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张被疯传的985大学照片告诉我们,名校真的能带来高配生活!

 毛毛虫_Claire 2023-02-10 发布于宁夏

图文编辑:毛毛虫Claire

定时推文:小助理

前一阵写过一篇➡ 高学历不能改变人生,感觉说的不够全面,这里再补充一些想法。

单纯的高学历的确不能改变人生,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可以让我们看到更为广阔的世界。好的学习环境从哪里来呢,当然是这所学校的质量。

读高中时,我们班的每个人都想考个985、211。

当时我们还不太懂什么叫“好”,只是因为外界的影响才对这些好学校有了向往。

真正上了大学之后,进入到这所学校的环境之中,才切身体会到好学校和一般学校的区别,而这种区别在毕业之后越来越明显。

进入到大学之后,先不说教育的区别,单单来说学校的环境,一些好学校和普通学校(大部分院校)就有明显区别。

名校比普通院校好在哪里呢?

🔘 环境制度人性化

南开大学的“贴心宿舍”就走红了,看看这所学校寝室分配到底多有人性化。

众所周知,同一所大学里由于宿舍建造时间不同,设备、环境等方面存在很大区别。夏天有些学生喜欢待在空调房里,有些学生不喜欢空调房,南开大学允许学生自行选择。

除了空调房以外,南开大学还会让学生填写一份生活习惯调查表,然后根据学生的生活习惯,尽量给学生分配生活喜欢习惯匹配度高的室友。

这就像学生自己选择室友一样,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生活得更舒适,减少室友之间出现摩擦的可能性,学生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学习上。

“自选室友”已经让很多其他高校学生羡慕不已,而这还不算什么,南开大学还设置了“夫妻宿舍”,这才叫绝。非常的贴心,专门为一起在南开上学的夫妻准备的。

夫妻宿舍主要针对的是研究生。研究生已经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有些学生本科毕业后就走入婚姻殿堂,刚好又一起考入南开大学,这样的学生就可以申请“夫妻宿舍”。

再比如中国科技大学,宿舍楼的每一层都有自习室,雨天雪天同学们根本不用顶着寒风去图书馆自习。

从寝室到自习室,只需要走几步路就行了,而且冬天每个自习室里都有24小时无限量供应的暖气和配备高级柔光护眼灯。

再比如南京大学,一个不算大的教室里,直接在后排安上了好几个大屏幕,生怕后排的学生看不清。有南京大学的学生说,在三五百人的大教室后排全靠它续命。

国内还有很多排名不错的高校,现在越来越人性化,换着花样对学生好,抛开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不谈,环境和贴心的制度,也甩了很多院校一大截。

🔘 教育资源好

下面再谈谈教育资源,排名越靠前的高校教育资源越好,这点毋庸置疑。

学校中的教育资源可以指很多东西,不是因为某种人、某种事情、某种物品一言来概括。

这些资源,有的是实体的资源,比如实验室有更好的示波器、芯片、试剂……;

比如图书馆有更多的座位;比如教学楼有更好的多媒体设备;

比如学校给本科生提供了更多的活动场所等等。

好的大学,在资金投入、资源配备方面比一般的大学要好的得多。

主要来自国家的投入,企业的赞助、优秀校友的捐赠等。

因为有资金的保障,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投入得多,也会集中精力为培养人才作努力。很多一流的大学,从不盲目扩招,既保证了资源的配备,又保证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有的是软件的资源:比如创青春创业大赛,你可以拿到学校里面比较成熟、比较前沿的项目,在开场就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日常教学,985的高校可能更接触国际前沿,能够尽可能教学生前沿的技术;比如老师的教学计划、教案等等;

有的是人脉资源:比如很有可能给你上课的一位教授就是这个学科的国内top10,那他对这个学科的理解肯定远比普通的教授和科研人员更为深入。

有的是国际资源:比如很多国外高校都会跟你们学校有一些合作计划,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在好的大学,和一群同样优秀的人在一起,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思想的碰撞、相互间的启发,为你的后续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为什么要进名校

为什么要在人生前期努力,逼自己一把挤进名校?

