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沱川:一个大山深处的写生之乡

 王静图说 2023-02-10 发布于湖北

“清溪川流不息,淙淙有声,名曰沱川”。沱川乡,婺源最北端边陲、大山深处的偏远乡镇。这里有“书乡”美誉,几百年来科甲连绵,人才辈出。这里堪称“中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这里有理学渊源的厚重文化,有群山叠嶂的唯美生态。

在这里,我们访三溪汇流之河,寻天门瀑布群,观神奇红豆杉群,叹千年罗汉松。感受着文化与生态的珠联璧合,都市游客与乡野农夫和谐相处的美丽景象。

烟雨朦胧中,徽派建筑依旧鲜亮,满眼皆是风景。到沱川必须翻过一道道山谷,车行山路,蜿蜒曲折,清澈的小溪,层林尽染的山梁,宛如一幅移动的画卷。从婺源站出发,1个小时后,终于到达沱川。已是16时许,尽管细雨霏霏,我们还是放下行李,迫不及待赶到东头村。

东头村:一条蜿蜒的河流绕村而过,清澈河水相汇拱桥,参天古树白墙黛瓦,犬吠鸡鸣麻鸭戏水,石板古路村姑背影,树荫下二三学生潜心创作。傍晚时分的东头村,静谧安泰。

第二天早起,天空放蓝,想着是个好天气,赶紧到楼顶,一道金光映衬着东头村,炊烟袅袅,万物生发,明亮明快。

到河滩旁,更有水中的民居,随风灵动,光影闪烁。趁着好光影在村子转了一圈,可惜仅有半小时阳光,也是此行唯一灿烂的时光。

理坑:这个崇尚理学的文化村,自然幽静,除了三三两两的学生,基本看不到游人。理坑是我国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村落,沿着小溪旁的石板路往里走,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兵部主事余维枢的“司马第”等府邸祠堂建筑精美,显示了深厚的人文底蕴。

溪头:想必是溪之源头,沿着石板路前行,落叶、青苔,溪流、瀑布,渐红渐黄的叶在森林中愈发明艳,薄雾轻绕山涧,山泉清澈见底,这里的荷包红鲤鱼,是婺源的发源地,听闻这里可是吃货聚集的地方。爬山、听泉、吸氧,加上美味,悠哉悠哉。

红豆生南国,金岗岭村村口红豆杉挂满了红果,分外显眼。这样的红豆杉群,在婺源实属罕见。从村口出来,沿着古道,走向田野,云雾弥漫,远山如黛,层林尽染,真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感觉。

篁村:源于唐代诗人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走过木桥,沿青石板路向前,田野里立着一棵罗汉松,极像放大的盆景,它是篁村建村始祖进士余道潜倒栽而成,距今约900年。听闻此地山青水秀、茂林修竹,风水及好。通往村子的路在维修,只得在村口略过。

这次到沱川,武汉站往返高铁婺源,3.5小时车程,当地面包车承运,相比以往大巴出行便捷的多。我们先后到了沱川的东头、溪头、理坑、金岗岭、篁村等5个村落。房屋、石桥、溪水,沱川有着徽派的特征。常住的原居民、忙绿的身影、温和的小狗,显示它的生机和活力。沱川,这样一个原始乡镇,沉浸在慢享时光里。

走在沱川,一家家文具店、特产店、烧烤店,村头巷尾标有学生写生用的垃圾桶,装点着这个小山村。

相比其他成熟景点,这里游客不多,各院校把此地作为美术写生基地,想必充分考虑了艺术时间和空间的需求。沱川,已然小山村里的“大学城”。

此次沱川之行,印象深的是司机余、导游余,他们都是当地人。司机余驾驶技术娴熟,山路村路弯道安全快速,行程安排细致周全。导游余,有着小学全科老师的经历,讲起建筑典故,行云流水。因天气寒冷,我们想放弃一二个景点时,被他“婉言谢绝”。每到一个景点讲解完后,红帽子白衣服,OPPO过来,留影了。小余用的OPPO手机,拍照功能得心应手,他用同行的OPPO帮我们单照合影,横拍竖排全景。喜欢摄影的我,第一次被人这样吆喝着拍。感动着他们的执着,源于血脉里的热爱,犹如一股清泉,温暖于心。

水绕古村,沧桑古屋,水墨田园,演绎着大山深处写生乡的传奇。

坚持原创

喜欢就赞赏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