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军刚翻过雪山就喜获40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多亏了一个娃娃兵?

 君临天下100 2023-02-10 发布于湖北

记得小学课本上,有个小红军吸着牛膝盖骨的香味充饥的故事,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而红军长征在大多数人的脑海里,一直都是忍饥挨饿,风餐露宿的。却不知道,长征中的红军,在某个时刻,也是吃饱过的。而这一切全靠这两个人。

上世纪30年代,本应该是各方中华儿女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日本侵略者的时候。但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则坚持以国内的矛盾为主,追着围剿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原本,中共是以井冈山为根据地的,国民党军队因此对井冈山发动了残酷的围剿。为了固守根据地,中央红军已经先后四次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然而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力度一次比一次疯狂,终于在第五次交锋时红军的力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为了避免抗日力量消耗在无休止的内斗中,也为了保持中央红军的实力,因此红军决定北上长征,到祖国的大后方去。

1934年12月20日,红军分两路进入遵义,在这里终于解决了之前党内遗留的问题,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正确领导。然后之前的错误造成的局面却无法更改,长征还是要走,并且要在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走,如何用非常有限的物资,把如此多的红军战士聚集在大西北,如果在翻过草地雪山之后,尽可能地保住红军战士的姓名,这是全体红军都要面临的问题。

此时,红军面临的不仅是自然环境的挑战,关键是还有国民党反动派的追击,蒋介石有飞机不去打日本人,却要用来发传单企图扰乱红军军心,沿途的土豪乡绅也被国民政府有效地利用起来,红军每到一处,蒋介石都恨不得让当地反动势力剥掉红军一层皮。目标是明确的,只不过道路是曲折的,红军运用了奇异的穿插术,尽管敌人的兵力和武力都优于我军,但仍然被我军牵着鼻子走,直到强渡大渡河,付出了相当惨烈的代价,才算是把国民党军队甩在脑后。

此时,在红军面前的可以算是长征的最后一关,但也是非常残酷的一关。红军主力要翻过常年积雪的夹金山。首先是海拔,有过高原旅行经验的人都知道,大多数平原地区的人到了高原上,是有一定程度的高原反应的,海拔越高,高原反应会更严重。而红军需要翻越的雪山大部分的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这里不仅空气稀薄,还会有更恶劣的暴风雪天气。中央红军翻越夹金山的时候,需要有人专门在前面开道,用铁铲挖出落脚点;后续部分就踩在这些落脚点上走,否则寸步难行;雪山上的风狂暴无比,如果还有核桃大小的冰雹,那他们的处境将会更加艰难,一旦被冰雹砸中,好多战士很有可能再也站不起来。翻越雪山时也不能停下来休息,干粮都是走在路上,一口吃的一口雪,或者干脆以雪充饥,以棉絮充饥。

紧接着红一和红二方面军又相继翻越了梦笔山、长坂山和雅哈雪山、藏巴拉雪山、玉龙雪山等。

虽然红军在极度饥饿和疲倦的情况下,成功翻越雪山,创造了奇迹。但他们不知道,国民党军队早已派人等在了他们接下来的必经之路上,由胡宗南把守;如果红军不走这条路,就得去青海,再冒险进一次无人区;或者直接北上,和当地的军阀杨积庆和鲁大昌对上。疲弱的红军碰到身强体健的军队,即使红军胜利,那也必然会付出惨重的代价;如果再进无人区,很可能无法无人再出来。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红军长征也就失去意义了。该怎么办呢?

中共中央在经过严密的侦察和分析讨论之后,决定直接北上,只要能穿过腊子口,就能完美避开和敌人的交锋,顺利到达陕甘地区。但腊子口可不是那么好过的。它是自古以来川西北进入甘肃的唯一通道,整个峡谷狭长而险峻,宽度只有8米,两边的山顶间隔最长也只有30米,真的是像一个咽喉,人进入里面,就像进入了口袋;而且两边都是悬崖峭壁,非常危险。更糟糕的是,蒋介石侦察到红军的动向,已经命令胡宗南大军向腊子口靠近了。也就是说,红军现在不但只能走腊子口,而且还要赶紧走,否则将会被三面包抄。

此时,第一位有功之人登场了,他是藏族第19带卓尼土司。早在红军到达腊子口以前,他就接到了绥靖主人朱绍良的电报,让他务必把野外的粮食都收干净,并且要把红军拦截在甘肃以外;同时还要协助国民党十四师鲁大昌对红军进行军事打击。杨积庆虽然并没有接受马克斯主义思想,但他基本的民族大义,对坚决抗日的红军十分敬佩,同时耻于和向日本人摇尾乞怜的国民党绥靖一派同流合污。为了掩人耳目,他只得假意答应,把自己的2万兵士都藏在了山林之中,谎称是在对红军埋伏。但实际上却是帮红军修栈道,搭木桥;并且严禁自己的军队向红军开枪。还让部下杨景华,一定要秘密和红军取得联系,带着红军去取粮食。

这和蒋介石给他分派的任务截然相反。他不光不收走粮食,反而让红军去他把守的粮仓里自取,每个红军都可以领走30斤粮食。满满实实的粮仓外面,却没有一人把守,杨积庆对红军的态度不可谓不真诚。而单说一个30斤粮食,似乎并没有多少,但一万多士兵,一人扛30斤,那可就是30多万斤了;更何况,红军在长征出发时,每人只有6斤粮食而已。所以杨积庆的粮食,帮了红军一个大忙,让红军快速获得补给,吃饱喝足的红军战士,大大提高了活力。

