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元婴:李渊的小儿子,《滕王阁序》里的滕王,他一生过得如何?

 渐华 2023-02-10 发布于山东

江南有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

而要说起位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人们会想到王勃的那篇绝世名作《滕王阁序》,会想到里面那句经典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但诸位也许有所不知,滕王阁其实算是一个“复制品”,而且,大家是否想过,这座“瑰伟绝特”的楼阁,为何要以“滕王”来命名?

文章图片1

60岁的爸爸,和一个皇上哥哥

故事还得从那场著名的“玄武门之变”说起。

在这场政变中,原先的唐朝太子李建成,被“二弟”李世民所杀。两个月后,他们的父亲李渊禅让皇位,李世民继位,是为唐太宗,从此开启“贞观”时代。

李渊退称太上皇后,不用再操心政务的他,竟然在62岁这一年,奇迹般地老来得子。这是李渊第22个,同时也是最后一个儿子,李渊给小家伙取名“李元婴”。

“婴”这个字,出现在一个男孩的名字里,确实比较罕见。要知道,李渊那四个最出名的儿子,他们的名字可是起得相当有气势——“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

文章图片2

也许这是因为年过60的李渊,对李元婴将来在政治上毫无期许,只希望他永远像个婴儿一样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的。而李元婴后来的种种表现,还真就应了李渊给他取的这个“婴”字。

到了贞观九年的时候,唐高祖李渊病逝,享年70岁。李渊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对李元婴这个小了自己快30岁的弟弟,是疼爱有加。

可能有人会疑惑:当初,在玄武门,李世民可是亲手杀死过自己的亲兄弟,现在,却又为何疼爱李元婴?

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当时的李世民,还未坐上皇位,而且,本来太子李建成,就已经与“四弟”李元吉联手,准备暗中做掉李世民(因其战功与威信过高),故而,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亦有自保之意。

文章图片3

再者,李世民本无昏、暴之性,这一点,从其继位后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便可足见,所以,李世民很可能对自己当年弑兄弑弟之举,无奈又愧疚。

于是,一种补偿心理在李世民的心中产生,他将这份愧疚感,转化为更多的恩泽,投入到李元婴,这个比自己儿子还小,并对自己权力毫无威胁的亲弟弟的身上。

李元婴生于大唐宫廷之中,从小自然是养尊处优、锦衣玉食,而现在没了父亲李渊的管教,再加上皇帝哥哥李世民的溺爱,李元婴便逐渐形成了标准的“皇二代”性格——贪图享乐、骄纵失度。

文章图片4

平生一大爱好——“盖楼”

到了贞观十三年(639年),李元婴被李世民封为“滕王”,封地滕地(今山东滕州),此时的李元婴年仅11岁。

李元婴从小就受到宫廷王室的艺术熏陶,对音乐、舞蹈等艺术有着与生俱来的热爱,还能画一手好画。

而当他来到滕州后,也许是又迷上了建筑艺术,亦或是单纯供自己玩乐,李元婴下令让人给他盖一座阁楼用作行宫,以其封号命名,即“滕王阁”,并在周围挖两湖,湖中种莲藕,岸边种柳树。

文章图片5

于是,大批大批的滕州百姓,为了满足这个11岁小孩的愿望,日夜辛苦地劳动和赶工,一时之间,大家都怨声载道、苦不堪言。

滕王阁建成后,李元婴依然骄纵失度,在跟手下外出打猎时,他们为了抄近道,直接践踏百姓的庄稼。后来,李元婴竟还想在滕州的另一个地方继续“盖楼”,这引起了当地百姓极大的不满与愤慨。

原本,李世民对李元婴的所作所为,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现在滕州的民愤空前高涨,李世民担心当地百姓爆发起义,便只好将这个不安分的弟弟迁至金州做刺史,降为八百户。

