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花城至西水峪长城穿越20200427

 活力的荒野 2023-02-10 发布于北京

  

      怀柔黄花城水长城东侧是我很早穿越的长城段落之一,西侧则一直没有拜访到,或是因为它已经修缮而不够“野”、或是因为它穿越难度系数小而不具挑战性、或是因为它离家近而被忽视,直至2020年4月27日应朋友之邀,才完成了西侧从黄花城到西水峪长城的穿越,算是补上了这一课。整个穿越在轻松、惬意的气氛下完成的。

此次穿越共考察17个敌台(246-250、252-256、258-259、261、263-264、275-276号敌台),4个马面(257、260、262、274号马面)、2个关门(245、251号关门),可谓是收获多多、惊喜连连。

我的穿越路线。

  

  

  《四镇三关志》中黄花路各关隘分布示意图。

      黄花城长城位于怀柔区黄花城村,距北京60千米,其最大的特点是青山、碧水、长城相依相恋,形成独具特色的山水长城景观。形成原因是1974年修建西水峪水库(灏明湖)时,大坝截留水位上升,把的三段长城自然断开,淹没了处于低部的三段长城墙体,从而造就了山水相连的长城景观,故而得名黄花城水长城。

  下图为黄花城水长城。

黄花城及西水峪长城均属于明昌镇【据《四镇三关志》记载:为加强京师及帝陵的安危,昌镇是嘉靖三十年(1551)从蓟镇分出】黄花路。具体层级体系请见下表:总兵镇守制度下的昌镇层级体系。

  昌镇及黄花路疆域在《四镇三关志》记载如下:

“昌镇形胜,疆域:东自慕田峪连石塘路蓟镇界,西抵居庸关镇边城,接紫荆关真保镇界,延袤四百六十里。”

“黄花路:东自慕田峪西至枣园寨,延袤一百八十里,南至昌平州(黄花镇属下各隘口约八十里,渤海所属下各隘口约一百里),北至四海冶宣府地(属下各隘口约五十里)

黄花城长城位置险要,不仅是守卫京师的北大门,更是护卫明十三陵的重要门户。明代一直派重兵把守。曾派“参将”一人,“守备”一人守之,有兵12600人管辖着东自慕田峪,西至枣园寨180多里的长城及大小隘17处。

《四镇三关志》对黄花镇下各城堡及边墙记载如下:

  《四镇三关志》记载了黄花城边墙建筑年代:

“黄花镇下------边城五十五里半,嘉靖三十年建(1551),附墙台二座,嘉靖三十年建。”

该段长城又于万历七年(1579)复建,现留有黄花城施工碑一座,对复建有详细的记录:

“万历七年春防分修黄花镇本镇关边墙一百五十丈自本字

一号台起至本字二号台迤西空接良涿营工界止

钦差山东都司军政佥书轮领春班右营官军署都指挥佥事王秩

总委督工官标下听用镇抚仝魁

本营中军官莱州卫指挥刘勤

左部修工千总莱州卫指挥冯守宗 管打石采柴烧造砖灰

把总胶州所千户储文瑞 管修城百旗总   丘尚忠   王济 贾玄  梁敖

催工舍人杨三郎

中部修工千总安东卫指挥刘如松管打石采柴烧造砖灰

把总诸城所千户部郭希 管修城百旗总   张伏儿 徐明用 于凤儿 常景浦 

催工舍人王歪头

右部修工千总鳌山卫指挥何从周 管打石采柴烧造砖灰

把总雄崖所百户黄栋 管修城百旗总   由英山 刘丁儿 郭黑司 李保儿 

催工舍人王九德

管粮千总灵山卫指挥陈一经

镌字石匠吴宗叶

  黄花城长城作为京师及帝陵的东北防守门户,具有独立且完备的防卫体系。仅以本镇口为中心的1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就建有2道墙体(长城主线和二道关次线约10千米左右)、6座城堡(小长峪、二道关、鹞子峪、黄花城、撞道口、西水峪城堡)、35座敌台、3座关门(235、245、251号关门)、5座马面(238、257、260、262、274号马面)、7个隘口(西水峪口、石湖峪口、撞道口、鹞子峪口、二道关、小长峪口、本镇口)、1座烽火台(268号烽火台)。高规格的一等边墙配以巍峨、密集的敌台,点线面层层设防,防卫体系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借用人们在新冠疫情期间的防护现象来形容:黄花城长城地区的防卫就是,N95口罩外面再带个医用外科口罩。

下图中阴影面积为12.33平方千米。

  

  顾炎武所著《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中对黄花城及周边城堡记述如下:

