 2023-02-10 发布于吉林

日前,笔者淘得一部系统介绍集邮知识的书籍——《集邮大观》,作者是老集邮家陈焕彪先生。该书出版登记号为(皖)01号,书号为ISBN-212-00678-5\G.92,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繁昌县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经销。精装32开本,10印张,22万字,1991年12月第1版,1997年4月第4次印刷,总印数为33000册,定价15.00元。
《集邮大观》扉页后面有8页彩图,是世界各地的邮票图,前4页是我国发行的邮票,包括清代的大龙邮票、中华民国的孙中山头像邮票、新中国的特种邮票、纪念邮票和普通邮票共计58枚;后4页彩图为54枚外国邮票。正文前面是《序》和《目录》。《序》是陈焕彪先生于1991年12月28日在旅皖适适居所作,简要介绍了该书的创作初衷和过程。4个页码的《目录》,是正文的系统提纲,便于查考。
《集邮大观》正文312页码,共分为九篇和三个附录。
第一篇是《邮政的起源与发展》。从早期通信开篇,用13个页码的篇幅追溯了古代中国、古波斯、古希腊的通信历史,从传送黏土板通信、烽火台传递军情,到邮驿制度的建立,直至清政府开办邮政。书中还叙述了鸿雁传书、绿衣使者等我国民间流传的通信故事,介绍了近代邮政的产生过程和中国邮政的开办。本篇中还介绍了国际邮政组织、国际回信券和世界邮政日,说明了邮政的使用潜力是很大的,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第二篇《邮票》。这一篇是该书的重点部分,用了近190个页码的篇幅,全面介绍了邮票的历史、种类、基本知识,介绍了丰富多彩的邮票世界和假邮票的识别方法。邮票历史从1840年英国发行“黑便士”说起,介绍了各国发行邮票的时间,介绍了邮票名词的由来,介绍了中国邮票的发行情况和我国台湾地方邮票、西藏地方邮票,还介绍了各国在中国设立邮局发行的邮票、外国人在中国发行的商埠邮票、日本侵华期间傀儡政权发行的邮票等。邮票种类介绍了普通邮票、纪念邮票、特种邮票、航空邮票、附捐邮票、欠资邮票以及包裹邮票、挂号邮票等其他邮票。邮票的基本知识介绍了邮票的票幅和图幅、计量单位、用纸、水印、刷色、齿孔、背胶、暗记、志号、印刷、版铭、品相等。丰富多彩的邮票世界部分介绍了无国(地区)和无面值邮票,小型张、小全张和纪念张,票中票、票中封、票中片和票中签,奇形怪状的邮票和不用纸张印制的邮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联合国邮票和“国际年”邮票,小本票和小版张,对倒票、过桥票和副票,加盖邮票和变体邮票等。假邮票的识别介绍了仿制票、假无齿票、假齿孔票、假背胶票、假刷色票、假加盖票等,提醒集邮者提高识别能力,以免上当受骗。
第三篇是《邮戳》。本篇用13个页码介绍了邮票诞生前的邮戳、早期盖销邮票用的邮戳。还介绍了邮戳的种类,主要是普通邮戳、邮资已付邮戳、纪念邮戳、风景邮戳、军邮邮戳、欠资邮戳和火车、轮船、汽车流动邮局邮戳等,还有其它邮戳,比如邮资机盖戳、邮局通知戳、怠工戳等。
第四篇是《信封》。本篇19个页码,从信封产生在1000多年的唐代开始叙述,主要介绍了信封的类别。首先介绍了邮政编码与标准信封,然后分节介绍了邮简、实寄封、“邮政(电)公事”封、首日封、尾日封、纪念封、原地封、辞旧迎新封、首航封、军邮封、邮资信封、纪念邮资信封、美术邮资信封、镶嵌封等。
第五篇是《明信片》。本篇篇幅为11个页码,从明信片1869年奥地利发行最早的明信片开始叙述,主要介绍了明信片的类别。首先介绍了印有邮资标志的明信片和空白明信片,然后分节介绍了普通明信片、双明信片、纪念明信片、首日明信片、风景明信片、贺年明信片、军邮明信片、极限明信片等。
第六篇是《封贴纸和邮政签条》。这一篇内容较少,只有4个页码,介绍了封贴纸和邮政签条的种类和用途。
第七篇是《邮票的价值规律》。本篇篇幅为8个页码,从邮票的属性入手,探讨了邮票的价格和决定邮票价格的因素。说明邮票进入集邮领域后,是一种商品,但集邮者不能只着眼邮票的价格,不要把邮票当作赚钱的工具,而忽略了在集邮活动中对自己品德的陶冶。
第八篇是《集邮的兴起与发展》。本篇共14个页码,首先介绍了世界集邮概况,接着介绍了集邮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最后介绍了集邮文献。集邮文献包括邮票目录、年鉴和有关集邮的专著、论文、杂志等出版物,作者在本篇列举一些著名的集邮文献名录。
第九篇是《集邮的方法》。本篇用6个页码的篇幅介绍了集邮的范围以及集邮用品和使用方法。
《集邮大观》一书的最后有三个附录,分别是《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邮展总规则(试行)》、《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集邮展览评审总规则》、《世界集邮大事年表》。
研究一枚邮票,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的知识,比如邮政史、货币史、交通运输工具发展史、造纸和制版印刷技术发展史以及有关国家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历史等。这部出版近三十年的集邮文献,用三百多页的篇幅,洋洋大观,全面介绍了集邮知识,是一本普及集邮知识、引导集邮者走进集邮殿堂的教科书,值得捧读。

本文作者系网络集邮研究会秘书长,欢迎各位加入网络集邮研究会,或者“网邮会交流群”,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