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高中生会不会学习的唯一标准是?

 小头巾 2023-02-11 发布于河北

高中学习----学贵在悟

“悟”说简单点就是用心去体会和思考

这样说

你可能还是有点蒙圈

那么

一个高中生怎样做才算会学习呢?

认真听课不走私?

独立完成作业不作弊?

这两点是初中就该养成的品质和习惯

一个高中生若还限于此

那你的学习行为就太幼稚了

绝对成不了一位成绩优秀的佼佼者

不过说句悲哀的话

还有好多的高中生连着两点也做不到

希望你家孩子不在此列

不绕圈子了

一句话

一个高中生只有“会复习才叫会学习”

复习的过程就是你自己去“悟”的过程

“复习”是个往复循环的复杂过程

第一“当天复习”

学了一个新知识

做作业

有问题问老师

有遗漏翻翻书

做完作业重温一遍

把疑难杂症、典型题例做出初步整理

这都算是当天的复习行为

第二“单元复习”

不管哪一个学科

几乎都是分单元教学的

一个单元学完了

就要及时、严肃地进行复习

把知识点系统化

既然归在一个单元里

知识点之间一定自成体系

有内在的逻辑联系

还要配上典型例题

这些例题可能是老师讲过的

可能是你自己课外做的

也可能是你曾经错过的

只要典型

正好能深挖某个概念

或者正好集中某种解题方法

就把它摘录在总结本上重做一遍

重做一遍

注意不是“抄一遍”

可能你要说了

我哪有那个时间啊

在此

我要说一句名言“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总是有的”

另外

一定要做学习的有心人

做时间的主人和高人

比如周四数学正好学完一单元

那么周四周五的业余时间就都安排数学这一单元的复习

到周六可能物理就完成一个单元了

又安排物理的单元复习了

第三“章节复习”

当一章学习完了

就要进行这一大章的大复习了

把单元的复习本完全覆盖

重新来过

因为此时的你站的高了

有了新的想法

不要怕重复

一道题重做一遍

还是会有收获的

首先还是把知识点系统化整理

找见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

使他们在你的大脑中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接下来典型例题

典型例题的来源还是你平时学习中积累的

重做一遍

重做一遍

而不是抄一遍

咱不是神童

做不到过目不忘

只能翻来覆去的复习

温故才能知新

章节复习总结的完成

你单元复习时做的总结就可以废掉了

千万别说

早晚还要废掉

我不要做了

不是的

写一遍有一边的作用

而且你也不是完全重复啊

肯定有提高

这是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第四“阶段性复习

我的第四步是个时间概念

一到寒暑假

就把一个学期学习的内容系统完整地复习一遍

配合着做作业

经过一学期的学习

有些概念你沉淀的更彻底了

也理解的更透彻了

此时再做总结就更高屋建瓴了

在此插入一句话

高一前的暑假也就是初升高那个暑假

可以以先修为主

其他的所有假期都应该以复习为主

这是经验

宝贵的经验

我们家两代人的经验

你不要失败了受了教训才想到别人说得对

经过一假期的复习

你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肯定

百分之百

就像我家孩子

当初在正定中学读书

高一上学期一直是十几名的成绩

经过一个寒假的复习

高一下学期一开学就进入了前十

而且永远保持在了前十

一直是八九名的成绩

所以说一个假期的复习

对一个孩子来讲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提高

还有学习能力的提升

又经过高一升高二那个暑假

六十天的自我封闭式复习

开学后

飞进了前五

这是我们家活生生的例子

我当年也是如此

那个时候课辅少

自习时间多

几乎完全是自学

我就自己向高三已经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借书

每一科都有两三本辅导书

第一本全做

第二本用不着全做了

一看就会的类似的题秒删

用做的也就百分之三十

第三本连百分之十也不到了

这些宝贵的素材

都是我做总结的宝贵资料

每一科

我都有几个大本的总结本

光数学科

我记得有好几个本子

函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

到最后

一部分一个大本子

这是我复习过程的最后精华

是几次三番覆盖碾压后的结晶

到高三的最后

成了我自由复习的神器

也可以这么说

我这样的人

最大的长处就是会学习了

会学习也爱学习

说一千道一万

对高中生来说

浓缩成一句话“会复习才叫会学习”

仅仅听课、做作业、改错那还是幼稚的学习行为

愿您战胜千军万马独领风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