而李元婴在滕州大兴土木所建的那些亭台行宫,从此再也无人打理了。这座历史上的第一座“滕王阁”,最终在长期的自然风化与剥蚀下,彻底荒废

文章图片6

“以雪埋人”、“以丸弹人”

到了金州后,李元婴倒是不“盖楼”了,但他那“荒唐王爷”的本性,还是一点没变。

史料记载,他曾“以雪埋人”、“以丸弹人,观其走避则乐”。意思是说:一到下雪的时候,李元婴就喜欢把人埋在雪堆里,以此为乐;而且,他还喜欢拿弹弓射向别人,然后嘲笑对方躲避时的模样。

要知道,古时候的弹弓,并不像现在的弹弓这般小巧,以前,李世民的岳父长孙晟,就曾用弹弓射下过大雕。可见,李元婴的这个行为,已经不只是戏耍了,而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

在唐代,规定全年除了元宵节这一天外,每天晚上必须关闭城门。可在李元婴看来,关不关金州的城门,还得取决于他当晚的安排:如果晚上有外出游玩的计划,那就整夜不关城门,如果没有,方可关闭。

文章图片7

好在大唐在李世民的统治下,国力强大,否则,要是有外部势力入侵,第一个遭殃的,恐怕就是金州城。而李元婴的种种幼稚行为,也正应了他爸李渊当年给他取的这个“婴”字,真乃一“巨婴王爷”也!

金州这个地方,在今天的陕西省安康市,距离长安(今陕西西安)并不远,所以李元婴在金州的所作所为,李世民定是有所耳闻,但他也就最多象征性的口头批评,等到年底赏赐时,仍照赏不误。

究其原因,一来,即前面提到的所谓“补偿心理”作祟,使其特别宠爱这个弟弟;

二来,李世民对于李元婴的贪图享乐、游手好闲,可能心里还高兴,毕竟这意味着李元婴不会有任何政治或军事上的功劳,而没有功劳也就不会对李世民,包括他儿子今后的皇权构成威胁。

文章图片8

但反观李元婴对李世民这个亲哥,是一点都不尊重。当李世民驾崩时,举国哀悼,唯独李元婴,俨然一副什么事都没发生的样子,他甚至连悲伤都懒得装了,召集僚属一块“燕饮歌舞”。

李元婴此举,不光是对太宗在天之灵的不敬,也让新上任的皇帝唐高宗李治很没面子。而李治可不会像他父亲李世民那样一直惯着这位与自己同龄的叔叔。

有一次,李治赏了诸位亲王各500匹彩绸,却只赏了李元婴两马车的麻绳。他告诉手下,滕王手里的银子已经够多了,就用这麻绳给他拿去穿钱吧!

不久之后,李治还找了个理由,将李元婴贬去苏州做刺史。

文章图片9

也许是考虑到苏州园林太过优美,反倒便宜李元婴了,于是,还没到一年的时间,李治又把李元婴贬去洪州,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南昌。

在洪州建成“千古滕王阁”

洪州这个地方,在当时只是一片荒芜之域,离朝廷也远,可谓是天高皇帝远。

一天,李元婴带着下属,来到章江门外的冈峦之上,他见西山横翠、江上烟波浩渺,此番美景,不禁雅兴大发,想要就地摆席宴饮。然而,此地杂草丛生,又到处是乱石,实在无法如愿。

李元婴不由得怀念起以前在滕州滕王阁快乐的日子,最后,在身边幕僚的提议下,他决定在此处修建一座阁楼,随即下令召集洪州所有的能工巧匠。于是,又一场浩大的“盖楼工程”开始了……

文章图片10

建成后的洪州滕王阁,大体上,还是参照了此前山东滕州滕王阁的建造思路,所以算是其“复制品”。洪州滕王阁共三层,高九丈,若是登上最高处,赣江风光则一览无遗。

李元婴常在阁中与四方而来的名士宴饮游观、高谈阔论,有时还饶有兴致地在岸边画蝴蝶,而他遭贬谪的苦闷,早已忘去九霄云外了。

22年后,“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诗人王勃,就在洪州的这座滕王阁内,写下了那篇无与伦比之作——《滕王阁序》。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成为了传颂千古的佳句,令人不禁感叹和想象王勃当年所见之胜景。