“州北八十里为黄花镇城,三门。元史,黄花镇千户所于昌平县东口置司者也。以参将一人、守备一人守之,景泰中,又设内官守备,嘉靖四十年革。黄花镇城直天寿山之后,为长陵元武,为京师北门,当居庸、古北二关之中,而北连四海冶,昔人所谓拥护山陵,势若肩背者也。其水曰黄花镇川,河出塞外,自二道关入口,迳渤海所、怀柔至顺义界入白河。其流九曲,俗谓九渡河------城西有垣一重,曰关道关,再重曰二道关。关之西撞道口堡、鹞子峪堡、西水峪堡,堡西为八达岭。”

早上六时半未到,趁防火防疫人员还未到岗之际,我与好友二人已从公路西侧残墙外的豁口悄然登上了墙体,开始了新一轮的长城体验。

黄花城关口(即现在黄花城水库大坝位置)旧时称为本镇口,《四镇三关志》对于本镇口有如下记载:

“本镇口嘉靖十七年建,二道关通四海冶,来骑由三道关往西南,道路宽漫,通众骑,极冲。”

▼黄花镇石碑。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5号关门(即黄花城关口明时称本镇口,以下两图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本镇口现已被黄花城水库一分为二。

  

  俯瞰本镇口。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5号关门。其他名称:头道关关门;地点:九渡河镇黄花城村黄花城水库大坝西南坐标:东经116°20′,北纬40°24′,高程:271米;材料:关门下1218层条石,上为砖垛墙。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1.60米,宽9.70米,高4.35米。

本镇口又称头道关,是黄花城长城的第一道关口,由此向关外延伸还有二道关、三道关,关卡重重、层层设防。在黄花城关口北侧约五十米左右的西山坡上,有题写“金汤”两个阳刻正书巨字的摩崖石刻,每字有2米见方,右上小字为:“明万历己卯春”(1579年)。“金汤”是“金城汤池”的略称,形容坚不可摧的城池,足见这里的关口之坚固。

因有“金汤”题字,这段长城又称“金汤长城”。据《长城距北﹒怀柔卷》一书言:

“(金汤长城)东起小长峪,西至撞道口中,全长4千米,边墙3300米,有空心敌台13座,城门2座,附墙台2座,实心敌台1座,东西城堡各1座。该段长城为石条结构,雄伟险峻、巍峨古朴,是明长城的精华所在。”

“金汤”摩崖石刻。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6号敌台,西立面。

  敌台东立面,东券门无存只剩门柱,箭窗修复完好。

  

  

  

  

  西券门只残留一个门柱。

  西门西侧有一登城便门,此为外侧。

  便门内侧,过门石上留有一排水沟,设计可谓精巧。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6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黄花城村黄花城水库大坝西南80米坐标:东经116°20′,北纬40°24′,高程:339米;材料:台体下1层水平基础13层条石,中室及以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1.88米,宽8.35米,高8.71米。

遥看247号敌台。

  这段墙体修缮的还是令人满意的!

  246号与247号敌台间的高点上有一连接外侧墙体的长方体墩台,据同行好友推测应当是一座炮台。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7号敌台,此为东立面,门窗各一。

  

  从敌台西券门可以清晰地看到登城便门及通道。

  敌台楼橹西山墙依然可辨。

  台顶还残留楼橹东西山墙;从南立面看有三窗,两个吐水嘴;登墙通道也是一目了然。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7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黄花城村黄花城水库大坝西270米坐标:东经116°20′,北纬40°24′,高程:426米;材料:台体下2层水平基础12层条石,中室及以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2.03米,宽8.36米,高6.69米。建筑形式:敌台为深窗插禀式结构。

外沿比内沿明显高出的整块的吐水嘴及精细圆润的拦水砖均有利于积水的外排,缜密的设计,令人赞叹不已!

  俯瞰247号敌台及本镇口关。

  双面垛口(内侧称为女墙或宇墙,外侧称为垛墙或雉堞)、高规格的墙体,足见此地防卫的任务之重。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8号敌台。

  248号敌台西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248号敌台外侧东立面。

  248号敌台内侧东立面。

  248敌台便门。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8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黄花城村黄花城水库大坝西45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516米;材料:台体下11层条石,中室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1.20米,宽9.60米;高6.30米。

长城延伸至撞道口及西水峪方向,形成了一个完美的大回转。

  

  249号敌台东立面及南立面。

  

  249号敌台内部南北方向靠东通道楼顶,以条石为横梁代替砖拱结构,这种设计在北京长城敌台建造中极为少见。

  

