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找“感觉” ……多年以后 最近有功友说,走功一直做不到自然舒适,腰胯松不下,走功拿劲别扭。感觉练功进入不了状态,得不到应有的功效。 其实,这些功友,练功不是不努力,不是不认真,问题出在不会找感觉。比如自然的感觉,比如,圆、软、远的感觉,比如松、静、沉、柔、和的感觉。感觉找到了,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就很容易进入状态。 比如,松腰松胯松膝盖。先把腰,胯,膝盖紧起来,体验一下紧的感觉,然后,再把膝盖放松,胯部放松,腰部放松,体验松的感觉。这样一对比,紧和松就有区别了,这样就很容易找到腰,胯,膝盖放松的感觉。感觉找到了,就往这个方向努力,经过刻苦磨练,松腰松胯松膝盖是不难做到的。 特别是松胯,一定要找到胯部微落的感觉,这个感觉很关键,走功时,就带着这种感觉,你的胯会一直是松的。有的人找不到胯部微落的感觉,撅着屁股,硬翘脚尖,腰,胯,腿,脚都是紧的。 比如,松膝盖,有的说膝盖弯曲30度,有的说微微弯曲,有的说不超过脚尖,到底膝盖什么时候最放松? 这个靠自己去感觉,先把膝盖绷直,然后,稍微一松,找到膝盖不受力的最放松舒适的感觉。带着这种感觉走功,膝盖一直是放松的。 比如,升降开合,有的功友练了好长时间,就是不知道腰部是如何放松的。 那就先别练功,先找到做升降开合过程中,重心前后移动时松腰的感觉,感觉找到后,再带着这种状态练习升降开合,是很容易进入状态的。 练习手棍的道理也是如此。先找到腰部前后移动,左右转动,上下移动时,腰部的放松感觉,感觉找到了,再把这种感觉带到练功中,松腰会越来越好的。 再比如,自然行功,有的功友老是做不到自然舒适。那就先正常走路,找到闲庭信步的感觉,把自然舒适的感觉找到,然后,把这种状态带到练功中,走功时,自然行功的特点就会走出来了。 比如,点步,有的功友感觉做不出功效。那就先找到点住,点透,点稳的同时,呼吸要呼透,身体也要松透下来的感觉,感觉找到了,再去习练,自然就会收到功法所体现的效果。 比如,特快,有的功友越走越紧张,腰紧胯紧,身体用力,走不出特快功的功效。 我们可以先把小碎步的感觉找到;把小步快倒腾的感觉找到;把腰,胯,膝盖放松的感觉找到;把“凝神聚气,寓意无我,周身飘然”的感觉找到;把那种被惯性推着走的感觉找到;把双手的摆动是在腰胯带动而被动的顺势左右摆的感觉找到;把走功时,那种轻松,沉稳,愉悦,自信的感觉找到。 真正练功时,带着这些感觉,做到一吸一呼气沉丹田,吸顺畅,呼通透,不喘不累,自然能走出特快功的功效来。 比如吐音,有的功友吸气,吐气老是用力,吐音时总是感觉喉头紧,胸部紧,那就反复练习放松的感觉,先把颈部,喉头,胸部,腹部,在吸气,吐气时放松的感觉找到,带着这种感觉去吐音,自然就会越来越放松。 有的功友练功时,面部不放松,我们知道,面部放松是整体放松的关键。但是真正练功时,又不自觉地出现眉头紧锁,面部不放松的情况。那就把眉头打开,把额头向四方松散开来,把整个脸颊里面的力量都松掉,找到面部祥和而自在的感觉。把这些感觉找到了,从做预备功开始,就带着这种眉头舒展的感觉走功,就会很容易达到心松,体松,心安神静的状态。 比如,摆手,有的功友老是弄不清大臂带小臂和小臂在摆的区别。其实,肩胛骨发力,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手的感觉,和小臂在那摆动的感觉明显不同。我们可以先找到肩胛骨发力,带动大臂,大臂带动小臂,小臂带手的感觉,把这种感觉带到练功中,就很容易掌握这个要领。 同理,大腿带小腿也是这种情况,找到胯部发力,带动大腿,大腿带动小腿,小腿带脚的感觉,那么走功时,迈步,翘脚尖也就很自然了。 比如,走功时,步长,步宽多少是最合适的,只要找到走功时,腰,胯,膝盖,腿处于最放松最舒适的感觉,就找到了合适的步长,步宽了。 学习郭功,形是基础,松是前提,静是核心,练是关键,辨证是灵魂,恒心是难点,康复是目的。其实,感觉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平时认真听听自己身体的感觉:身体是不是紧了,是不是拿劲了,是不是累了……根据感觉,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和功目,功时。 学会找到感觉,也许你会豁然开朗,也许你会很容易掌握功法,也许你会越来越有收获。 |
|
来自: 一缕阳光161229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