也正是依托王勃的这些锦绣文字,使得“滕王阁”和阁主李元婴的名字,与他王勃本人一起青史留名、风光无限。

文章图片11

闲散王爷,却留国之瑰宝

公道评价,李元婴身为刺史,确实劣迹昭著,但若单论艺术领域,李元婴则是颇有成就,留下了鲁迅先生口中的“国之瑰宝”。

李世民所统治的贞观时代,国泰民安,一派盛世之景。而在文学与艺术方面,大唐更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可谓是瑰丽灿烂。

李元婴正是成长、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使其从小就具备了较高的艺术修养。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为其今后建造出极具美感的滕王阁打下了基础。

在建阁的同时,李元婴还将中原盛行的宫廷歌舞以及与汉族吸收、兼并的番乐胡舞,都引入了江西地区,从而促进了当地文化与艺术的发展。

文章图片12

明代陈文烛在《重修滕王阁记》里对李元婴的评价,不像新旧唐书那样一边倒,而是比较公正——“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

的确,正如陈文烛所言,李元婴不但精通音律,更是一位绘画大师。曾有诗云:“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江都马”指的是唐朝李绪笔下的马,因其曾被封为江都王,故称李绪所画之马为江都马。而“滕王蛱蝶”,指的正是滕王李元婴所画之蝶。

李元婴曾画过一幅《百蝶图》,图中的蝴蝶或飞或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世人皆将其视作宝贝

李元婴在画蝶上有着独特的造诣,被后人誉为“滕派蝶画”之开山鼻祖。其子李湛,继承其父技艺,成为一代蝶画大家。而悉数历代画界,拜“滕派蝶画”为师者,也不在少数。

文章图片13

从唐代到清代,有许多诗人都对李元婴的蝶画大为赞赏,如元代虞集的“春深蛱蝶是何王”、明代杨士奇的“绝世流传蛱蝶图”,而到了清代更是数不胜数,最有名的莫属那句“一卷丹青蛱蝶传,滕王点缀记当年”。

从这些诗句中,我们都能感受到滕王李元婴画蝶的传神之处,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之深。

得益于独特的颜料和技法,使得流传到民间的“后滕派蝶画”即便历经岁月,也依旧大体保留了初作时的风采,就连鲁迅先生也曾称赞滕派蝶画是“缺门、独门、冷门,是祖国的瑰宝”。

李元婴在画坛上的成就极高,影响极大,这点毋庸置疑。然而,史书中对此却没有任何记载,这对李元婴本人而言,着实有些不公。清代黄凤题就曾在他的诗中,对这一点表达过不满——“如何新旧唐书在,不载丹青绝妙才!”

文章图片14

但好在,历史终究没有遗忘这位绘画大师。如今,在江西南昌滕王阁5楼的西厅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名为《百蝶百花图》的磨漆画,底部贴有金箔纸,颜色采用了象征皇室的黄色,旁边也附有李元婴“滕派蝶画”的介绍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李元婴最后的命运。

我们知道,武则天当年为了上位,可是灭了不少李唐宗室,但对李元婴,武则天非但没杀,还加封其官职。

文章图片15

李元婴出生的那个年代,唐朝刚经历了“玄武门之变”,他虽未亲眼目睹,但一定听过以前哥哥们为了政治利益而残杀的故事,他也一定知道,永徽四年(653年),唐高宗李治,将卷入房遗爱谋反案的叔叔李元景坐罪赐死的事情。

因此,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李元婴之所以醉心于宴饮、游观和画蝶,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其保身之道,也正因为他在政治方面表现得毫无兴趣,才得以免遭武则天的清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