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汀类调血脂药物的治疗

 神经外科胡永珍 2023-02-12 发布于广东

降血脂药物是对降低机体血浆甘油三酯(TG)及(或)胆固醇(TC)药物的统称。

人体中血液脂质成分主要由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组成,也包括少量磷脂、游离脂肪酸(FFA)等成分。临床上将成人空腹血清胆固醇(TC)水平 > 5.72mmol/L、甘油三酯(TG)水平 >1.70mmol/L 判定为高脂血症。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高脂血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动脉粥样硬化会进一步致使组织供血不足,引发脑卒中、冠心病以及心梗等严重心血管病症,严重威胁人们健康。
据相关研究指出,他汀类药物在糖尿病、高血压等高血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以使患者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同时可以使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硬化情况得到改善,还可以使患者的致死率、致残率降低,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提升。
也有研究指出,他汀类降血脂药物的大剂量应用会使患者的肝脏毒性增加,同时可以使患者血糖水平提高,出现代谢紊乱等症状,同时这一类药物不适合在遗传性高油三酯(TG)血症、低密度脂蛋白(LDL)血症患者中应用。

调脂作用 

他汀类药物又称作 HMG-CoA 还原抑制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理想降血脂药物。
用于治疗高脂血症时,通过抑制胆固醇(TC)合成酶中的限速酶-HMG-CoA 还原酶,使肝脏合成胆固醇(TC)受限,从而降低细胞内游离胆固醇(TC),反馈调节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活力,有利于细胞内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增加,活性增强,促进循环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清除,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 水平,同时也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起到降低有或无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病率。
市面上最见他汀类降血脂的药物有普伐、洛伐、氟伐、辛伐、阿托伐、匹伐以及瑞舒伐他汀等,其中阿托伐以及瑞舒伐他汀是近年来新出的人工合成他汀药,而匹伐他汀作用时间长、安全性高,是潜在的“超级他汀”

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

他汀类药物与其他调脂药物联合应用作用显著,副作用少,且可显著降低总病死率。针对不同血脂异常类型及调脂途径,有不同的调脂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对他汀类药物已经采取了最大耐受剂量治疗,但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仍未达预期目标的患者,可首先考虑联合依折麦布治疗。
贝特类药物可降低血浆甘油三酯(TG) 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应用可改善血脂异常患者的血脂谱。大量研究表明,非诺贝特联合他汀类降脂药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故对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该在他汀类药物基础上联合非诺贝特治疗。
虽然,贝特类的药物代谢途径与他汀类药物近似,两者联合应用可增加肝酶异常、肌炎及肌病的风险,不良反应增加,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联合非诺贝特在中国人群中的临床使用是安全的,未发生横纹肌溶解不良事件。吉非贝齐联合他汀类药物时,相互作用概率加大,并且风险性明显增加,对于此种联合用药应注意。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

多数人采用他汀类药物单一治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常多出现于用量大者。我国人群应用大剂量治疗的耐受性明显低于欧洲人,有研究显示,我国人群大剂量应用时会出现谷草及谷丙转氨酶水平的升高、增加肌肉不良反应。但是绝大多数患者转氨酶升高不超过 3 倍,多呈一过性,通常在药物减量或者是停药后 1 个月恢复,无需予以特殊的治疗处理。
他汀类药物肌肉还会出现肌炎、肌痛和横纹肌溶解等不良反应。临床上采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能出现记忆及认知功能障碍,但是其发生率均不高,停药后可逆。
尽管他汀治疗会伴随糖尿病的发生风险,但这种风险和其降低冠状动脉事件疗效相比,风险非常小。当比较他汀类药物与致糖尿病风险药相比,他汀类药物致糖尿病低得多。此外,他汀类药物已经证实可以降低糖尿病中预防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因此,在合并心血管风险或冠脉疾病治疗中,虽然会有发生糖尿病的小风险,但其对心血管治疗的获益大得多。


坚持科普,希望医生和患者少走弯路,疾病得到尽早诊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