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雄厚的经济基础是书法世家形成的物质保障?

 一言之美 2023-02-11 发布于北京

【小知识】

自商鞅变法后,土地实行私有制,到了汉代初年土地集中在少数贵族的手里,造成了“富者田连阡陌,穷者无立锥之地”的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土地兼并现象更是严重,一方面是在九品官人制以及门阀士族制度的影响下,使得士族手里特权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战争使得南北迁移现象频发,大批土地得不到耕种,间接为贵族世家获得大量土地提供有利条件。这一时期,出现田园经济,即世家大族的田园中有大量的农民为之进行劳动,这就造成人口聚族居住,“馆舍布于州郡,田亩连于方圆”。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家族为单位聚居的现象则更为普遍。因此,土地兼并的出现促使家族聚居严重,也延续和维持了世家大族的发展,使其家族发展更具稳定性和传承性,土地的集中利用也为这些家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直接促进家族教育的发展。

琅琊王氏素有“中国第一豪族”的美誉,在汉唐时期共产生了600多位历史文化名人,这其中有92位宰相;而在南北朝时期,据统计,琅琊王氏五品以上官员高达161人,占同期全国官员总数的9.1%;琅琊王氏的始祖王吉是汉代一位著名的学者,勤奋好学,锐意进取,《汉书·王吉传》记载王吉和他的子孙“皆好车马衣服,其自俸养极为鲜明,而亡金银锦绣之物。”他的儿子王骏和孙子王崇都走的是读书仕宦的路子,位至三公。

其后代王祥,著名的“卧冰求鲤”的孝子,在曹操与司马懿交锋的时期,取得了崇高的政治地位。王祥的族孙王戎、王衍、王敦、王导在两晋之际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经过了八王入乱、外族入侵、衣冠南渡、东晋建国,琅琊王氏一跃成为第一豪门,达到了顶峰,出现王羲之、王献之这样的书法大家,王氏家族虽到后代有所衰落,但王导的子孙,从东晋后期一直到南朝也是世代簪缨,与皇室联姻,与世家大族通婚,一直保持着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地位。无怪乎羊士愕咏出这样诗句:“山阴路上桂花粗,王谢风流满晋书。”

文◎孙晓宇(硕士研究生)

附·王羲之书法尺牍《疾患帖》

释文:“疾患差也,念忧劳。羲之顿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