  台内有一方石中间有圆孔,应为楼门门栓底座。

  中间圆拱小室不知何用,细问墙友方知可能是当年贮藏火药之用。

  249敌台东南立面。

  

  九渡河镇黄花城村北249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黄花城村黄花城水库大坝西45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501米;材料:台体下5层条石,上为29层砖,中室及以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2.49米,宽9.16米,高11.50米。建筑形式:敌台为中室回廊式结构。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0号敌台。敌台西侧下方即为撞道口关门所在,作为镇关楼,它的防卫职责十分重要。

  249敌台东立面。

  敌台楼顶结构,楼橹基座及柱底座犹在。

  墙体修复后,新旧对比还是十分明显的。

  敌台南立面三窗均为条石横梁,便门位于东侧(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敌台西立面,一券门,两窗均为石质横梁。

  敌台西侧墙还是很陡的------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0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105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00米;材料:台体下4层水平基础,10层条石,上为13层砖,中室及以上结构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0.41米,宽10.62米,高9.31米。建筑形式:敌台为中室回廊式结构。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1号关门(即撞道口又名镇虏关)。

  撞道口关现状。

  撞道口是昌镇黄花路黄花镇下一处重要隘口,据《四镇三关志》记载:

“撞道口,永乐二年建,内洼外阜受敌,极冲,桃园东西空,通步缓。”

据《西关志》载:

“撞道口,正门一道,堡城一座,过门一空”。

撞道口关门南北侧各有一石匾,南侧书“撞道口”,并题为“钦差守备黄花镇地方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指挥佥事刘勋”、“万历五年(1577)春吉日鼎建”;北侧则书“镇虏关”。现在关门保存完好,仍为进出口的人行通道。

南侧匾书“撞道口”,门拱三券三伏。

    北侧匾书“镇虏关”,门拱三券三伏。

  镇虏关现状。

  

  撞道口便门,两旁门柱犹在。

  关口顶部铺房底基已经修复,但据撞道口村长城防护员回忆,铺房在早年拆除前,一通道分左右两间。修缮后的底基已经看不出来原先的样子了,实在可惜。当年他还参与了拆除关墙运动,关口东边每块城砖重11千克,西边每块重9千克。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的行为,他也是后悔不迭。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1号关门。其他名称:镇虏关;地点: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100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342米;材料:下条石垒砌,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关门平面长16.50米,宽5.79米,高6.46米。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2号敌台东立面。残台楼顶几道金属的拱架非常刺眼,人工干预的过了头!

  修复前的252敌台东立面原貌(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残台内部结构。

  

  残台西面情况。

  残台北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2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100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370米;材料:台体下5层水平基础,11层条石,上为9层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0.70米,宽9.80米,高9.10米。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3号敌台东立面。一门两窗,门居南,两窗居北。

  东门内部结构。

  残台内部结构,顶部已经塌陷。

  

  此处应为登墙便门所在,依稀还能看出登城步道。

  敌台西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3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101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01米;材料:台体下7层水平基础,13层条石,上为30层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0.60米,宽10.20米,高9.40米。建筑形式:敌台为中室回廊式结构。

回看252、250、249诸台。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4号敌台东立面。

  一门两窗,门南窗北。大气、端正、完美!!!

  两层砖檐。

  254台南立面。

  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254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撞道口村北103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39米;材料:台体下6层水平基础,10层条石,上为11层砖,中室及以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0.20米,宽10.20米,高9.30米。建筑形式:敌台为中室回廊式结构。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5号敌台,基台上建筑大部分已经塌陷。

  

  

  255台南立面,依稀能够看到三个箭窗的轮廓。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5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东北101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18米;材料:台体下12层条石,上为7层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3.00米,宽9.00米,高7.40米。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6号敌台东立面,一门一窗,门南窗北。

  

  

  

  登墙便门内侧,条石为梁。

  登城便门外侧。

  登城步道。

  台内部结构。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6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东北100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52米;材料:台体下12层水平基础,6层条石,上为23层砖,中室以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2.90米,宽8.90米,高8.00米。建筑形式:敌台为中室单廊式结构。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7号马面,东立面。巨大的马面,令我十分震惊,简直刷新了我的认知水平。

  马面顶部情况。

  马面西立面。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7号马面。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东北99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76米;材料:台体下2层水平基础,8层条石,上为32层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0.70米,宽8.80米,高8.90米。建筑形式:马面为实心式结构。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8号敌台,南立面及便门。

  残台内部坍塌严重。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8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东北95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88米;材料:台体下13层条石,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2.00米,宽8.90米,高6.50米。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9号敌台,南立面。

  通道顶部横梁也为条石所筑。

  北立面。

  敌台东南立面(图片来源中国长城遗产网)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59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100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79米;材料:台体下4层条石,上为26层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2.70米,宽9.00米,高6.80米。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0号马面,南立面。此马面有大小两个立面,推测大台是在小台基础之上二次修筑时加高加宽,此处防御真是用心良苦呀!!!

