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权书》阅读笔记

 天驰老先生 2023-02-10 发布于辽宁

〔目录〕

1.《心术》

2.《法制》

3.《强弱》

4.《攻守》

5.《用间》

6.《孙武》

7.《子贡》

8.《六国》

9.《项籍》

10.《高祖》




1.《心术》

1.为将之道,当先治心。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2.凡兵上义。不义,虽利勿动。

3.惟义可以怒士。士以义怒,可与百战。

4.战之道,未战养其财、将战养其力、既战养其气、既胜养其心。

5.丰犒而优游之,所以养其力。

6.小胜益急、小挫益厉,所以养其气。

5.用人不尽其所欲为,所以养其心。

6.士常“蓄其怒”“怀其欲”而不尽。怒不尽则有余勇、欲不尽则有余贪,故虽并天下而士不厌兵。

7.不养其心,一战而胜,不可用矣。

8.将欲智而严,凡士欲愚。智则不可测、严则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听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后可与之皆死。

9.兵之动,知敌之主、知敌之将,而后可以动于险。

10.邓艾缒兵于穴中,非刘禅之庸,则百万之师可以坐缚。

11.古之贤将,能以兵尝敌,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12.主将之道,知理而后可以举兵、知势而后可以加兵、知节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则不屈、知势则不沮、知节则不穷。见小利不动、见小患不避。小利小患不足以辱吾技也,夫然后可以支大利大患。夫惟养技而自爱者,无敌于天下。故,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

13.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

14.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

15.善用兵者,使之“无所顾”“有所恃”。无所顾,则知死之不足惜;有所恃,则知不至于必败。

16.尺棰当猛虎,奋呼而操击;徒手遇蜥蝪,变色而却步。人之情也。知此者,可以将矣。

17.善用兵者,以形固。夫能以形固,则力有余矣。


2.《法制》

1.将战必审知其将之贤愚。与贤将战,则持之;与愚将战,则乘之。持之,则容伺而为之谋;乘之,则一举而夺其气。

2.古之善军者,以刑使人、以赏使人、以怒使人。而其中必有以义附者焉。不以战、不以掠,而以备急难。

3.兵,或寡而易危、或众而易叛,莫难于用众、莫危于用寡。治众者法欲繁,繁则士难以动;治寡者法欲简,简则士易以察。不然,则士不任战矣。惟众而繁,虽劳不害为强。

4.以众入险阻,必分军而疏行。险阻必有伏,伏必有约。军分则伏不知所击,而其约携矣。险阻惧蹙,疏行以纾士气。

5.兵,莫危于攻、莫难于守,客主之势然也。地有二不可守:兵少不足以实城、城小不足以容兵。

6.当敌之冲,人莫不守,我以疑兵,彼愕不进。虽告之曰“此无人”,彼不信也。度彼所袭,潜兵以备,彼不我测,谓我有余,夫何患兵少?偃旗仆鼓,寂若无气,严戢兵士,敢哗者斩,时令老弱登埤示怯,乘懈突击,其众可走矣,何患城小?

7.背城而战阵,欲方、欲踞、欲密、欲缓。方而踞、密而缓,则士心固,固而不慑。背城而战,欲其不慑;面城而战阵,欲直、欲锐、欲疏、欲速。直而锐、疏而速,则士心危,危则致死。面城而战,欲其致死。

8.能静而自观者,可以用人矣。吾何为而怒,何为则喜;吾何为则勇,吾何为则怯?夫人岂异于我?天下之人,孰不能自观其一身?是以知此理者,涂之人皆可以将。

9.智者视敌有无故之形,必谨察之,勿动。

10.可疑于心,则疑而为之谋,心固得其实也。可疑于目,勿疑,彼敌疑我也。

11.心疑以谋应、目疑以静应。彼诚欲有所为邪,不使吾得之目矣。


3.《强弱》

1.知有所甚爱,知有所不足爱,可以用兵矣。故夫善将者,以其所不足爱者,养其所甚爱者。

2.士之不能皆锐、马之不能皆良、器械之不能皆利,固也。处之而已矣。

3.下之不足以与其上也,吾既知之矣,吾既弃之矣。中之不足以与吾上,下之不足以与吾中,吾既不能再胜矣乎?得之多于弃也,吾斯从之矣。

4.攻坚则瑕者坚、攻瑕则坚者瑕。

5.不从其瑕而攻之,天下皆强敌也。

6.汉高帝之忧项籍耳,虽然,亲以其兵而与之角者,盖无几也。

7.秦之忧在六国,蜀最僻小,最先取。楚最强,最后取。非其忧在蜀也。诸葛孔明一出其兵,乃与魏氏角,其亡宜也。

8.一阵之间,必有牝牡左右,要当以吾强攻其弱耳。

9.不知老弱之兵,兵家固亦不可无。无之,是无以耗敌之强兵。而全吾之锐锋,败可俟矣。

10.智者轻弃吾弱,而使敌轻用其强。忘其小丧,而志于大得。夫固要其终而已矣。


4.《攻守》

1.善攻者,不尽兵以攻坚城;善守者,不尽兵以守敌冲。

2.尽兵以攻坚城,则钝兵费粮而缓于成功。尽兵以守敌冲,则兵不分,而彼间行,袭我无备。

3.攻敌所不守、守敌所不攻。

4.攻者有三道焉、守者有三道焉。三道:一曰正、二曰奇、三曰伏。

5.坦坦之路,车毂击、人肩摩,出亦此、入亦此。我所必攻、彼所必守,曰正道。大兵攻其南、锐兵出其北,大兵攻其东、锐兵出其西者,曰奇道。大山峻谷、中盘绝径,潜师其间,不鸣金、不挝鼓,突出乎平川,以冲敌人心腹者,曰伏道。

