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战国时期的战争

 寂寞中快乐 2023-02-12 发布于北京

随着中国社会从春秋步入战国,天下从成百上千个小国家整合为十多个大实体国家,原本分散在各家诸侯手中的土地人口财富,都集中在了少数诸侯手里;原本的战略缓冲空间不复存在,各个大国不得不面对直接残酷竞争的格局。资源的集中使得各国间的战争规模,战争烈度也急剧上升。在彼此不断的激烈攻伐中,如何谋求在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富国强兵,成了各国决策层的首要考量目标。

此时期内,诸国之间的战争纵横交错、纷繁复杂。如不理出一个清晰的头绪来,就无从把握哪些是决定历史和社会发展大势的战争。鉴此,通过分析研究,确定以战国“七雄”的形成、发展、渐次灭亡为主线,梳理在这条主线上发生的主要战争,以此作为研究的突破口。

据上,把战国分为三个阶段,并按照每个阶段的内容所指,梳理确定期间的主要战争。

第一阶段,“七雄”形成时期(前475年至前403年)

主要是从战国时期开始,至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韩赵魏从此脱离晋国独立,政治意义上的“七雄”原型逐渐出现,从此便开启了以七国为主的诸侯纷战。围绕“七雄”的形成,期间的主要战争有:

晋阳之战前455年至前453年,晋国赵氏军与知氏、韩氏、魏氏联军,在晋阳(山西太原西南古城营)进行的城邑攻守战。赵、韩、魏三卿杀知伯而三分其地,从此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

第二阶段,“七雄”渐次兴衰直至一秦独强(前403年至前260年)

这一时期,七个国家间通过一系列战争,渐次强大和衰落。按国家类别,又有其先后顺次。

魏国的兴衰(前403年-前341年)。魏国通过“李悝变法”,成为七雄中第一个兴起的国家,是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期间,其有一战成霸,但也因两次战争使其逐渐衰败。

阴晋之战,前389年,魏军在阴晋(今陕西省华阴市)反击秦军的作战。此役,魏军将50万秦军打得大败,取得了辉煌战果,保卫了河西战略要地,有效遏制了秦军东进的势头。

桂陵之战,前354年至353年,齐军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大败魏军的一次著名截击作战。此役,是齐国进入战国时期后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作战中,孙膑避实就虚、攻其必救等战法,创造了“围魏救赵”著名战例,使强大的魏国受到了重创。

马陵之战,前341年,齐国田忌、孙膑率军在马陵(一说今河南范县城西,一说今山东莘县境),聚歼魏军的一次著名伏击战。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地位。

楚国的兴衰(前341年-前312年)。魏国称霸中原的时间,同时也是其他诸侯国相继崛起的时间。前387年,吴起自魏归楚实施变法,经过楚肃王、楚宣王的休养生息,楚国开始强大;前386年,齐国完成“田氏代齐”后加上齐威王的励精图治,齐国开始复兴并走向强大;前384年,秦献公自魏归秦实施一定改革,加上前356年开始的的“商鞅变法”,秦国开始强大。自魏国衰落后,秦齐楚并立为三大强国。但关键一战,使楚国自此衰败,成为秦、齐拉拢的对象。

蓝田之战,前312年,秦、楚在蓝田(陕西蓝田)进行的一次决定性战争,其实质是秦、魏、韩联盟对楚齐联盟整个战局的一部分,以楚军败退宣告结束。此役,楚失汉中,几乎等于失去了西边的门户,遇秦必败的恶性循环自此开始上演,楚国更是由完全的大国转向了一种混乱和投机;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楚的最后战败正是由蓝田之战开始的。

齐、韩的兴衰( 前312年-前284年)。楚国衰败后,这一时期就是秦齐争霸时期,齐国略占上风。前307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赵国开始崛起。前306年,楚灭越,实力得到一定恢复,但由于楚的外交不定,前301年,齐韩魏在垂沙击败楚军,同年秦攻楚,受到齐、秦两面进攻,再加上庄骄破楚都郢,楚开始四分五裂,从此越加衰落。前298年,齐韩魏攻秦,三年后破函谷关,秦求和。前293年,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韩从此衰败。前288年,秦尊齐为帝,干涉齐灭宋,齐再次攻秦。前286年,齐灭宋,威胁了周围国家,加上苏秦的反齐活动,两年后,五国攻齐,齐从此衰落。

