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宋诗100首,每一首都值得阅读和收藏(三)

 自然田野 2023-02-11 发布于云南

2023-02-06 13:59·品诗赏词说文谈史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纵横恣肆,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称“宋四家”;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2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此诗前两句描述了庐山不同的形态变化。庐山横看绵延逶迤,崇山峻岭郁郁葱葱连绵不绝;侧看则峰峦起伏,奇峰突起,耸入云端。从远处和近处不同的方位看庐山,所看到的山色和气势又不相同。后两句写出了作者深思后的感悟:之所以从不同的方位看庐山,会有不同的印象,原来是因为“身在此山中”。也就是说,只有远离庐山,跳出庐山的遮蔽,才能全面把握庐山的真正面貌。

近代·陈衍:“此诗有新思想,似未经人道过。”(《宋诗精华录》卷二)

22.《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是北文学家苏轼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赞美西湖美景,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第二首对西湖景色的多样性进行全面描写概括品评,以西施之美比喻西湖之美。尤其是其后两句,被认为是对西湖的恰当评语。

近代·陈衍:“('欲把’二句)遂成为西湖定评。”(《宋诗精华录》)

23.《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北宋文学家苏轼惠崇的《春江晚景》所创作的组诗。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

清·纪昀:“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24.《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这首诗作于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是作者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二句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凌霜的气节;后二句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困难只是一时,要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此诗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宋·胡仔:“曲尽其妙”。(《苕溪渔隐丛话》)

25.《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沈沈。

此诗前二句写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诉人们应珍惜美好的光阴;后两句写富贵人家轻吹低唱,在良宵美景中尽情享乐的情景。全篇语言明白如话,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26.《和子由渑池怀旧》

【宋】苏轼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此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前四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把人生看作漫长的征途;后四句照应“怀旧”诗题,以叙事之笔,深化雪泥鸿爪的感触。全诗动荡明快,意境恣逸,是苏轼七律中的名篇。

清·纪昀:“前四句单行入律,唐人旧格;而意境恣逸,则东坡本色。”(《始己评苏诗》卷三)

27.《有美堂暴雨

【宋】苏轼

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

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

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此诗生动地展现暴雨由远而近、横跨大江、呼啸奔来的壮观景象。首联非常特征地写出了雨前一刹那的气氛,在拨不开的浓云堆积低空的时候,一声炸雷从云中钻出来了,预示暴雨即将来临;颔联三句是想象,四句是亲见;颈联二句具体写暴雨,把西湖比作小小的金樽,把急雨比作羯鼓声;尾联写观感,突发奇想,联想到李白故事。诗如写生画家即兴挥毫,临摹自然实景,展现大自然的壮丽雄伟之景。

28.《琴诗》

【宋】苏轼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

此诗仅用两句反问,说明离开人的弹奏,琴本身不能发声;离开弹奏工具,人的手指头也不能发声。只有当人的手指头作用于弹奏工具时,才会发出悦耳动听的音乐。这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即世间万事万物都是互相依存的。人不能离开物,物也不能离开人,只有人和物的有机结合,才能创造生活,创造世界。全诗简单明了,言简意赅,反映了宋代哲理诗的主要特点。

近代·陈迩冬:“写出了哲理,有禅偈的机锋,似儿歌的天籁。”(《苏轼诗选》)

29.《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此诗前二句写春末夏初梨花盛开、柳叶飘飞的情状;后二句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惆怅以及对美景易逝、人生短促的感叹,从中流露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情感。全诗语言质朴,涵蕴深沉,引人深思。

清高宗:“浓至之情,偶于所见发露,绝句中几与刘梦得争衡。”(《唐宋诗醇》卷三十五)

30.《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此诗首联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颔联写董传倦于从师学礼,忙于温书应考,表明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颈联用两个典故鼓励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选婿车”包围而眼花缭乱;尾联承上继续鼓励董传,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全诗蕴藉含蓄,巧于用典,层层交织着董传粗衣在外而经纶在内以及贫困窘迫的情状与作者美好的祝愿之间的种种矛盾,造成强烈的反差,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清·高步瀛:“(首联二句)飘然而来,有昂头天外之概。”(《唐宋诗举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