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海”的味道

 弘净 2023-02-11 发布于河北

□朱文通

新中国成立后,渤海湾山东东北部、河北沿海一带,口语中曾流行着一个词“苦海沿边”。令人深思的是,这个词语能否写作“苦海盐边”呢?“苦海沿边”当中的“沿”字,从口语到书面文字,似乎有着不同的写法。

我的家族世居山东诸城,明初迁至山东无棣。我生长在沧州,自幼听惯了“苦海沿边”这个发音,并且铭记在心。殊不知,这个词语亦可写作“苦海盐边”。实际上,不少人都是这么写的,比如,山东滨州套尔河两岸盐碱地遍布,常年寸草不生,当地人称之为“苦海盐边”;河北海兴县也属于“苦海盐边,地碱水咸”的地方;再如,“苦海盐边一精灵,驴驹显圣指迷津。踏出金光生财道,人间绝路可逢生”,这一诗句中所描述的正是位于天津塘沽南部的小渔村——驴驹河,相传“驴驹”就是八仙中张果老的坐骑。

有次参加活动期间,河北盐山一位学者谈到,他认为“苦海盐边”是正规写法,就是海边苦咸的意思。盐咸对苦涩,大海对边岸——正好。“苦”和“沿”,则难以对应。

更为重要的是,“苦海盐边”更符合当地的社会生活。渤海湾山东东北部、河北沿海一带,自古以来,老百姓就靠晒盐为生,灶户设灶煎盐,世代相传,比比皆是。925年,曾设置“芦台场”,后改为“长芦盐场”,属于中国四大盐场之一,海盐产量全国第一。

雪白的食盐,堆积如山,远近畅销,还有专门为明清两代皇室生产的“御贡盐砖”。自古以来,食盐由官家专卖,盐商盘剥发财,而盐户的生活却极为艰难。如此,也就不难理解所谓“苦海盐边”,就是晒盐的地方,铸就了渤海湾沿海老百姓,特别是盐民世世代代的谋生之道。

有趣的是,四川省有一个“盐边县”。1909年,四川曾经设盐边厅。1913年,又改为盐边县,此后沿之。盐边县的设立,和四川盐源县等地产盐有关,且“盐边之地”距离盐源治所十分遥远。从盐边县得名的过程,也不难发现,“苦海盐边”这一写法更加合理,更具趣味性。

如今,沉重无比的“苦海盐边”早已成为遥远的过去。随着制盐技术现代化,再加上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日益深化,渤海湾早已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现代景象。还是让“苦海盐边”的真实韵味,永藏历史的深处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