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亲民的小馆子

 介子平 2023-02-10 发布于山西
单位换址,每至一处,首要探看者,必是周匝的小馆子,此事与格局无关,毕竟民以食为天。好在几处住址的巷子里,多是人来人往,烟火气十足。
冬日,一个砂锅,一碗白米,即便小砂锅,比我的脸还大,一人怎能吃得下,可有时竟叫不到共餐之人,只好要个临窗位置,边吃边晒背取暖;夏天,一碟凉菜,一瓶啤酒,后来下达禁酒令,酒场上,啤酒不算酒,单位里,啤酒也是酒,遂改饮汽水。我理解的冬曝其日、夏濯其泉,转换至餐桌,便是如此对应。
在满洲坟办公时,吃一家写一篇,并在当地晚报上发一篇,姑且算作以文养文。一次又到“老白包子铺”用餐,老板猜是我写的,核对后便要免费,自是坚决不从,以后也就不再上门,免得尴尬。    
所谓亲民,首在口味。家常便饭,本地味道,尚可提请个性化需求,比如炒菜油小点,煮面时长些。时风流转,无奈一直保持先前的口味,味觉基因使然。主勺师傅与我同龄,不很像生意人,先有食欲,才有美味,菜谱里没有的乡土美食也能做出,且就是期待中的那种。某次坐定,特意端上一碟芥辣丝让我品尝,说是他老婆腌制的,供家用而非卖。以前我母亲手脚利落时,年年做此菜,其讲究火候,炒过了蔫,炒欠了涩,存放也需适当温度,如何恰好,只凭经验。穿西装,销售员,穿旗袍,服务员,这里没有专门的跑堂,老板既掌勺,又端菜,一袭围裙,不干不净。饭后且会主动端上一碗面汤,让人感到你还生活在既往。除白天在自家店掌勺,晚上还要去麻将馆做便餐,他说累倒是不累,就是耗时。 
再则,氛围亲民。或夫妻店,或亲友店,几张桌子,桌上放头大蒜,顾客多时,马路边还可勉强支撑几张,因为认识城管,也就睁只眼闭只眼。边做边征求意见,边吃边告知想法,有意者还可私聊。一段日子不来,又换了招牌,看来意见也不得随听,会乱了阵脚。可亲可近的小馆子,一如有情有义之人,不常遇见,遇见便不舍得轻去。虽是时而见面的同事,真能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的机会并不多,相约而来者,也都是楼里说得来的几位,人世间的人情世故,总离不开餐桌,然时下惜恋旧时光的老派男人,眼见越来越少。人皆环境塑造,什么样的环境搭配什么样的心境,什么样的心境营造什么样的语境,在此多是不过脑子随口而出的话题,朝章国故,信手拈来,俚言土语,咳唾成珠,小馆子用餐,一定意义上属解压消费。凡膳皆药,药食同源,此药专疗不快。重奢华,求丰盛,讲排场,大饭店的排场,流光溢彩,繁花似锦,适合招待场面上的人物,女皆一吃就饱的闺秀,男皆只喝红酒的绅士,此间言语多华少实,语调近朗诵腔,生怕错敬一位,词似近讲话稿,生怕错说一句,时有伏甲设馔、掷杯为号的错觉。
还有,价格亲民。顾客尽可大胆点菜,主家不敢漫天要价,至于酒,多为高粱白、二锅头之类的村酿,包装简陋,价格低廉而不降品质。大饭店追逐高利润,大众菜品多已被菜谱剔除,即便有,价高咋舌。非不为也,实不能也,贫者士之常,进大饭店一次,抵得上下小馆子十回。久而久之,衡量物价的高低,便不自觉地以小馆子的价格尺度为对接。
虽近退休,在意者仍不出衣食,这一关注,竟几十年未曾改变。定位平民阶层的小馆子,摸透了如我这等底层人士的心思,好吃又没钱,好喝爱面子,吃完便走,不用洗碗。驴走磨道,循环往复,一日的奢侈,尽在这顿饭里。每天有了这顿饭,日子便不会过的只剩工作,而忘记生活,失去乐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