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沉默的力量 - 最现实的人际关系!(都是代价)

 mynotebook 2023-02-10 发布于湖南

正月十五了,这个年很有意思,又完成了年过五旬的自我教育:人出生后一两年学会说话,但是要用余生学会闭嘴。

自媒体时代,人们踊跃表达,为了名利或者某些高尚一些的理由。但是表达总会出问题,因此有古语: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人际交流的一些看法

1. 说话要慢。薄嘴唇、快语速在古典“人物品评”里不是什么好评论。急于表达而语无伦次的毛病伴随着大多数人一辈子,我深受其害,但是屡屡掉进坑里。有时候只图自己痛快,对不相干的人讲了太多,暴露了自己的内心。袒露内心是分人群的,我们绝大多数都不是身心合一、自我与世界和谐的大成心智之人,所以“逢人只说三分话”的古训永远是有道理的。

很多事情,宁可藏拙、不要弄巧。没想清楚的事情,就保持沉默。沉默的力量,往往大于想象。容易口舌弄巧的人,往往是因为立场不坚定。我自己就是这样。

2. 长期人际关系是一种等价交换。舍得被称为智慧,就是懂得先舍后得的一方在主动付出,等对方的反应再决定如何进行“人际交易”。越成长越会发现,过去的亲人朋友也越来越话不投机,渐行渐远。很多老朋友,在正月十五发来格式化的问候,似乎也只能虚应回一下,再也没有更多话了。所以,年龄越大,越对能聊天的人重视。毕竟不是当年少年春衫,讲究的是曾经的交往。几年前有些经常上自媒体热度榜的商业大佬们经常说,只有不断发生交易的人,彼此付出过的人,才值得在未来继续交往。这话不好听,却是“小人之交”通向“君子之交”的必然。

Image

3. 听、听、还是听。聆听大于述说。自媒体时代大家都在表达,争夺聆听者和观众。一对一的人际关系中,如果觉得跟谁处得来,那么多听她或者他说。每个人心目中最好的朋友和伴侣就是喜欢听自己述说的那个人。一个好的听众,会让双方之间关系很舒服。舒服就是在听的时候不断引导,让表达者痛快表达、直抒胸臆。实际上,大多数日常谈话都是各说各的,粗暴抢话、打断对方,让话题偏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和内容。

4. 听吐槽,就是分担痛苦。恩斯特·云格尔说过:告诉我你和痛苦的关系,我就会说出你是谁“。这话也适合人际交流。有一种交际高手,可以从聆听中发现和理解对方的真实想法和需求,让人用舒服的方式、不声不响地解决问题。这种人不但在生活中,在社交网络中也容易获得信任和拥趸。影响力能正向激励,形成良性循环。不花言巧语,而是认真聆听,理解对方的吐槽,就能理解对方的真实需求和各种难言之隐。我们会不经意在诉说痛苦的吐槽中展示真实的自己。认真听别人的述说,不是讨好。讨好会弄巧成拙,让大家难受。

5. 社交媒体讲究短小精悍,因此有很多沟通失败于欲速则不达。不要臆想目的快速达成。只要求快,就要用很多工具,给对方压迫感。压迫感是最大的痛苦之源。日常说话的语气、用词都要注意避免压迫感。压迫感会让人有想逃避的情绪。强扭的瓜不甜。

6. 着急的人需要付出更多代价。施加压力的一方往往是希望给予达成某种目的的一方,他应该付出更多代价。如果这个人是你,也要做好准备。有一种人格被称为讨好型人格。这种人格的人容易感知压力,并主动做出让步,方法是牺牲自己和讨好。这是人际沟通常见的现象,也是普遍存在的情况,这导致了强势者机会更多。很多时候,不要着急,因为着急也一块儿过年。这不,在时间的刻度上,大家是同一把尺子。

新年决心

新年总要有点想法。时间刻度表上需要有一些标记。以上,是自己给自己的勉励,是自省也是新的出发。

祝愿大家正月十五吉祥。新的一年,新的气象,所得皆所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