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技股生命周期定价逻辑

 传承专家老杨 2023-02-10 发布于广东
 《中美科技股轮动框架与投资实践》@中银证券|来源
王君;徐亚|作者



不同于传统行业的生意模式内核,需求决定供给,科技公司生意模式的本质是由(研发产生的)供给(新产品/新服务)催生出的新需求。
根据新供给催生的新需求(营收盈利快速提升斜率)将科技类公司全生命周期划分为:A 孕育期—B 成长期—C 成熟期—D 衰退期。

更为重要的是思考其生命周期阶段所对应的背后定价机制变迁。



图片

科技股生命周期定价逻辑

A 孕育期科技股定价逻辑——主题投资。

对于孕育期科技股而言,研发投入转化为现象级产品还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也无法快速提高新产品渗透率,并带动营收盈利增长,对于中短期没有营收盈利支撑的科技股而言,此阶段更适宜将相关公司纳入主题投资范畴,此阶段的产业政策是关键驱动力,定价特征为近端估值的迅速扩张/收缩。对于仍处于孕育期的科技股而言,也可以分为早中晚期。

B 成长期科技股定价逻辑——戴维斯双击。

对于成长期科技股而言,其从 A 迈入 B 的临界点在于研发投入转化的新产品/新服务开始逐渐具有市场竞争力/经济可行性,对原有需求和消费者心智开始 有效替换和占领,需求逐步走向高速增长,渗透率迅速提升并带动企业营收盈利增速保持高斜率,这一阶段的定价特征是次年 g 高增带动第一阶段折现值提升,同时市场对于复合 g 展望乐观,第二阶段现金流加速折现到现值,个股及细分行业呈现出高增速高估值的 Beta 行情特征。

C 成熟期科技股定价逻辑——(周期成长)需求侧波动+供给侧集中度。

对于成熟期科技股而言, 其从 B 迈入 C 的临界点为此前推出的新产品/新服务渗透率达到较高分位,营收盈利仍然高增但增速斜率逐渐下行,需求侧在度过内生的高速增长后,更多受自上而下的宏观景气度影响,而供给侧的集中度提升程度决定了龙头公司是否能完成中周期穿越,实现强者恒强。

D 衰退期科技股定价逻辑——次年 g 定价。

稳定或者衰退阶段的定价特征为投资者不在给相关公司第二阶段予现金流折现,近端保持低估值,股价波动更多由第一阶段次年 g 所定价。


图片

图片

逻辑导图与拆解


图片
版权与风险声明
本文引用了其他著作权人的原创内容或图片,部分引用未取得授权。本文部分编辑了其他著作权人的原创内容,可能存在对原内容的曲解。本文仅为内容的分享,无任何商业用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公众号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