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决战(六)——校长的“南北对进”计划与破灭

 好奇的果果 2023-02-10 发布于河北

1948年11月,就在辽沈战役接近尾声,无力回天的时候,校长又像原先丢了济南又来指挥东北一样,现在丢了东北他又拟了一份徐蚌会战计划,专注徐蚌战场去了。淮海战役开始的第一阶段,黄百韬兵团覆灭,为了扭转战局,校长把宝押在了黄维的12兵团。

11月8日,12兵团自驻地河南驻马店、确山一带出发,一路向东北方向,经新蔡、阜阳、蒙城直奔徐州,但因为所携重装备较多,道路崎岖,又需要涉越多条河流,且不断受到我地方部队的袭扰,行动并不快捷,14日才到达阜阳。此时黄百韬兵团在碾庄圩处境危急,邱清泉、李弥兵团的援救行动进展不大,徐州国军甚感兵力不足,校长和刘峙均将黄维兵团视为救急的生力军,因此连电黄维,令其急进。但直至黄百韬兵团被歼,黄维兵团仍在徐州百余公里开外。所谓远水不解近渴,这支被校长视为救急的劲旅,不仅没能解黄百韬之围,而且很快就陷入自身难保之境。

文章图片1

23日,刘陈邓根据北线黄百韬兵团已被全歼,南线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迟迟不进的情况,致电军委,认为“歼击黄维之时机甚好”,提议以中野全部及华野一部攻歼黄维兵团,认为“只要黄维全部或大部被歼,较之歼灭李(延年)、刘(汝明)更属有利”。次日军委复电“完全同意先打黄维”,要求华野“派必要兵力参加打黄维”,并指示“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

华野和中野合力先打黄维兵团的方针由此确定,淮海战役的进程亦由初战而进入中盘。

壹| 校长“南北对进,打通津浦路”的计划

黄百稻兵团被歼后,刘峙打算“放弃徐州,向西撤退”,杜聿明认为,徐州方面战守进退的决策,关系整个军事前途,“必须由老头子本着他的企图下决策'。

文章图片2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第26页

11月23日,校长召集何应钦、顾祝可及作战厅长郭汝瑰等人研究徐州方面的战守进退问题。

黄百韬兵团覆灭,徐州部队的态势不利,与会者多主张退守淮河,但因宿县丢失,徐蚌交通中断,如何将徐州部队撤到淮河一线又成了新的问题。

国防部提出,以徐州主力南进,黄维、李延年兵团北进,南北夹攻宿县,打通津浦路,实行守江必守淮的战略。为此,国防部命令已进至蒙城的黄维兵团继续向宿县方向前进,其兵团后尾离开蒙城后,与蚌埠方向的己方部队渐行渐远,正好落入解放军预设的战场内,态势更趋不利。

与会者都主张退守淮河。作战厅提出,退守淮河首先要解决3个问题:

一是苏北方面淮阴如何守备,是不是放弃?

二是徐蚌间交通如何打通?

三是要待徐蚌交通恢复后,才能决定徐州的主力如何转移,蚌埠及淮河线如何守备。(《郭汝瑰回忆录》,第 333页)

校长令刘峙、杜聿明及徐州“剿总”参谋长李树正到会,以搞清楚徐州方面共军情况后再决定打通津浦路徐州至蚌埠段交通线问题。24 日下午继续开会,作战厅提出“徐州以主力向褚兰攻击至时村、符离集,黄维兵团及李延年兵团则向宿县进攻,三方协力,以便南北夹击,打通津浦交通。'

刘峙、李树止对作战厅的方案表示赞同。杜聿明虽然同意三方协力、南北夹击,打通津浦交通的方案,但认为兵力不足,必须再增加5个军,否则万一打不通,黄维兵团又有陷于重围的可能。建议抽调青江浦附近第4军(属第1绥区)、南京附近第 88、第52军等部迅速向蚌埠集中,参加作战。另外,再设法抽调2个军,校长向杜聿明许诺:“五个军不行,两三个军我想法子调,你先回去部署攻击。”

刘峙、杜聿明飞返徐州时,黄维兵团正由浍河南岸的南坪集地区向宿县推进。杜聿明与黄维通话说:“今天老头子已决定大计,马上会对你下命令的,请你照令实施好了。”

文章图片3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第27页

当日,刘峙、杜聿明即下令孙元良兵团将徐州防务迅速移交李弥兵团,于25日与邱清泉兵团一道,由徐州向宿县攻击前进。

贰| 合围黄维兵团

为贯彻军委“先打黄维”的决心,淮海前线总前委决定:以中原野战军第4、第9纵队、豫皖苏军区独立旅,位于南坪奥地区,与黄维兵团保持接能,并将该敌诱至浍河以北,利用浍河隔断敌人;第 1、第 2、第 3、第6纵队和刚归建的第11纵队,隐蔽集结在浍河以南的曹市集、五沟集、孙疃集、胡沟集一线,待黄维兵团在浍河处于半渡状态时,分别由东西两翼实施向心突击,配合正面各纵队,将敌包围分割,各个歼灭;华野第7纵队和特纵炮兵一部归中野指挥,参加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

以华东野战军第 2、第 6、第 10、第 11、第 13 纵队,位于宿县、西寺坡地区,阻击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北援,力争歼其一部,保障中原野战军的侧背安全;第1、第3、第 4、第 8、第9、第 12、鲁中南、两广纵队,及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第3旅,位于徐州以南夹沟至符离集之间,跨津浦路两侧,构筑多道阵地、阻击徐州之敌南援。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11月22日,刘陈邓将指挥所从周殷圩移至临渔集以东的小李家村——这里是黄维、邱清泉、孙元良、李延年、刘汝明几大兵团的正中央,旋即同粟裕指挥所接通了电话联系。