帮助红军获得粮食后,杨积庆也没有立即撇清关系、撒手不管,他命令下属继续陪着红军上路,好像是在追击,实际上却是为红军带路,而他之前假装布置的防线,此时反而撤了下来,一点都没起作用;红军中有些伤势过重的战士,大约有200多人,杨积庆又找人治好了他们,并且在国民党到来之前,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

和杨积庆不同的是,同时在腊子口一带把守的鲁大昌,可是切切实实想要打下红军立功的。如今,在已经在距离腊子口几百米的地方,修好了堡垒,架好了机枪,专门等红军自投罗网。鉴于兵力有所恢复,同时也要速战速决,避免和胡宗南对上,中央决定,一定要在梁天之内拿下腊子口。而想要拿下腊子口,最关键的就是腊子口中间的一道桥。不过桥上和沿线已经布置了鲁大昌的兵力,足足有两个旅;另外,腊子口部下了一个营的兵力,腊子口南边有两个营,自己的师部和特务团则在岷县城中。贸然强攻仍然是行不通的,红军已经对这座桥发起了五次冲锋,但都被打了回来。

原来,当鲁大昌发现红军正在向腊子口挺进的时候,又派了两个营去增援;单就桥面上,就有4挺重机枪防守。此时的腊子口,几乎是被国民党的兵力围得水泄不通。因此,就连一向是开路先锋,创造了飞夺泸定桥奇迹的红四团,都无能为力。

不过,这几次冲锋,倒也让我军发现了对面军队的弱点。首先,碉堡看似坚固,但却没有封顶,如果有机会从碉堡上方进攻,是不是更容易呢?其次,估计敌人以为悬崖峭壁红军不可能上去,因此完全没有布置兵力。如果想要攻下腊子口,看来是非走悬崖峭壁不可了。但是,如此陡峭又崎岖的崖壁,谁能保证爬得上呢?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绰号“云贵川”的小战士站了出来,他来自云南和贵州的山区,到目前为止,都没人知道他的真实姓名,云贵川就是他的代号。他从小就在山里长大,最擅长的就是攀爬崎岖古怪的悬崖。他可以先爬上腊子口的崖壁,然后从上面扔绳索下来,把战友们拉上去。他们再组成小分队,从敌人背后偷袭,破坏敌人的武器库,如果能炸毁碉堡当然更好。

当天晚上,红军两个连队来到了腊子口下游,在夜色和河水奔腾的掩饰下过了河。到了这里,就是“云贵川”施展功夫的时候了,他站在悬崖底下,用一根长竹竿绑住铁钩,再伸到高处挂住树木,然后他四脚并用,蹭蹭蹭就爬了上去。等他站稳之后,就拆下绑腿当绳子,让战友们顺着绳子爬上来。

而另一边,为了掩护“云贵川”这边的突袭行动,原本负责正面进攻的部队,假装再次发起冲击。敌人很心虚,担心顶不住勇猛的红军,不停呼叫岷县县城的增援。“云贵川”一个人爬悬崖或许是快的,但要带两个连队上去,却有些耗费时间。主攻部队也焦急地等待着他们成功的消息,而战斗也在持续进行着;一直到凌晨4点,杨成武政委担心天亮对于我军不利,决定不再等“云贵川”等人的信号,直接分为两路再次发动突围冲锋。

好在,千呼万唤的信号终于亮起来了,一共两枚,表示他们已经迂回成功,正要进行战斗。正面部队回应了三枚信号弹。不过,迂回小分队却遇到了一个十分尴尬的情况,他们的位置太高,手榴弹还不等落到碉堡里,就已经炸开了,并没有对敌人造成伤害。“云贵川”急得不行,他迅速地下到更靠近碉堡的地方,一举炸毁了敌人的碉堡,成功打掉了敌人的锐气。但同时,他也暴露在了敌人的视线中,很快,几支枪口对准了他。“云贵川”就这样在刚立功之后牺牲在了腊子口,年仅16岁。

失去了弹药补给,又没有等到援军的敌人突然失去了对峙的底气,红军一鼓作气拿下了桥头,迅速将沿线敌军打得四散溃逃;还缴获了敌人的武器库。而敌军没有等到的援军,其实也是国民党的内部党派之争的祸患。鲁大昌带领的军队虽然叫十四师,但他实际上是本地军阀;而国民党的嫡系部队一直都想吞了鲁大昌的力量,自己坐镇岷县。鲁大昌也不傻,他怕自己的师部都出动了,战后却回不了城。于是眼睁睁沿着腊子口失守。感谢鲁大昌的勾心斗角和胆小,他不仅缩在岷县自己的宅院内完全不敢伸头,连他粮仓里的10万斤粮食和2000斤盐被运走,他也屁都不敢放一个。盐在当时可以说是战略物资,这么多盐可帮了红军的大忙。

其实最该感谢的,是深明大义的土司杨积庆,无私奉献的“云贵川”。1949年,杨积庆的儿子杨复兴起义,主动终结了土司制度,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周恩来总理亲自给杨复兴写了信,追认杨积庆为革命烈士。如今在卓尼县,还有杨积庆烈士的纪念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