  马面上的垛墙与射击孔。

  马面北立面。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0号马面。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106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89米;材料:台体下7层水平基础,8层条石,上为27层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9.10米,宽6.20米,高6.50米。建筑形式:马面为实心结构。

俯瞰二道关全貌。

  

  遥看二道关支线西侧265号敌台。

  

  

  遥看二道关支线西侧266号敌台,霸气的三纵五横式结构(黄花城段长城唯一一座3*5结构敌台)。

    换个角度看266(前)、265号(后)敌台。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1号敌台,南立面。

  东南立面,三纵四横式结构。敌台前方有登城便门。

  登城便门。门拱上空一大洞,非自然毁坏,乃人力而为,仔细看来这个位置应当是安放匾额的,匾额那朝那代被人盗去,无人知晓,只留匾框暗自伤落泪!后人也无法目睹这种罕见的便门匾额,甚是遗憾!!

  

  

  

  

  精巧的拱顶设计及建筑工艺水平真是令人叹服不已!!!

  

  敌台北立面。酷似一老式火车头,索引长长的车身驰骋在崇山峻岭之中。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1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118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4′,高程:494米;材料:台体下5层条石,上为31层砖,中室及以上结构为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2.40米,宽8.70米,高9.20米。建筑形式:敌台为中室回廊式结构。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2号马面,南立面。

  

  马面顶部。

  马面北立面。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2号马面。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1300米坐标:东经116°19′,北纬40°25′,高程:528米;材料:台体下6层条石,上为35层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6.90米,宽2.80米,高5.90米。建筑形式:马面为实心式结构。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3号敌台,南立面。残台一座。

  

  登城步道保存尚好。

  登城便门保存完美。

  西南角残存拱券。

  

  残台南立面。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3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1450米坐标:东经116°18′,北纬40°25′,高程:538米;材料:台体下1013层条石,中室及以上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1.80米,宽8.60米,高8.50米。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4号敌台(又称姚洼楼),东立面,只有一门还存立,箭窗已坍塌。

  

  西立面,一门三窗。这座敌台是长城主线与二道关支线的交叉点,向北为二道关长城支线,向西为长城主线。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4号敌台。其他名称:姚洼楼;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1600米坐标:东经116°18′,北纬40°25′,高程:565米;材料:台体下13层条石,上为26层砖砌。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5号敌台(又称石花楼),三纵四横式结构,完美。墙体为干插边结构。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65号敌台。其他名称:石花楼;位置: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1400米坐标:东经116°18′,北纬40°25′,高程:549米;材料:下条石砌筑,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3.00米,宽12.60米;建筑形式:敌台为三纵四横式结构。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74号马面,东立面。又一峨嵋的马面。高大的马面加之蜿蜒的弧形墙体,酷似一支张满的弯弓。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74号马面。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西北1400米坐标:东经116°18′,北纬40°25′,高程:515米;材料:台体下2层水平基础3层条石,上为43层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7.80米,宽4.40米,高6.00米。建筑形式:马面为实心式结构。

高规格的墙体。

  

274马面与275敌台间的墙体上,开有一道便门,以便登城御敌,此为便门外侧。

  便门内侧。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75号敌台,东立面,两纵四横式结构。

敌台南立面。

敌台东、北立面。

  便门及登城步道。

  

  九渡河镇石湖峪村北275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石湖峪村西北1000米坐标:东经116°18′,北纬40°24′,高程:542米;材料:台体下9层条石,1层砖,中室及以上为砖砌。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13.60米,宽7.30米,高7.50米。建筑形式:敌台为两纵四横式结构。

石湖峪段长城美丽的曲线。

  

  

  

  


275与276号敌台间存有三个便门。

  

  

  在275与276号敌台间还存有一处水门,下方墙体最低处位置。

  

  

  

  

  水门内有两块立石,也是为了防御胡虏入侵。  

  

  九渡河镇西水峪村北276号敌台(崖上墙体突出部分)。

  

  

  

  九渡河镇西水峪村北276号敌台。地点:九渡河镇西水峪村东北600米坐标:东经116°18′,北纬40°24′,高程:377米;材料:台体下1213层条石,顶部为砖垛墙。总体情况:台体平面长6.40米,宽6.00米,高4.90米。建筑形式:敌台为实心式结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