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就是让人读得舒服

 读写转换小课堂 2023-02-10 发布于浙江

写作,就是让人读舒服

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好。

因为,常有人和我说,都读不懂我写了啥。

大概意思就是你写得很好,以后不要再写了,此类差不多。

但我是这么想的:时间有限,要练就一次成文,文章好坏可以修改,瞬间的灵感稍纵即逝,笔头与心间之间,思想总是会选择笔头。

所以每天花40分钟左右写上千字文,与何捷老师教学生写百字作文一样。

很多时候,是事先想好了写点什么,也有时候,是写着写着就想歪了。

想歪了,有时候居然会写正了。

正不正且不说,至少自己觉得结构上圆满了,观点表达上清楚了。

至于修改,除了推荐的错别字,真没有时间去再耐心修改。

时间,也可能就是当班主任的悲哀吧。

这不,孩子们又得写七次作文。

我的植物朋友;看图话,写一写;我做了一项小实验;奇妙的想象;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国宝大熊猫;这样想象真有趣。

几个月时间,才写七次习作不算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但是问题在于,我们的作者是十来岁的孩子。

“我的植物朋友”,大概孩子们会写得像叶圣陶的《荷花》那么挨挨挤挤、翩翩起舞。

也有孩子会写得如郑振铎《燕子》般生动有趣。

如毛的细雨在天上撒着。

孩子们的比喻能力已经要从什么像什么,升级为如什么干什么,这不正是一次很好的读写转换好时机么。

于是,让孩子把教室里的物品都说一遍:如雪的墙壁上挂着国旗;如太阳的灯照耀着我们……

大概,智慧之门就是在阅读中产生,这是写作的智慧。

但是,第一单元习作真正的写作智慧在哪个字眼?

我的植物朋友,自然是朋友了。

我和朋友之间,通过具体事物来表达。

杜甫就有春日、花草、燕子、鸳鸯这些动植物朋友,通过这些朋友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如果我们只是解释了诗意,背诵了古诗,这些能够融通在写作里的阅读变得枯燥乏味。

曾经也总是在想,《看图话,写一写》为什么要排在寓言故事单元里。

编排一个故事让孩子们写,通过这个故事来表达自己想说明的道理,在习作提示里提供几个讲述道理的短语让孩子选择,如三下册选几个事物编写童话那样。

后来想,说明道理太难了,写寓言更不容易,得让孩子们观察,学会有条理地讲述,合适地展开想象。

毕竟,才是十来岁的孩子,把放风筝这件事情说得让读者舒服,就不错了。

守着单元习作,等待一个大作家的诞生,迟早饿死“老农民”。

所以,编者给了老师一篇阅读链接:南辕北辙。

大概是要我们明白,尊重事实,关注学段能力的落实,否则再快的马,也到不了目的地。

可是又有人会说,地球是圆的。那就多看看《北风和太阳》吧,单元习作的目的是什么。

单元习作不是让老师成为教作文那么厉害的,也不是书教得多么好的名师,而是孩子学会写让人读得舒适的文章。

当我选择了学生为目的,就会明白,尊重是一件基本的事实。

其他的课文,就不展开说了,让孩子在单元习作里,写让人读着舒服的文字,源于单元课文的阅读转换,源于分类体裁阅读的转换理解。

设计基于阅读的单元习作读写转换,解决十来岁孩子的写作理解障碍,做这一件普通的小事情,其实并不容易。

此篇33分钟写完。

分享大家,期待留言批评讨论,谢谢!

END


载上孩子,骑上课本,共同自由前行!
满载收获,载满心情,看尽繁华盛景!
学习路上,一二酸楚,笔录百味心情!
翻翻过往,咀嚼回忆,人生无处不赢!
随卞说说,不求质量,随想随记。
欢迎分享!欢迎批评!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思维导图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实践方式;
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