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四十四幅传世经典书画作品赏析

 夕妙斋 2023-02-10 发布于海南

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文房四艺,是文人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人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心悦目,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古画中出现的那些生活用品、山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科技水平,结合古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画更是别有一番趣味。

——题记

民国时期,1911—1949是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一升级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就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西方思想文化的引入,加速了社会的变革也加速了美术的发展和变革。在画坛上也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画家可以按照自己理解和喜爱的方式作画,不仅在绘画种类、材料工具、形式风格等方面空前丰富,而且也造就了一批特立独行的美术大师。

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形形色色西方美术思潮及绘画技法猛烈冲击着中国传统绘画理论及其技法,许多具有新思想的艺术家,努力地向西方美术学习,纷纷出国留学,在国内创办新式美术学校、出版美术刊物、开办美术展览、成立各种画会,介绍和研究西方美术。

  1. 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洋画运动,大多画油画、水彩画和素描,形成了一支思想敏锐、朝气蓬勃的新美术队伍。还有许多艺术家不满足于仅仅学习西方美术,他们极力主张中西美术融合,力求绘画作品兼具中西之美,以传统的中国绘画方法和材料工具为主体,同时吸收西方绘画的某些营养;有些艺术家则完全不受中国传统绘画审美原则和笔墨造型基础的束缚,自由引入西方绘画的艺术观念及其形式技巧等,力图熔中西绘画于一炉,创造出一种崭新的中国绘画作品。

这一新型画派的出现,不仅迈出了中国近代美术的第一步,而且以极强的生命力迅速发展起来,成为近代中国绘画的主流。还有一些艺术家,在西方美术大量引入的情况下,依然坚持中国传统绘画的笔墨原则,以保留古意为宗旨,遍临前人名作,融汇贯通,使中国古老的绘画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有些艺术家,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的同时,力图变革创新,建立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中国的传统绘画得到了更加圆满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中国绘画形成了古典传统型、古典革新型和中西融合型三大流派,出现了许多承前启后划时代的绘画大家,为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首先我们来分享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绘画作品。

文章图片2

姚华(1876一1930),近代书画家,字重光,号一鄂,一号茫父,别号莲花庵主,贵州贵阳人。活动于晚清民国时期,是京津画派代表性画家之一。光绪三十三年(1904)进士。精诗文。民国初期在北京多所大学任教,北京京华美术学校首任校长,博学通邃。他擅长金石书画。山水、花卉,篆隶、真行,均有造诣,为时所重。还是一位研究古文字学、文论、戏曲理论的学者,其创作的文学作品有诗、词、散曲、赋及散文,世人更喜爱他的书法、绘画、颖拓作品。

20世纪20年代有人以“当代通人,艺林耆硕”赞颂姚华。鲁迅论北京笺谱写过,北京画坛民国四、五年进入陈师曾、姚茫父时代,又与陈师曾、张樾丞被后世收藏界誉为“近代铜刻三大家”。

传世作品有《秋山叠嶂》《山中寻幽图》《松风草亭图》《溪山放舟》《逐浪随波图》《赤壁泛舟图》《听风听水图》《秋林策仗图》《山寺烟袅图》《山水图》《海天远帆图》《松竹草堂图》《云山图》《山僧图》《秋山萧寺图》《莲华盦词画意图》《山涧幽居图》《无事静坐图》《晚风泊舟图》

《拟南田笔意图》《秋山村舍图》《秋山古寺图》《秋亭客话图》《山水图》《秋崖诗意图》《溪山幽棲图》《观瀑图》《凌霄舒蔓图》《陶渊明诗意图》《莲花盦家益题图》《黄菊花图》《金城画鸟图》《访梅图》《僧士图》《行书葵取月明七言联》《人物团扇》《带叶腊梅图》《秋帆催客归图》

《行书自作曲》《行书月上客来七言联》《隶书清风寒沙十言联》《篆书古人句》《篆书斧藻竹柏四言联》《楷书龙侠夫遗像赞》等。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秋山叠嶂》赏析

文章图片3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秋山叠嶂》构图饱满,却没有又乱又密的局促感。画中空间层次处理得十分精彩,景色层层深远,步步抬高,有强烈的代入感。画面下方有一条山径石路,欣赏者的视线随着这条路径,仿佛可以翻山越岭,领略大自然的壮美奇趣。

近景左侧有一道石梁,水平方向与立体方向的山石形成对比,凸显远景大山的立体感。好的画家,总在细节处带来惊喜。他从强调线与面的关系入手,采用疏密相间的手法,构建山水空间。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山中寻幽图》赏析

文章图片4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山中寻幽图》在画面中有一根对角线,左上和右下形成对比,奇中求稳,充满灵秀生动美感。为了配合构图,画中皴法变化更加灵活。横向皴擦笔痕与纵向皴擦笔痕共存,丝毫没有割裂感。活泼,天然,自由,画家追求的“师造化”,有了具体的创作方向。

