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人的顶级魅力,懂规矩重老理儿,这才是真正的老北京精神!

 黑龙江波涛 2023-02-11 发布于广东

说起北京人的魅力,可能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但可以总结成一句话,那就是懂规矩,重老理儿,在很多网友的心中,北京城一直都是一个充满情怀的城市,从胡同大杂院到故宫,随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格调,北京城的确有很多标签儿,如果说包容,热心肠儿是北京人的性格,那么守规矩则是北京人的魂!

文章图片1

所谓的老北京精神,体现在了北京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但规矩二字,究竟有多重要,外地人永远都想象不到,一个您字儿,可谓大有学问,今儿就围绕'您’来聊聊北京人的魅力。

文章图片2

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打小儿就受到了老家儿的耳濡目染,不论到哪儿,都会把规矩放到第一位,对北京土著而言,小时候上的第一堂课并不是在校园,而是在自个儿家里,毫不夸张的说,不懂规矩,老家儿连门儿都不让出,尤其针对于生活在胡同大杂院的北京孩子。

文章图片3

家里必教的一堂课是'叫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北京人相当重视彼此的称呼,出门儿见人一声儿不吱,回来就得挨顿胖揍,碰到胡同里的长辈,必须得主动言声儿,最常见的就是大爷,大妈,过去在胡同生活,见天儿都能听到这样的对话,每次听心里都暖暖的。

文章图片4

哟,大爷,吃了吗您?这么早干嘛去,得空上家来啊,临走时还不忘说一句'回见您嘞’听着给人感觉倍儿亲切,尽管现如今绝大部分的北京人都住进单元楼里了,但北京人并没有因为时代而改变。

文章图片5

碰着自个儿的熟人,依然会主动打招呼,您这个字儿是个细节,同时也是北京人讲理儿的最佳表现,算得上是咱特有的一种京味儿文化,其中蕴含着人情世故的大智慧,只要一张嘴,您这个字儿先出来,北京人就听着顺耳,心里那叫一个热乎,但在其他城市,只有对陌生人或者比自己年长的人才会称呼为您。

文章图片6

也正是因为如此,很多来北京打工的北漂儿,都以为北京人太虚荣,总把'您’这个字儿挂在嘴边儿,要知道,您这个字儿在北京,是一种最基本的尊重,它不论辈分,哪怕对方比自个儿的岁数小,也同样可以称呼您,网传有这么一个段子,老北京人帮子女带孩子,小孙子又哭又闹,老人实在没辙,来了这么一句'您别哭了成不成’

文章图片7

看似只是一个简单的插科打诨,但却突显出了北京人对老理儿的重视,对别人来说,您可能只是简单的一个称呼,但对北京人而言,这是一种习惯,有句老话说得特别好,不能跟长辈面前扯'你我他仨’这样只会显得自个儿特别没有教养,满世界散德行,丢的不光是自个儿的脸,父母也会跟着一起被戳脊梁骨。

文章图片8

如果要让老北京人认为'缺家教’的话,这家大人对孩子的教育一定存在很大的问题,更何况'您这个字’一说出来,瞬间就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除了在胡同家门口,上班儿,上学也是一样,打听道儿,您得学会先叫人,然后再表明自个儿的意图,北京人最忌讳别人问路,一上来就是一句'嘿’

文章图片9

在电影《老炮儿》的开头,郭京飞客串了一个路人,看着男主六爷之后,什么称呼都没有,更没有喊您,直奔主题,只见六爷都懒得搭理他们,意识到自个儿没礼貌后,喊了一声大爷,结果被六爷怼了一句'出门前,家大人没教你怎么叫人?你看我像你大爷吗?’本以为问不出个结果,但到胡同口,六爷还是告诉了他们新街口的正确方向。

文章图片10

这是电影中的情节,带有一定的戏剧化,主要是为了让六爷的人设更加鲜明,而在现实生活当中,真要像他一样,横冲直撞地找北京人问路,还一句客气话都没有,北京人就算知道怎么走,也不会搭理您。

文章图片11

除此之外,们儿也是常见的一种称呼,同龄的男孩都互叫'哥们儿’女孩则是姐们儿,听着远比闺蜜,知己这些词儿热乎儿,当然了,最常见的就是爷们儿,这仨字儿,更是一种北京城的爷文化,一般都是岁数大的常说:爷们儿,嘛去呀,而岁数小的千万不能管长辈喊爷们儿,因为这样叫,彻底乱了辈分。

文章图片12

二: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在北京人身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以上所讲的叫人,只是老北京规矩当中的冰山一角,真要细化老北京规矩,可能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吃饭有吃饭的规矩,串门儿有串门儿的规矩,凡事儿都有一套行为守则,有句老话叫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儿。

文章图片13

简单举个例子,拿结婚来说,您家办喜事儿了,得至少提前三天,把请帖送到亲戚朋友,街坊手中,这表明了您的诚意,以及尊重,对方一般情况下,都会应下来,如果提前两天,突然来这么一嘴,就得找个适合的理由解释一下了。

文章图片14

否则会让北京人心里犯嘀咕,如果自个儿没安排其他的事儿,也会答应下来,但如果当天说的话,性质就完全不一样了,用北京话说,没您这么办事儿的,想起我来了就现提溜儿,这不就是典型的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吗,把人家当什么了?

文章图片15

甭看都是生活当中,一些不起眼儿的细节,但它能体现一个人的教养和格局,随着时代的变迁,很多老北京规矩如今已经被年轻人淡忘了,最典型的就是'怹’这个字儿,一个他一个心,不是北京土著的话,可能压根儿听都没有听说过。

文章图片16

简单来说,这是北京土语中的第三人称,说白了就是'他’的尊称,常用在长辈的身上,之所以会被慢慢淡忘,跟当下的主流媒体有直接的关系,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电视台彻底抛弃了北京土语,为了迎合新北京人,说起了普通话,甚至还上演了不少闹剧,把前门说成前门儿,笑喷所有北京土著。

文章图片17

但作为一个北京人,很多老规矩,老理儿都不能丢,它不仅蕴藏着为人处世之道,同时也透着人与人之间的美好,也就是大伙儿常说的人情味儿,做人办事儿,咱得讲规矩,而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北京精神,北京人的顶级魅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