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祭祀先人时,晋文公重耳面对自己老爹的牌位,心思一定会非常复杂: 一方面,他应该会非常感谢自己老爹晋献公一辈子发了疯一样内外折腾,不仅为晋国打下了大片疆域(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还基本肃清(坑杀)了国内可能(勿须有)存在的公族隐患,奠定了他称霸诸侯的基础。 士蒍说(献)公曰:“故晋之群公子多,不诛,乱且起。”乃使尽杀诸公子。——《史记·三十世家·晋世家》 另一方面,他也一定会特别憎恨他这位雄才大略的父亲,这位老父亲狠起来连自己儿子都不放过,把自己的大哥原来的太子申生逼得自杀,也把自己逼得逃亡在外。如果这位父亲稍微心软一点点,自己也不至于吃了一辈子苦吧。 很多时候,我们记住了历史的教训,我们也会吸取教训去避免再犯错,但往往我们又会犯另外一个同样的更大的错误。 ![]() 晋国自从晋穆侯开始就陷入了无休止的公室内乱,不是叔叔跟侄子斗殴,就是兄弟间互殴,总之一百多年来乱糟糟的。他老爹厌烦了这种内乱,他觉得想让耳根子清净的最好办法就是彻底让这些人永远闭嘴,所以他简单粗暴的把自己的叔叔兄弟们全部清理干净,可是他又亲自导演了更残酷的“骊姬之乱”,逼死了自己的太子,逼走了两个儿子。而这两位被他逼得逃亡在外的儿子必定会杀回来找他的继任者抢回属于自己的东西。 以暴制暴从来不是解决争端的最好方式,只会带来更残酷的报复和杀戮。 所以后来的历代统治者们总结了历史血一般的“教训”:他们觉得既然以暴制暴解决不了问题,那就“斩草除根”好了! 比如:屠城,灭族,灭三族,灭九族,再不行,那就灭十族好了! 这都特娘的什么玩意?! 晋文公上位后也总结了他们家族一百多年的历史,他得出了跟他老爹一样的教训: 公族成员(自家亲戚)没一个好东西! 他也觉得晋国想要强大,就必须解决公室内乱。他没他老爹这么狠,但做得却比他老爹更绝! 他直接把公族给撤了!既然这帮玩意都不是好东西,那还留着干嘛? ![]() 晋文公定下规矩:晋国公子在成年后都不给任何公族职位,全给扔到外面去“历练”。 “公族”在春秋时包含两个含义:1,身份,代表与国君有直接血缘关系的家族子弟。2,职位,公族大夫就是管理和教导公子们的官职。 既然没公族了,那还要官职干嘛?都撤了吧,一了百了。 自此,史载:“晋国无公族”。 在权力结构中,从来没有真空地带。一股势力被削弱,必定会造成另一股势力坐大。一个政权想要稳固,权力制衡是永恒不变的关键。 晋文公彻底消除了公族作乱的隐患,就要开始他的称霸之路了。但是问题也来了,想要开创一番伟业是需要人来完成了,他觉得自家人没一个好人,那自然只能扶持有“好人”的外姓家臣。晋文公扩建三军,创六卿制,史称“三军六卿制” “三军六卿制”是指:晋文公把原来晋国的上下两军扩编为上中下三军,每军设将、佐各一名,依次为中军将、中军佐、上军将、上军佐、下军将、下军佐,其中中军将为正卿,执政晋国。六卿出将入相,辅助国君掌管军政大事。 六卿采用世袭制,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轮流执政。在晋国发展过程中,“六卿”基本由狐氏、先氏、郤氏、胥氏、栾氏、范氏、中行氏、智氏、韩氏、赵氏、魏氏等十一个世族把持。 ![]() ![]() ![]() 晋文公所创的“三军六卿制”其实相当于分封制的翻版,在这一制度下,他团结了晋国几乎所有的世族力量,造就了他的霸业,也奠定了晋国持续称霸的基础。以当时来看,的确是无比高明的决定。 最起码,在晋文公之后的连续几任国君,整整维持了一百多年的霸主地位,直到晋悼公时期达到最巅峰。在整个春秋时期,晋国始终以巨无霸的姿势俯视群雄,一超多强,绝无虚妄。 在前面文章中有说到,分封制的优越性在于:在生产力水平达不到管理大片区域的基础上,分封制就相当于让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做强,达到利益最大化。晋文公的“三军六卿制”也是同样的道理。 但是,分封制必然会造成诸侯混战,晋国的这一套制度也必然会导致卿大夫之间相互征伐。更致命的是,晋文公还埋下了一个巨大的隐患。 他把三军军权全面外放了! 在他之前,晋国虽然只有上下两军,但基本惯例都是国君掌管上军,太子掌管下军。所以哪怕晋国经历了上百年的内乱,大权始终不会旁落,乱了上百年,地盘还越打越大。 晋文公的这一举措就意味着在他和他之后的历代国君,想要牢牢掌控权力,能依赖的只有国君本人的能力和卿大夫的忠诚。 而人心往往是最不可靠的东西。 毫无疑问,晋文公是这个时代最出色的天才,他几乎一生都在遭受各种政治迫害,却能始终坚持初心,心怀大志,以诚待人,以信取人,得到了追随者的衷心拥护,在历经磨难后,在人生的最后十年依然不改其志,他知人善任,心胸宽广,不仅有雄心壮志,好有与之匹配的权谋手段和坚韧心智,终于以高龄成就一番伟业。可敬! ![]() 但有时候历史就是这么荒唐,我们一直在总结前人的教训,也在不断的吸取历史教训,但往往在吸取教训的同时又会犯下同样的错误。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当晋国开始小宗继承大宗,就必然会导致公室之乱,后继者想要解决内乱,对公族成员就几乎不会再有信任可言,当晋献公开始了屠杀亲族,又何尝不是开启了一条无终止的杀戮之路。幸而晋文公横天出世,终止杀戮,然当他在总结人生时,又无可避免的开启了另一条把家业带进万丈深渊的道路。 因果报应,屡试不爽!人性啊! 回顾现实,也许很多事我们从一开始就错了。可是人性就是很搞笑,当我们想要纠正错误的时候,是否又会因为偏执走上了另一条错误之路? ![]() 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许我们对人对事应该多一些宽恕,少一点抱怨愤怒。今天很多人常讲讨厌被“道德绑架”,可是反过来想想,当我们要求别人不要“道德绑架”的时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道德绑架”? 历史真的很荒唐,所有人都知道历史中蕴含大智慧,可是又有谁真的能从历史中有所收获呢? |
|
来自: mynotebook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