传统山水画立轴作品,常用三远法构图,强调由近及远,仰观一座山或者起伏的群山。姚华引入了“对角线构图法”,打破三远法构图的限制,画出新颖别致的山水画。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松风草亭图》赏析

文章图片5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松风草亭图》在画面中有一根对角线,左上和右下形成对比,奇中求稳,充满灵秀生动美感。

为了配合构图,画中皴法变化更加灵活。横向皴擦笔痕与纵向皴擦笔痕共存,丝毫没有割裂感。活泼,天然,自由,画家追求的“师造化”,有了具体的创作方向。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溪山放舟》赏析

文章图片6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溪山放舟》此图用传统边角式构图法,山势巍峨险峻,画面主次分明。是坚持散点透视。他通过虚实对比强调空间关系,对于姚华来讲,焦点透视是新的方法,他坚守传统,依然可以画出新意。这说明一个问题,求新求变未必完全依赖技法,更多时候是要求画家完成创作思想的转变。换一个角度解构传统,依然可以出奇制胜。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逐浪随波图》赏析

文章图片7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逐浪随波图》此图采取对角线构图法和边角式构图法结合之后,可以更好地体现画中的主次关系。有了明晰的主次,就有了强烈的空间层次。互相依存,互相衬托,画面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赤壁泛舟图》赏析

文章图片8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赤壁泛舟图》题识:民国甲子暮春望前五日清晨,闲坐无聊,适有李一山先生持金冬心老人画册一本,余观之爱不释手,求其暂留借读。今玩此本,见其笔法苍老,墨气浑厚,千古罕见之品。虽仿其大意,奈余笔墨恶劣,不堪入目,偶一效颦,未能相似于万一耳。贵筑姚华摹于莲花古寺。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听风听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9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听风听水图》题识:听风听水。甲子祈灶後二日,晨起阴云密步,雨雪霏霏。适友人赠红梅两株,陈于案头,清香满室,画意兴发,虽拟大滌子笔法写此自赏,并庆瑞兆丰年耳。莲花古庵茫父并记。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秋林策仗图》赏析

文章图片10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秋林策仗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山寺烟袅图》赏析

文章图片11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山寺烟袅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12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山水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海天远帆图》赏析

文章图片13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海天远帆图》题识:戊辰四月二十六日,五十有三,初度作此,自寿其年。六月八日儿子鋈三十有四生更作此巨幅为之。莲华庵主并记。茫茫父。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松竹草堂图》赏析

文章图片14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松竹草堂图》题识:如竹苞矣,如松茂矣。乙丑十月既望,写为云梯五兄之属,莲华盦作,姚华。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云山图》赏析

文章图片15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云山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山僧图》赏析

文章图片16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山僧图》题识:辛酉四月佛生日,前二日与众同好筵于莲花庵中,在座有寒琼先生持所藏两峰道人画僧占名岳古寺图一幅陈于案上同赏,时师曾出句曰,道心菩提劝众生,转迷途非无所向,佛法般若度世人,发忏悔应有妙缘。诸道友无不称佳耳,宴罢客散,予意犹未尽,画性大发,又趁明月满窗,遂执管背监一过惜神仙之笔,愧不能如也。茫父姚华并记。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秋山萧寺图》赏析

文章图片17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秋山萧寺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莲华盦词画意图》赏析

文章图片18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莲华盦词画意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山涧幽居图》赏析

文章图片19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山涧幽居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无事静坐图》赏析

文章图片20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无事静坐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晚风泊舟图》赏析

文章图片21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晚风泊舟图》题识:仿佛当年此泊舟,晚风千叶送清秋。朝来解缆流连处,野屋几间滩上头。乙丑闰月莲花庵改儿子錞画并系二十八字。茫茫父。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拟南田笔意图》赏析

文章图片22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拟南田笔意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秋山村舍图》赏析

文章图片23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秋山村舍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秋山古寺图》赏析

文章图片24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秋山古寺图》题识: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乙丑谷雨,莲华盦写。姚华。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秋亭客话图》赏析

文章图片25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秋亭客话图》题识:连纤细雨搓烟涩,青芜满路春痕湿。节物做清明,饧箫山外声。坐中吟未足,游兴难拘束。杖履趁闲身,茅亭三两人。右调《菩萨蛮》。乙丑嘉平二十有六日,茫父词画。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山水图》赏析

文章图片26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山水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秋崖诗意图》赏析

文章图片27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秋崖诗意图》题识:去年今日雪平貌,烧柴谈诗酒屡添。一笑今年又今日,不成飞絮不成盐。方秋崖诗,甲子秋暮写此。事变失题,今更检点忽忽一年矣。秋崖诗与景合,因借题寄意,念与之一笑。乙丑九月莲华庵并记,华。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溪山幽棲图》赏析

文章图片28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溪山幽棲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观瀑图》赏析

文章图片29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观瀑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凌霄舒蔓图》赏析

文章图片30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凌霄舒蔓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陶渊明诗意图》赏析

文章图片31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陶渊明诗意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莲花盦家益题图》赏析

文章图片32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莲花盦家益题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黄菊花图》赏析

