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组优秀文章荐读】张海蕴∣从生活化表达走向学术化表达

 豫北闲人原创馆 2023-02-11 发布于广东

从生活化表达走向学术化表达

中山市华侨中学∣张海蕴

从教十余年,我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学生成绩方面,阅读的书籍也是围绕自己的兴趣,比如古诗词及周边书籍。写作也是如此,小说散文诗歌都尝试过。倘若不是因为评职称需要论文和课题,恐怕我的教书生涯会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或者如许多同行那样仅仅为了评职称发表两篇论文之后依然故我。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生活节奏,习惯了日常化生活化的话语体系,虽然也曾因为别人发表教学成果而生羡鱼之情,但那些晦涩难懂的教育学理论著作却让我望而生畏。那么,如我这般身处一线的教师除了教学之外为什么还要提升自身学术表达的能力?除了功利性需要,我在吴欣歆教授的这本书里找到了满意的答案。

首先,学术表达是教师提高专业认知、发展学术逻辑的科学方法。学术表达是教师借助学术逻辑分析对学科本体知识、学科教学知识的实践性呈现。从生活化表达上升到学术性表达有助于教师从经验、感性的重复性教学行为走向理论、理性的创造性思考。现在的从教者都是经历了系统的大学本科教育,很多还是经历了严格学术训练的研究生,大家在学科知识方面都是专业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教过几轮之后,如果没有对学科本体知识和教学实践经历经过思考、提炼和语词化表达,那么对于教学过程中重复出现的问题就无法做出独特的解答。比如我对《苏武传》一文的教学就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触动到写作的过程。原来的粤教版教材也选过这篇文章,最初的教学方式就是将重点放在疏通字词句等文言知识方面,人物形象的分析是一带而过,是典型的言文分离,而我自己对这篇文章的认知也是很肤浅的。后来的教学略有改进,就是把对人物的分析也提升到同等地位,因为想提醒学生积累课内写作素材。再后来在统编教材中再次邂逅这篇文章,反复研读课文,并下载和通读了大量的研究论文,才发现了这篇文章的精妙之处。比如文章剪裁写作素材之手法独到,善用对比手法来凸显主要人物的形象,等等。于是从文化本位的角度写了一篇反思本文教学设计的论文,加深了对该文的认知,也为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可能。

其次,学术表达是沉淀实践成果、实现转化与推广的合理路径。从教多年的老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如果能通过学术话语及研究逻辑表达出来,不仅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也能惠及后人。有些老教师一生勤勉,教学成绩突出,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拙于表达或者没有学术表达意识,那些丰富而鲜活的经验就随着自身的退休而烟消云散,实在是一件十分可惜的事。再看看那些名师,他们从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中提炼出个性鲜明的教学见解,这些见解是他们对长期教学实践的理论化和结构化认识和凝练。比如董旭午提出了“生活化语文教学法”,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与生活相融通,教与学的方法、过程、环境、体系、课程等全部生活化的语文教学。围绕这样的教学主张,董旭午创建了“生活化课堂教学基本范式”和“生活化语文教育场”。为了论证自己的教学主张,他还写了大量的教学案例,出版了多部教学专著。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多年来对课堂的观察和思考,这些新颖的教学主张也对同行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再举一个小例子,程翔老师在《我的课堂作品》这本书中就提出了写作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构篇方法即脉络句训练法,这种训练法不仅被我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还被我引入写作教学指导学生谋篇布局。因此,一线课堂是个丰富的大宝藏,只有善于观察和思考的有心人才能满载而归。

第三,学术表达是教师保有研究状态、增强职业认同感与获得感的有效策略。作者说:“教师应该成为这样的研究者:借助研究对抗专业发展的停滞、延缓、枯竭,拥有生机勃勃的成长状态,葆有蓬勃向上的生命姿态。”生活中总会遇到职业倦怠现象,有些人教过几轮后就呈现出肉眼可见的疲惫之态,专业成长处于停滞甚至退化状态,而教研论文写作正是对抗这种疲态的灵丹妙药。因为为了写论文,我们要进行教育学理论专著的阅读,这些著作拓展了视野,使我们认识到教育教学的基本原理,进而从以往熟视无睹的教学现象中看到事情的深层肌理,能站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打量我们的日常教学,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反复打磨的教研论文在杂志上发表后的喜悦,让我们更加认同自己的职业和教研之路。看到知网上自己论文的下载量和引用量,被认同的感觉油然而生,也促使自己更认真地写作并将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

总之,对学术表达的认知使我反思自身的教学和写作。从从教之初拼凑网上的课件,到阅读了一系列有关教学设计类著作后可以自己根据课标和教材助读资料来设计教学流程。从只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到阅读教育理论书籍,从文学写作到教研论文写作,虽然起步晚了太多,但还算是终于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认真阅读,勤勉写作,与同志者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