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栀子类方及其总结

 花无缺3myj1j3d 2023-02-11 发布于江苏
栀子通过蒸煮之后,提取出的栀子黄素,是古代黄色染料的主要成分,属于天然染料,是茜草科的植物。同科的茜草,即茜草科的茜草,同样用于染色用途,是红色染料。[1]二者均可药用,都有凉血止血的功效。而在栀子中起效的药理学成分,有栀子苷、藏红花苷等等。
在伤寒论中,有一类方以栀子为主,其中栀子豉汤,以烦热而胸中窒为主要表现,属于伤阴热化证,病在上焦。同属此证病在上焦还可见“汗出而喘”的邪热壅肺的麻杏石甘汤,在中焦的“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的白虎加参汤,在下焦的葛根芩连汤、黄芩汤及其加减。若病人“旧微溏”则“不可服”,可能是上热中寒,可用栀子干姜汤治疗。无论是“虚烦”,还是“反复颠倒,心中懊恼”,或是“胸中窒”“心中结痛”,虽然程度不同,但病机均为无形邪热郁于胸膈,故治方相同。与黄连阿胶汤鉴别,前者病位在胸膈,局部病变为主;后者病位在心,精神症状更重。疾病发展到中焦,误下后表热内陷,则见心烦、腹胀满、卧起不安、舌苔黄腻。此时去豆豉,加枳实、厚朴,则变为栀子厚朴汤。可与小承气汤、半夏厚朴汤鉴别。
病情发展至阳明病发黄,属湿热阳黄时,多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治疗。栀子柏皮汤重在清热,苦寒解热药多有去黄作用,加一味甘草调和诸药。主治“伤寒身黄发热”。茵陈蒿汤则治疗湿热并重,尤其治疗急性肝炎的前期有效。“但头汗出。身无汗……小便不利,渴饮水浆”均提示热不能外越,水不能下泄。亦可治“腹微满”,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茵陈丸用于治疗“气淋胪胀腹大”,提示本方可能可以用于治疗轻度腹水。若与湿热相反的寒湿,则可用茵陈五苓散或茵陈术附汤治疗。
到此栀子类方的学习暂时告一段落,有不当之处还请多多指教,欢迎大家共同探讨学习。祝大家上元节安康天官赐福,吉庆有余!

补充声明:
本文及本公众号内容所涉及任何知识,仅供同道交流,不构成任何医疗广告、建议、邀约等,如有不适,敬请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参考文献:

[1]秦辛.传统植物染工艺在国风服装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外国语大学,2022.DOI:10.26993/d.cnki. gslyc.2022.000239.

[2].李赛美《伤寒论》临床十讲/李赛美编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5

[3].经方方证/黄煌编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22.3

[4].胡希恕伤寒论授课笔记/胡希恕,单志华编著—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9.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