伊阙之战,前293年,秦与魏、韩、东周联军,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市龙门)发生的一场战争。此战,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由大将白起率秦军在伊阙龙门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拒之势向东进击。

燕攻齐之战(乐毅伐齐),前284年,燕、秦、韩、赵、魏五国组成联军,以燕军为主力,燕将乐毅为统帅进攻齐国。两军在济西(今聊城以南地区)交战,齐军溃败;之后乐毅又分兵五路扫荡齐国全境,仅用6个多月,燕军就占领齐国70余城。齐国此时仅余莒和即墨(今平度东南)两城。燕军久攻不下,形成围困的局面。

即墨之战,前284年至前279年,齐,燕。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统率燕军攻打齐国即墨城的一场攻防战争。此役,齐国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但是其实力已江河日下;而燕国亦因此仗由兴盛转为衰弱。

④赵国的兴衰(前284年-前260年)。齐衰后,赵成了东方最强国家,但综合实力和齐相差太远,无法取代齐的影响。渑池之会后,秦赵开始对中原的瓜分,前278年,秦攻楚都郢都,攻占楚半壁江山,从此楚苟延残喘,进一步衰落。前269年,赵于瘀与大败秦军,从此,秦开始集中攻赵,前262年,长平之战爆发,僵持三年后赵由于补给问题加上赵决策问题而失败,损失40万人,从此赵国衰落,秦国独大。

鄢郢之战,前279年-前278年,秦、楚,秦国名将白起率军伐楚,攻破楚国别都鄢(今湖北宜城东南)、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重创楚军主力的大规模作战。此战,秦国获得了楚国大量国土;楚国被迫迁都,国力受到极大削弱。

阏与之战,前269年,赵、秦,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今山西和顺),击败秦军的一次作战。赵将赵奢率军救赵,出奇计,终于打赢了一场原本无法取胜的战争。这是秦很少遇到的一次大挫折。

长平之战,前260年,秦、赵,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发生的战争。赵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

第三阶段,秦逐次消灭六国统一天下(前260年至前221年)

长平之战后,虽然东方国家的几次合纵都取得了部分进展,但对局势影响不大,此时的六国只是苟延残喘而已,除了赵楚还有部分实力外,几乎是待宰羔羊,通过秦与燕的年年打击,赵军疲惫不堪,大批国土沦丧。前259年,秦军乘势包围赵都邯郸,激起了赵人的强烈反抗。赵国平原君家臣毛遂威逼利诱楚考烈王同意合纵,魏国信陵君则通过“窃符救赵”,杀大将晋鄙夺取了兵权。楚魏联军与赵军内外夹攻,大败秦军,延缓了秦国统一的时间。

前242年,秦军攻魏,夺其酸枣等二十城,设东郡;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合纵攻打秦国,被秦军击败,联军转而进攻秦国的盟国齐国,夺取了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西南)。从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先后消灭六国。其中赵由于战斗力强大,秦在除掉名将李牧后才灭赵,楚则由于国土庞大,秦最后派老将王翦用了60万人才灭楚,中途还遭到一次大败。齐国则是多战不利后选择了投降,自此,秦结束五百多年的分裂,统一了天下。主要的战争有:

 邯郸之战,前259至前257年,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赵国守军配合城外魏、楚两军出城反击,秦军大败,损失惨重。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接近20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统一六国的步伐。

秦灭六国战争。前236年至221年,秦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亲政后,在李斯、尉缭等人的协助下,制定“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的策略,采取“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措施,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序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中国自春秋以来长达500多年的诸侯割据纷争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君主中央集权国家。

此外,在战国时期,中原诸侯国,曾先后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发生过多次重大战争,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文化的形成直至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最著名的就是:

赵破匈奴之战。前244年,赵国击破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赵边将李牧率军大规模反击匈奴(今河北、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东部)的重要围歼战。此役,匈奴单于亲率骑兵约10万人深入赵境。李牧开始采取守势作战,经激烈格斗战后,除单于率少量亲卫部队突围逃走外,进犯的10万骑兵全部被歼,声威大振。此后10多年,匈奴不敢进扰赵国边境。

以上,大致是战国时期最典型的重要战争。这些战争,左右着那个时代的进程,决定着历史的脉络,影响着社会的发展。逐次梳理研究,实有必要,实属不易,也难能可贵,定会收益匪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