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激、倒藻、氨氮亚盐超标、有害菌增殖、青苔爆发...春季河蟹困境怎么破?

 水产前沿 2023-02-11 发布于广西

连续阴雨对春季河蟹养殖带来的八大影响
  • 文/图 江苏好润生物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李志国

时值二月,眼下河蟹主养区进入集中放苗季,然而根据天气变化趋势来看,本月阴雨天气较多且温度不稳定,早晚温差波动较大,因此长时间的阴雨、变温天气,对我们放苗期或者放苗初期的池塘管理将带来较为严峻的考验,其影响往往体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

应激

连续阴雨并伴随的温差变化,首当其冲的就是容易对河蟹等养殖动物产生应激,这种应激往往产生于水质变化(如:溶氧)及温度两个方面,特别是水清、水浅的池塘,温差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更为明显。应激反应越大,河蟹钻泥、打洞现象就会越明显,尤其是体质差或者鳃不好的蟹苗。因此,连续阴雨或者温差变化大的天气,抗应激工作是必须要重视起来的,尤其是放苗期或者放苗初期。

2

倒藻

连续阴雨天气,池塘倒藻、倒菌现象也会频发,菌藻失衡后水色也会逐步的暗淡、无光泽,严重的甚至出现水浑现象。特别是温差变化大的天气,这种现象会更为明显。

3

氨氮、亚硝酸盐蓄积甚至超标

连续阴雨天气,池塘氨氮、亚硝酸盐也极易出现甚至超标,一般常见于如下几种情况:

1、倒藻频发,菌藻失衡的池塘;

2、雨前不恰当肥水或者施肥过量的塘口,尤其是肥水时只注重肥料的补充,而不重视藻种、有益菌种有效补充的池塘更易发生。

3、温差变化大,池塘返底,特别是淤泥厚的老塘口更多见;

4、溶氧偏低也与氨氮、亚硝酸盐的出现甚至超标息息相关。

氨氮、亚硝酸盐的反复出现甚至超标,均会对河蟹产生急性或者慢性毒素影响,轻者降低河蟹体质,造成毒素累积(特别是肝胰腺),为养殖中后期伤亡(如:水瘪子)埋下隐患;严重的出现急性中毒反应,如撑爪、环爪、生理性缺氧(特别是亚硝酸盐超标时)等,影响河蟹的早期成活率。

4

有害菌繁殖加快

连续阴雨天气也为池塘底部有害菌的增殖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淤泥偏厚的塘口,加之溶氧偏低,有害菌的繁殖就会加快,因此在连续阴雨天气,有害菌的有效防控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蟹苗有黑鳃、磨爪、甲壳溃疡等相关症状的,更要引起重视。

5

水草长势变慢

长时间阴雨天气,水草光合作用减弱,会严重影响水草的营养吸收及相关代谢活动,水草生长速度与状态也会随之变慢、变差,特别是伊乐藻。尤其是水体透明度不好或者青苔、地皮大量爆发的,更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针对性处理。

6

青苔、地皮易爆发

连续阴雨天气,藻类繁殖变慢甚至倒藻现象频发,加之低温阶段,蟹塘水草长势偏弱,水体营养物质极易被青苔、地皮大量吸收利用,造成青苔、地皮的大量繁殖,特别是不恰当肥水或者盲目大剂量下肥的塘口,更会雪上加霜。同时大量的青苔、地皮会反向抑制藻类繁殖及水草生长,导致水体过清甚至水草萎缩。

7

药残降解速度减慢

连续阴雨天气,池塘药残降解速度也会减慢,特别是塘口存在氯残留、有机磷、菊酯等相关药残的,要及时做好针对性解毒工作,并建议缓放苗。

8

底热、返底

连续阴雨天气,特别是温差变化大的情况下,池塘底热、返底现象就容易产生,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方面是降低底部溶氧;再者底热、返底易诱发水浑,特别是淤泥厚的老塘;另一方面底热、返底也会诱发底部残存的毒素(如:氨氮、亚硒酸盐)或药残再次出现,严重的会导致河蟹急性中毒(如:撑爪、环爪等),影响河蟹早期成活率。

本文为“水产前沿”独家稿件,版权合作,敬请联系wx@fishfirst.cn。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