因为好的学校对一个人的锻造,不只局限于在校期间的那几年。

它给你的高配资源、圈子,乃至塑造你的思维方式、见识、格局,都会让你受用终生。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如果你是名校毕业,你将收获以下这些:

① 拥有精英朋友圈

让我们世俗一点,从一个人更长的发展角度来看,拥有强大的人脉关系无疑对成功具有很大的催化效用。

人脉关系并非刻意逢迎能够获得,同学关系恰恰是最凝聚情感的社交方式。

以我读博的同学来说,基本上前后几届和同班同学,到了三十来岁左右,很多都在高校做教授,副教授。

进入企业的同学,都是独挡一面的社会中坚,他们的见识与资源也构成了大家自己的见识与资源,他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解决事情的能力影响到自己,使自己也在同一个水准,并提供了强大的人际关系助力。

② 名校背书形成闭环

之前我说过,在职业的发展中,名校的学历不是社会晋升的绝对保证。

社会的发展也不可能允许仅凭一纸文凭就保障终身的衣食无忧。

那么,为什么名校毕业生还具备优势呢?

其实很简单:任何社会单位在选拔人才时都有效率与成本问题,如果一个员工或同事加入单位,需要用一定的周期和工资来验证其是否合适。

为什么好的企业都会在好一点的大学去招聘,而且对于好一点的大学的学生,他们的工资也会相应的更高一点儿?

因为名校的意义在于,已经替企业筛选出了至少在专业度层面比较优秀的佼佼者,那么招聘名校毕业生起码不必担心其专业能力,而只需要考核或培养其职业素养就可以了,这样便可使得用人效率至少提升一倍。

也就是说,对于好的大学,它所提供的就业资源是更好的。

同样的专业,你考上一个一般一点的本科院校和考上一个985级别的大学,肯定985院校给你提供的就业机会更多一点,而且薪资待遇也会相应的更高一点。

而且当这些名校生符合其岗位要求,并逐渐走上领导岗位时,他们会做出同样的用人选择,并且由于所选用的人才都毕业于名校,很可能源自自己的学弟学妹,通过人际关系了解其人品、态度、情商等综合素质也更加方便,这就形成了一个名校圈层的闭环

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职场上的正向循环:名校毕业生至少比普通院校的毕业生需要更少的时间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而这源自学校品牌为自己的背书。

③ 职业素养更值得信赖

名校的教育其实更倾向于“思维模式”的培养,这无论对用人单位或独立创业都具备很重要的意义。

有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

那些进入了不怎么优秀的学校的年轻人,对自己的标准也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

而那些进了名校的学生,享受着顶级的资源,与优秀的人为伍,得以看到更广阔的人生,思维也会打开。

而当下社会的发展也很迅速,使每一个专业领域内的知识、每一个岗位的要求、每一个单位的用人需求都处于快速的变动之中,即使是事业单位如大学、博物馆、政府企业等的用人要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恰恰相反,基本上每三五年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越是好单位,要求变化的速度越快。

这就要求单位选拔人才时,需要选拔综合素质强、情商高、思维方式活络懂得变通的人才。这些东西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而源于好的学校对人格的教育和思维的锤炼。

名校选拔学生的竞争机制就极大程度上保证了所选拔的人才。

能考进名校的学生大多都习惯于高强度的竞争关系,有成为第一名的心理习惯和勇气,并且由于考取名校需要努力的周期也很长,所以一般来说,名校生更习惯能为目标潜心努力,而非被短暂获益的事情所吸引。

这些综合性的素质与思维模式,基本上都符合社会对精英人才的期待,因此,更具备培养的潜力和价值。

所以我劝大家,如果有机会一定要要逼自己进入名校。

因为我身边就有这样案例。

我有一个朋友,本科在一个二类的政法院校读的英语专业,政法和英语的搭配,让人觉得很别扭。当初她也是因为分不够,才考去的这个学校。

这位朋友大学前两年,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混”过来的,除了应付考试,几乎没去过图书馆。

一切都在她大三时发生了转变。有一次,朋友去了对外经贸大学,在那里,她被深深震撼了。

同样是英语专业,外经贸的老师所举的是上周《经济学人》的案例,外经贸的学长学姐动辄就是业余翻译界的大神。

原来换了院校,竟可以有如此天差地别的悬殊。所以在大四时,她选择了考研,成了图书馆的“钉子户”,功夫不负苦心人,她考上了对外经贸,成了同学口中羡慕的对象,现在她在职场上也算得上风生水起。

她总是说,多亏当年自己毅然决然要跳出圈层考个好学校,所以现在30+了事业还是上升期,如果当初不进入好学校,可能早就摸到事业天花板了。

名校带给她的,是事业上迟来的“上限”。

总而言之,一张文凭或许并不能保证一个人处于金字塔的顶端,但多数情况下,能让你不至于跌落谷底。名校,也许在未来真的能给你带来高配的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