文章图片33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黄菊花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金城画鸟图》赏析

文章图片34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金城画鸟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访梅图》赏析

文章图片35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访梅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僧士图》赏析

文章图片36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僧士图》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行书葵取月明七言联》赏析

文章图片37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行书葵取月明七言联》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人物团扇》赏析

文章图片38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人物团扇》绢本,纵21厘米横21厘米。作于1916年。姚华的人物画大都直接取养于汉唐画像砖,他惯用“勾乙”法描绘人的面部,使人物更显端庄典雅,颇有汉唐之风。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带叶腊梅图》赏析

文章图片39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带叶腊梅图 》纸本,横80厘米纵149厘米,作于1928年。姚华自语,其作仅是“博其诗与书之趣”,虽只是他的自谦之语,却道出了其作品为诗、书、画三者共同营造的一种艺术境界。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秋帆催客归图 》赏析

文章图片40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秋帆催客归图 》纸本,横28厘米纵68厘米,作于1925年。

《古欢图》纸本,横34厘米纵117厘米,与陈衡恪合作于 1914年。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行书自作曲》赏析

文章图片41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行书自作曲》纵126c厘米横61厘米,纸本,贵州省博物馆藏。在清末民国初期这段历史时期里,姚华是不能够回避的一位重要人物,他在当时的北京书坛画苑中是引人注目的。论及他的书法,楷书、行书、篆书、隶书、草书及作品的各种形式应有尽有。

除了在书画创作上有不少的作品流传到今天以外,他在理论上也是颇有见地的,不仅有专门的论述,而且还有若干的谈论书画的语言散见于他的诗词、题跋、书札之中。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行书月上客来七言联》赏析

文章图片42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行书月上客来七言联》纵137.8厘米横33.8厘米两联,纸本,贵州省博物馆藏。姚华的楷书,以颜真卿、欧阳询为主要的根基,再旁涉其他诸家。从字形上看,他的楷书也有直接取法六朝墓志之处,呈现方扁整齐的特点。“平阔”状态,具体地分析,他的字横、撇、捺三画写得尤为突出,朝左右伸展,这一点颇为符合隶书的意味。

另外,轮廓分明是他的楷书又一明显的特点,行笔时,在起笔收锋转折之处,多写得方尖,并且有顿挫,很有金石味。在用笔上亦是变化多端的,方圆并用,中侧并用,使他的字透着刚柔互济、俊逸古茂、稳健流畅的精神,也使其楷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貌。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隶书清风寒沙十言联》赏析

文章图片43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隶书清风寒沙十言联》纵101厘米横16厘米两联,纸本,1923年创作,贵州省博物馆藏。姚华的隶书风格在形成过程中,同样是取法多方的。如果概括地指出他的隶书特点,笔者以为在用笔上圆劲如篆,字的结体上开张而又舒展,特别是左边的撇画,写得更是放纵遒劲,自然流畅。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篆书古人句》赏析

文章图片44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篆书古人句》纵132.3厘米横32厘米,纸本,贵州省博物馆藏。姚华的篆书作品遗存更为丰富。他的篆书研习,作品创作之勤、风格涉猎之广博,也在其他书体之上。从他的篆书中可以看到,上至商周器物铭文、秦代石上刻字,下及汉代碑额、印玺风格,他无不吸收摄取,从而形成了自己浑朴自然的用笔,既显现秦朝小篆的婉转圆润,又有汉代篆书方整坚实的面貌。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篆书斧藻竹柏四言联》赏析

文章图片45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篆书斧藻竹柏四言联》纵 131厘米横32.5厘米两联,纸本,贵州省博物馆藏。姚华篆书个人发挥的成分较大,是代表其风格的作品。这类篆书在行笔时,讲究提按、变化多端,有轻重、顿挫、沉纤、枯润、方圆等众多的变化,在自如的运笔挥洒之中,写出了磅礴的结体、强烈的动势。

近代著名藏书家、篆刻家、画家姚华《楷书龙侠夫遗像赞》赏析

文章图片46

民国时期著名画家姚华《楷书龙侠夫遗像赞》 1930年创作。重华轩藏。

姚华夙嗜汉篆,尊崇碑刻,意重临帖,以篆隶为基调,融碑味于行草。其书艺镕铸百家、贯穿古今,书法遒茂峻朴、刚柔并济,有如铸金契石,卓然自立。姚华倡导“信而好古”,同时又兼取百家之长,力求变通创新,最终形成独树一帜的书法风格。

姚华词《西江月·解嘲》有“皮骨任人牛马,影形容我埙篪”之句,是姚华一生醉心书画、热衷教育的最佳写照。姚华时逢清末民初的动荡时代,守旧与革新的激烈碰撞却成就了姚华以“寓碑于帖”观点为代表的圆融博取的治学观。姚华胸有丘壑,笔耕不辍,其“碑帖合一”的书学思想与所蕴含的审美趣味共同达到一种浑然天成的境界。这不仅可管窥清代书林的格局动态,也给当代书家探索、研究书法和丰富碑帖学结合指明了新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