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杯酒释兵权有多荒唐?赵匡胤名扬千古的背后是一个300年的弱宋

 新用户40828904 2023-02-12 发布于福建

周世宗柴荣去世后不久,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亲信赵匡胤就在陈桥发动兵变,黄袍加身,北宋由此建立。赵匡胤称帝后,为了防止部下效仿自己,决定解除他们的兵权,在一次君臣聚会上赵匡胤开导众武将说:“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众将一听,吓得赶紧跪下磕头,都把兵权交了出来,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打开新浪新闻

和刘邦、朱元璋等人滥杀功臣的做法相比,赵匡胤此举为他赢得了极大的声誉,被后世誉为仁君的典范,他也因此得以名扬千古。杯酒释兵权后赵匡胤还觉得不保险,为了彻底杜绝黄袍加身这类事件的发生,他又采取了下面三种措施:一是将藩镇手中所有的精锐抽调进京,编入禁军,这样一来,藩镇手中就只剩下了老弱残兵,再也无力和强大的禁军对抗。

打开新浪新闻

赵匡胤的第二项措施就是将调兵权和领兵权分离。藩镇的威胁解除后,赵匡胤又对数量庞大的禁军产生了忧虑,为了防止禁军将领作乱,他将领兵权和调兵权做了分离。领兵权归三衙(殿前司、马军司、步军司)所有,调兵和发兵权则归枢密院所有,通过分权和制衡的办法,赵匡胤将军权牢牢地抓在了自己手中。

打开新浪新闻

第三项措施就是兵将分离,赵匡胤规定禁军、藩镇军和边境军必须定期轮换,经常换防的结果造成了兵不识将,将不识兵的局面,军队的战斗力大为减弱。从赵匡胤的这几项措施来看,他把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了“防内”上,而忽视了辽和西夏的威胁,对于辽国占据的燕云十六州,他不是采取武力的手段来收复,而是寄希望于用钱帛赎回,为此还特设了封桩库来储蓄钱财布匹。

打开新浪新闻

赵匡胤重文抑武、防内甚于防外的策略在他去世后得到了延续,两宋三百多年的历史中,武将始终都被文臣压着一头,对外作战时,皇帝出于对武将的戒备,往往派文臣出任监军,对武将进行监督,仗怎样打都是监军说了算,要命的是这些监军都是从未上过战场的门外汉,一代名将杨业就是死在了监军王侁的瞎指挥上。

打开新浪新闻

正因为如此,两宋立国300多年,虽然经济和文化十分繁荣,但在外战上却是一塌糊涂,对辽、对西夏、对金、对蒙古鲜有胜绩,只能靠上贡“岁币”苟延残喘,北宋最终亡于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皇后、公主及后宫嫔妃受尽了金人的羞辱。赵构建立南宋后,依然像防贼一样防着自己的武将,还将金兵最为畏惧的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给杀害了,此后南宋再没有雄起过,最终被忽必烈所灭。现在看来,赵匡胤当年杯酒释兵权以及把重文抑武作为国策的做法实在是太荒唐了。

发布于:天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