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包医生用经方】扑朔迷离的盗汗

 包斐丰用经方 2023-02-10 发布于浙江

作者 I 包斐丰

经方医生在诊室看病,犹如警探的现场破案,面对一个个病人,需要细心观察,认真查找用方证据的蛛丝马迹。疾病的复杂性、患者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探究方证相应的过程,并非都是一帆风顺。

W女士,年近六旬。体型中等,面色略黄,两颊泛红。述说半年以来夜间盗汗频繁,汗多湿衣已月余,伴有怕冷、轻微咳喘,西医检查无异常。平时慢性病多,身体一般,易感冒。我用桂枝加杏子厚朴汤合玉屏风散2周,无效,依然汗出。复诊W女士补充夜间口干渴、夜尿多,且血糖控制不佳,换方知柏地黄丸改汤,14剂后夜汗依旧。三诊时察其眉头紧皱,烦躁焦虑神情,舌红脉细滑数;按其胁下紧,上腹部叩之鼓音;再问其有夜间口苦、流涎等胃食管反流症状,这是大柴胡汤证!处方:柴胡30g,黄芩15g,姜半夏10g,枳壳15g,生白芍15g,制大黄15g,生姜15g,红枣15g,石膏30g7剂。一周后复诊,夜汗锐减,口渴少,胸闷口苦等症都得到改善。守方再服半个月,盗汗去。

为何不见大柴胡汤证?是胸有“陈”见,“陈”是指既往的成功经验,也是思维被困郁的体现。盗汗多气虚,怕冷多阴寒,定式思维下的眼中所见则是盗汗湿衣、怕冷、乏力,就无视其情绪烦躁、舌红的热像,忘了热盛迫汗外出、内热阳郁而寒的机理,起笔就是桂枝汤合玉屏风散固表止汗,经方时方双保险,设计完美无缺,然疗效则南辕北辙。二诊之所以用知柏地黄丸,是考虑其小便不利、夜尿频繁、口干等肾气丸证,并受知柏地黄丸为糖尿病方的影响,因而忽略了其夜间流口水、胸闷、口苦等反流症状。只在症状组合中寻找方证依据,最终只会在症状中迷失,究其原因,是目中无“人”,即漠视了患者的体质特征。

为何又见大柴胡汤证?是思维方法的改变,将寻证方向从纷杂的病症中切换到具体的体质,着眼于多维立体的方人相应。三诊根据大柴胡汤人的情绪郁郁微烦,还有大柴胡汤特征性腹诊表现“胁下紧、上腹部叩之鼓音”,用清热通腑法获效。

“看病,不能不认真仔细,因为每个病人都是一个科研题。”---黄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