6.兵出于正道,胜败未可知也。出于奇道,十出而五胜矣。出于伏道,十出而十胜矣。

7.正道之城,坚城也;正道之兵,精兵也。奇道之城,不必坚也;奇道之兵,不必精也。伏道,无城也、无兵也。

8.为主人者,宜无曰门之固,而他户墙隙之不恤焉。

9.正道之兵,抉门之盗也;奇道之兵,他户之盗也;伏道之兵,乘垣之盗也。


5.《用间》

1.商之兴也,伊摰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商。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所恃而动也。

2.问将之贤者,必曰能逆知敌国之胜败。问其所以知之之道,必曰不爱千金,故能使人为之出万死以间敌国,或曰能因敌国之使而探其阴计。

3.兵虽诡道,而本于正者,终亦必胜。今五间之用,其归于诈,成则为利、败则为祸。

4.与人为诈,人亦将且诈我。故能以间胜者,亦或以间败。

5.吾间不忠,反为敌用,一败也。不得敌之实,而得敌之所伪示者以为信,二败也。受吾财而不能得敌之阴计,惧而以伪告我,三败也。

6.用心于正,一振而群纲举;用心于诈,百补而千穴败。智于此,不足恃也。

7.五间者,非明君贤将之所上。明君贤将之所上者,上智之间也。


6.《孙武》

1.求之而不穷者,天下奇才也。天下之士,与之言兵,而曰我不能者几人?求之于言而不穷者几人?言不穷矣,求之于用而不穷者几人?呜呼!至于用而不穷者,吾未之见也。

2.《孙武》十三篇,兵家举以为师。然以吾评之,其言兵之雄乎!

3.其书论奇权密机,出入神鬼,自古以兵着书者罕所及。以是而揣其为人,必谓有应敌无穷之才。不知武用兵乃不能必克,与书所言远甚!

4.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

5.吴起之言兵也,轻法制,草略无所统纪。不若武之书词约而意尽,天下之兵说皆归其中。

6.外御一隶、内治一妾,是贱丈夫亦能,夫岂必有人而教之?

7.善将者,视三军之众与隶妾无加焉,故其心常若有余。

8.以一人之心,当三军之众,而其中恢恢然而犹有余地,此韩信之所以多多而益善也。

9.用兵,岂有异术哉?能勿视其众而已矣。


7.《子贡》

1.君子之道,智信难。信者,所以正其智也,而智常至于不正;智者,所以通其信也,而信常至于不通。是故,君子慎之也。

2.世之儒者曰:“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举而弃乎信。吾则曰:“徒智可以成也,而不可以继也。”

3.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事,故不见其祸。

4.王者之兵,计万世而动;霸者之兵,计子孙而举;强国之兵,计终身而发。求可继也。子贡之兵,是明日不可用也。


8.《六国》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2.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3.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4.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5.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6.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7.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8.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9.《项籍》

1.项籍有取天下之才,而无取天下之虑;曹操有取天下之虑,而无取天下之量;玄德有取天下之量,而无取天下之才。故三人者,终其身无成焉。

2.不有所弃,不可以得天下之势;不有所忍,不可以尽天下之利。是故,地有所不取、城有所不攻,胜有所不就、败有所不避。其来不喜、其去不怒,肆天下之所为而徐制其后,乃克有济。

3.古之取天下者,常先图所守。

4.吾尝观蜀之险,其守不可出、其出不可继,兢兢而自完,犹且不给,而何足以制中原哉!


10.《高祖》

1.汉高祖挟数用术,以制一时之利害,不如陈平。揣摩天下之势,举指摇目以劫制项羽,不如张良。微此二人,则天下不归汉,而高帝乃木强之人而止耳。

2.高帝之智,明于大而暗于小,至于此而后见也。

3.帝尝语吕后曰:“周勃厚重少文,然安刘氏必勃也。可令为太尉。”方是时,刘氏既安矣,勃又将谁安耶?故吾之意曰:“高帝之以太尉属勃也,知有吕氏之祸也。”

4.独计以为家有主母,而豪奴悍婢不敢与弱子抗。吕后佐帝定天下,为大臣素所畏服,独此可以镇压其邪心,以待嗣子之壮。故不去吕后者,为惠帝计也。

5.吕后既不可去,故削其党以损其权,使虽有变而天下不摇。是故,以樊哙之功,一旦遂欲斩之而无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