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崔玉龙:守律须重“大规矩”

 逸◆远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崔玉龙:遇见楹联

崔玉龙:因联成诗 一举双赢

联艺‖崔玉龙:略谈律诗与楹联的节奏与节奏点

崔玉龙:对联与律诗对仗之异同比较

守律须重“大规矩”

崔玉龙

押韵、平仄、对仗,是近体诗的三大支柱,也是近体诗之所以叫格律诗的依据所在。格律的产生有规可循,也有一个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的过程。自沈约提出“四声八病”说,格律诗便应运而生,唐诗达到巅峰。对格律的要求,尽管后世一再修补完善,讲究倒是更多了,但是整体水平却始终无法超越于唐。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凡事须重“大规矩”,过于追求细枝末节,必然导致重形式而轻内容,甚至会出现画蛇添足和买椟还珠现象。

一、押韵。
凡诗,一般都是讲韵脚的,而格律诗的不同点在于,它更硬性、更严格。第一,只用平声韵(五、七绝间或有押仄韵者),且一韵到底,中间不得转韵;第二,用韵要严格依照韵书,现在通行的是古韵遵平水韵、今韵遵中华通韵,二者不得混用;第三,用古韵时可放宽用邻韵。古人律诗用韵非常严格,宋代开始首句可用邻韵,称“孤雁出群”。王力先生在肯定古人用韵严格性的同时,提出今人可适当放宽,不必拘泥古人的诗韵,“不但首句用邻韵,就是其他的韵脚用邻韵,只要朗诵起来谐和,都是可以的”。事实上,每个时代的韵书,基本上是反映它那个时代的语音实际的,而且韵律的变化,总是由严趋宽的。由金人王文郁和宋人刘渊形成的平水韵,将隋人陆法言的《切韵》的193个韵部简化为106个韵部,是一大进步;清人戈载所编的《词林正韵》,又将平水韵的106韵合并为19个韵部,更是一场革命,成了填词者的法典。随着语音的演变,像平水韵中“十灰”的一半归入《词林正韵》的第三部、一半归入第五部,“十三元”的一半归入第六部、一半归入第七部,“九佳”的一半归入第五部、一半归入第十部,就说明语音变化了韵书也应随之变化,这既切合当时语言也切合现代语言的实际。我们现在许多诗词刊物选用诗词,也是打破了不能用邻韵的界限。像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就分别用了“寒韵”(难、丸、寒)和“删韵”(闲、颜),并不影响它的传诵力。

二、平仄。
这是律诗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它与古体诗相区别的分水岭。我们讲格律,最主要的就是讲平仄;而讲平仄,就是讲平声字和仄声字的相替、相对、相粘。它的基本规则是:字有定声。即在节奏点(按声律节奏,每两字为一标准音步,节奏点都在后一个字上,尾字为单字,也占一个节奏)上,每个字的平仄都有一定规定。一是,平仄在本句中两两交替;二是,平仄在对句中相互对立;三是,平仄在后联出句与前联对句之间相粘,即第三句跟第二句、第五句跟第四句、第七句跟第六句平仄相同(因押韵关系,个别字会有变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平仄就雷同了;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平仄又雷同了。违反了交替的规则,叫做失替;违反了相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立的规则,叫做失对。所有这些,都会造成旋律的单调,影响诗的美感。但须注意,为避免孤平、三平调及三仄调,在非节奏点上的个别字也不能随意安排。

三、对仗。
对仗是律诗基本而独特的要求(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即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做成对偶的语句。对仗的规则是:(1)出句和对句的平仄是相对立的;(2)出句和对句的词性是相类的;(3)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能重复。常规是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对仗,也有首联和尾联对仗的。首、尾联的对仗是可用可不用的,若用了对仗,并不因此减少中间两联的对仗。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对仗也可以少于两联,这种单联对仗,比较常见的是用于颈联,即五、六两句。长律(也称排律,超过10句)的对仗与律诗同,只有尾联不用对仗,首联可用可不用,中间不管多少联都要用对仗。还有一种叫小律,只六句,中间一联用对仗。这里需要提示的,一是律诗的对仗不像平仄那样严格,诗人在运用时有更大的自由,可以放宽到只要颈联对仗即可;二是工对与宽对都是合乎格律的,没有优劣之分,关键在于不要硬凑字词。

四、避忌。
诗词要避忌的东西很多,五花八门,不一而足。然多数不免“商君之酷”,不足道也。但也确有一些“硬伤”存在,需要禁忌。一是在声调方面,要注意识别入声字、平仄两读字、古仄今平字、古平今仄字,忌孤平,忌三平调,忌失替、失对、失粘,也应避免三仄调;二是在音韵方面,要杜绝同字押韵,也应尽量避免同音、同义的字连押,白脚与韵脚则注意避免用同韵母的字,如果用了,谓之“撞韵”;在对仗方面,忌合掌,忌不规则重字,注意避免中间两联结构雷同。这里想对合掌多说两句。所谓“合掌”,是指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上同义,两句话说了一句话的意思。现在一些人往往有些偏激,一两个字意思相近就视为合掌,这就有点过了。其实,单字只要不是同一个字,有词语虽然近似但所占比例很小,尤其是整个句子有独立的意思表达,就不应打入合掌的冷宫。所以说,对格律的各种要求我们要知道、要了解,只有懂得,才能明白深浅高低,正确取舍。



(载《中国楹联报》2023.2.10第五期)

崔玉龙

山西省夏县人,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运城市诗词学会高级顾问、运城市楹联学会顾问、夏县诗词楹联学会名誉会长。著有《播绿者之歌》、《苦吟集》、《破土集》、《绿茵集》、《凝望集》、《联溪细浪》等,主编《夏县古今诗联汇编》、《古都丰韵》、《夏县“五老”抗疫诗文集》,并有1000余篇(首)诗文散见于《人民日报》、《山西日报》、《运城日报》、《诗刊》、《词刊》、《中华诗词》、《诗词月刊》、《诗词》、《诗联家》、《难老泉声》、《河东诗词》等各类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