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这些看上去似懂非懂的精神诊断类的名词,大家都有点不是很明白,不好区分。 尤其是影视作品里一再的渲染。所以很多人对“人格分裂”“精神分裂”等认为是一个意思。 我来解析一下这三者: 2、先说“分离性身份障碍”,俗称“多重人格障碍”,也是大家常说的“人格分裂”。在行为和感受上,似乎有一种以上的“身份”,有此障碍的个体可能会说,他们感到自己身上存在一种或更多种不同的身份。有时候,也会感到,他们忽然变成了外部的观察者,观察自己的谈话和行为,且对此无力停止。 当然,每个人可能都会在不同的环境场合有不同的人格状态,比如工作中或跟朋友在一起的时候,这是属于正常范围内的“人格状态的切换”,到不了“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程度。 3、最后说一下精神分裂症。跟上述两个还挺不一样的。是一种精神病性障碍,也是一种大脑的障碍,比起上述两个,精神分裂症的生理因素可能会多一些,也更加难以治愈,只能缓解症状。 精神分裂症破坏了个体对所听到的、看到的东西的思考和理解。简单说来,就是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常见的症状有妄想(比如坚信有人要害自己,认为别人都在针对自己,认为自己有超能力,认为有人钟情于自己,认为自己的某个器官正在腐烂等等)、幻觉(幻听最常见、幻视、幻嗅、幻触等等)、紊乱的思维和言语(主要是发散、跳跃性、没有逻辑的思维和言语)、不正常紊乱的运动行为(比如木僵状态等等)。 所以说,分离性身份障碍是解离障碍中的一类,是一种对自身觉知、自我(人格)、记忆的感受的改变,分离性身份障碍主要改变的是对自我人格这一部分的感受。不属于精神病性范畴。 ps:上述的名词以及一些解释,主要参考DSM-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