为了打掉黄维兵团,中野刘邓发电报给华野的粟裕,要他们至少抽调四个纵队加入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此时华野刚刚结束碾庄的战斗,连续十几天的战斗已经严重的消耗着华野官兵的体力,按常规应该休整一段时间,但是为了不贻误战机,教员同意了这条调令,军令如山,华野立即调整部署,转向西线会合中野,一条铺天盖地的大网已经向黄维兵团袭来。

文章图片6

黄维急于渡过浍河迅速与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靠拢,以摆脱孤军突出的状态,于11月23日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分3路向南坪集地区猛烈攻击。为诱敌深入将其分割包围,担任正面阻击的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和第9纵一部与敌激战竟日,当夜按原定计划放弃南坪集,转至徐家桥、朱口、伍家湖、半埠店一线。

这时,第3纵队位于孙町集,第1纵队位于郭家集、界沟集,第2纵队位于白沙集,第6纵队并陕南军区第12旅位于曹市集,第11纵队位于胡沟集,布成了袋形阵地,只待黄维兵团在浍河处于半渡状态时,两翼向心突击,将该兵团分割包围于浍河南北,各个歼灭。

文章图片7

中原野战军阻击部队的后撤行动,果真引起黄维的错觉,以为先头第18军突击成功,下令该军主力经南坪集北渡浍河,其他部队陆续跟进。

24日上午,敌先头部队第18军、第10军各一部渡过浍河,继向4纵阵地攻击。

24日中午,黄维兵团前进到忠义集、东平集、杨庄、七里桥、朱口地区,“逐渐突入解放军之袋形阵地”。

黄维发现两翼有解放军的强大兵力隐蔽集结,自知中计,24日下午下令已过浍河的部队迅速回撤,并沿浍河南岸向东胡沟方向前进,企图与李延年兵团会合后再行北进。

文章图片8

黄维

是日夜,第18军退至双堆集附近集结,第10军撤回浍河南后即向双堆集以西地区集结。第14军在浍河南岸掩护兵团主力,第85军一部位于南坪集以南,掩护第10军撤退。

中原野战军乘黄兵团各军回撤之际,全线勇猛出击。第3、第1、第2纵队从西北面、西面,第4、第9纵队从北面、东北面,第6纵队主力从南面,第11纵队从东南面,同时向以双堆集为中心的地区猛攻过来。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黄维兵团猝不及防,顿刻大乱。至11月25日晨,第 4、第 9、第 11纵队及豫皖苏军区独立旅,攻至任家以北,东坪集、沈寨、邵围子地区;第6纵队及陕南军区第 12旅、攻至周庄、小张庄以西地区;第1、第2、第3纵队,攻至小张庄、马庄、任家地区。黄维兵团4个军被合围在宿县西南,东西不到10公里、南北5公里左右的双堆集地区内。

在包围圈外的敌18军的49师,被6纵18旅和豫皖苏军区部队歼灭在大营集地区。

文章图片11

26日,华野第2、6、10、11、13纵及江淮军区两个旅南下求歼李延年兵团。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惧歼,星夜南逃。

此次浍河出击合围战,粉碎了国军三路会师打通津浦线的企图,迫使黄维兵团由进攻转入防御,为我军彻底歼灭黄维兵团造成了有利态势。

笔者点评:书呆子害死人

就在华野转战的第一天(23日),黄维就已经敏锐的发现了我军有包围的意图,18军军长杨伯涛提出继续执行东进命令是死路一条,建议兵团立即转向,和固镇李延年兵团会合才是生路。按照当时12兵团所在的地点离固镇只有40公里,对全副机械化的12兵团而言,一晚上即可赶到。

文章图片12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第515页

如果黄维的12兵团真能如杨伯涛所设想,那黄维兵团真是命不该绝,因为按当时华野的行军速度来说,黄维有两天一夜的时间奔赴这一段路程,可是胜利的天平始终是不眷顾果党的,12兵团的司令官黄维优柔寡断,犯了四个严重错误,最终难逃覆灭的苦果。

第一,当杨伯涛向黄维说明了停止东进转而去和李延年会合的建议后,初任兵团司令的黄维,心想如果没有请示就自行改变行军方向,是要负重大责任的,所以他犹豫了,且犹豫了整整一个晚上,直到11月24日后半夜接到命令他才下定了决心,下达了向固镇转移的命令,但却整整耽误了一个晚上。

第二,转移命令下达后,在这命运攸关的时候应该是急行军向目标行动,而黄维这位习惯于纸上谈兵的司令却按部就班地调动部队,交替换防,使本来就时间紧急的行动又浪费在换防上,时间又一点一点的流失了。

第三,就在黄维24日后半夜下达转移的命令,准备开拔的时候,黄维发现一个去送命令的参谋在途中失踪了,为了等这个人,黄维是进也不进,退也不退,整个兵团整装待发的足足等了一个白天,直到25日下午四时,黄维才下令出发。

文章图片13

《淮海战役亲历记》(原国民党将领的回忆),第516页

第四,本来就已经耽误很长时间的黄维兵团到达双堆集,已经天黑。本来黄维还有最后一晚可以逃脱,但由于晚间行车不便,他决定在此宿营,就这样整整两天一晚的逃脱时间彻底的被浪费掉了。

性格决定命运。

以黄维的优柔寡断,循规蹈矩来说,注定他的兵团离覆灭只有弹指一挥间的距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