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卡尼曼哲学系列08】两种决策陷阱,噪声与偏差

 小播读书 2023-02-10 发布于广东

导致我们做出错误或者非理性判断的,有两种主要因素:偏差和噪声,他们有什么区别?

我举个例子,比如在面试中,我们普遍都比较喜欢长相好、学历高的面试者,这是一种普遍性的偏差。

但是王经理喜欢积极乐观的求职者,而张经理喜欢沉稳内敛的求职者,这是噪声。

偏差是可预测的、普遍的误差,而噪声是不可预测的、随机的误差。

并且噪声是对偏差的进一步干扰。

卡尼曼在《噪声》中用一个公式表示就是:决策错误=偏差+噪声,噪声和偏差的影响不会相互抵消,而是会相互叠加。

01

噪声有三种不同的类型

面对同一位求职者,面试官王经理给了较低的评价,而张经理却给了很高的评价,这是因为两位面试官不同的性格导致的。

王经理比较严格,而张经理比较宽容,所以他们的判断存在差异,这种差异称之为“水平噪声”,水平噪声是指不同的判断和平均值的差异。

比如这个面试者平均分是6分,而张经理和王经理分别给出了8分和4分,这就是噪声。

在任何判断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平噪声,主要是由于每个人的性格特征导致的。

除了水平噪声,还有两种噪声,分别是:稳定的模式噪声和不稳定的模式噪声,也称之为“情景噪声”。

稳定的模式噪声和水平噪声不一样。

水平误差是这个人的总体偏差,比如张法官对所有案件的判罚都比其他法官更严厉,而且总是这样。

但是模式噪声跟和具体的场景相关的。

比如张法官虽然总是很严厉,但对白人犯罪更宽容,对惯犯尤其严厉。

总之,模式噪声是跟具体的场景和事件相关的,但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种偏见是由于个人偏好和个人特征所引起的,我们称之为“模式噪声”。

02

情景噪声是跟具体的情景相关

对比稳定的模式噪声,情景噪声就不那么稳定了,情景噪声是跟具体的情景相关的,这种情景噪声受当时随机的外部环境和个人情绪影响非常大。

比如王经理虽然比较喜欢福建的求职者,但是今天早上跟一个福建人开的面馆老板吵了一架,于是今天他对福建的求职者没有了好印象。

比如张经理最近失恋了,刚好求职者也失恋了,所以张经理会给予更高的评估结果。

“情境噪声”是指同一个人或同一群体在不同场合中对同一事件做出判断而产生的差异性。

情景噪声的影响具有高度的随机性,当天的新闻事件、天气状况这些外部环境都会判断者造成影响。

在这些影响中,作者指出,对于专业人士来说,压力和疲劳是引发情景噪声的两个主要因素。

一项调查发现,医生快要下班,而还有问诊病人没有看完的时候,他们会面临时间压力,他们更倾向于给出快速的解决方案,比如给病人开抗生素处方的可能性更大。

而一个病人在情急之下,也会出现“病急乱投医”的情况。

03

模式噪声影响是更大的

我们介绍了三种噪声,水平噪声、模式噪声和情景噪声。

卡尼曼指出,在这三种噪声中,一般来说模式噪声影响是更大的,模式噪声是判断者和具体场景中事情之间的一种互动作用,而且判断者的偏好是稳定的。

比如王经理比较偏爱女性求职者,比较偏爱985,211的毕业生,不喜欢有创业经历的求职者等等。

这些都是王经理具体而且比较稳定的判断偏好。

总之,作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相较于情景噪声和水平噪声,稳定的模式噪声的影响会更大。

如果说个人判断会受到噪声影响,那群体决策会更好吗?

比如一个面试官可能因为噪声而产生偏见,那三个面试官一起面试会更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群体之间可以相互知道对方的判断的话,群体决策的偏差可能比个体决策的偏差还要大,很容易让群体决策朝任何一个方向改变。

有一种现象称之为“信息级联”,它很容易放大群体判断的噪声。

什么是信息级联,简单说就是前面的信息对后面信息产生级联的影响。

在公司中开会的集体决策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几个产品经理决定是否要增加一个产品功能,刚好第一个发言的小张口才很好,说话很自信,他列出了几个看起来很坚实的理由,来支持增加这个产品功能。

然后接下来同事,如果没有一个更有力的理由来反驳,就很可能会认同。

就这样经过几个人的认同的之后,后面发言的同事进行独立思考和反驳的压力就会越来越大,往往会选择认同。

就这样,原本应该是独立思考和各抒己见的地方,就成了一言堂,甚至刚开始还在犹豫的同事,最后会一直同意尽快增加这个功能。

信息级联不仅会让决策朝一个方向改变,还会产生群体极化,本来应该是普通的决定,在信息级联的催化下,最后群体做出一个更加极端的决定。

04

如何让群体决策更好呢

就像作者说,本来7个人在一起讨论要不要巴黎设置一个办事处,最后群体决策之后就变成了,在巴黎设置一个办事处是一个非常好的决定。

内部讨论常常会导致群体更加自信、更加团结,也更加极端,这种现象跟《乌合之众》中描述的现象是一样的。

一个人的不满,一群人就会表现出愤怒,甚至做出疯狂的行为。

信息级联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比如发言顺序,谁口才更好,谁说话更有自信,谁的职位更高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群体决策向极端化方向发展。

所以,我们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群体决策中其实很难出现这样的情况,情况往往是相反的,三个人一起商量的决策,可能还不如一个人独立思考的结果。

但这并不意味着群体决策是没用的,而是大部分人并没有掌握群体决策的有效方法。

如何让群体决策更好呢?

作者介绍了一种方法就是,让群体成员能独立做出判断,然后在此基础上再来群体决策,这样做出的群体决策往往更明智。

如何在群体开会中做出明智的决策,卡尼曼在书里面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称之为“德尔菲法”,这个方法也被称为:评估-讨论-评估法。

流程非常简单,下次大家在群体决策中可以使用,这个方法要求参与者首先给出独立的,未公开的评估,然后进行讨论、解释和说明自己的评估,最后根据其他人的评估和解释做出新的评估。

这个简单的方法既可以避免信息级联的影响,也汇集了群体中个体的独立思考结果,下次在群体决策的时候,大家可以试试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