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药伤身?不吃更伤~

 新用户4994lLtW 2023-02-12 发布于广东

本篇主要针对

如何最大程度规避药物副作用

篇幅稍长,请耐心看完


身体患病不能自我康复,导致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或是未来将产生恶性后果的情况下,只能吃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药物会产生疗效也可能出现副作用,这个结果是由药物的特性和服药当事人的身体因素两者互相作用决定的。
比如不同的人吃同种药,他们对药物的吸收程度不同,就像吃一样多的饭菜,有的人吸收好长得壮,有的人吸收不好长得瘦。
还有吃进去的药怎么把不可利用的从哪里排出去,不同体重的人吃多少量、吃多少次能达到有效并且副作用小等等。
举个例子,秋水仙碱,得过痛风的病友大部分听说过这个药。有的人吃了既能止痛也没出现副作用,而有的人对秋水仙碱印象极差:“这个药有毒!”。
确实,是药三分毒,但用得巧妙就少毒甚至无毒还有益。
许多药吃一点就有效,吃很多才会产生毒副作用,而秋水仙碱的有效和出现毒性的剂量非常相近,也就是说,吃到能缓解症状的剂量通常也差不多中毒了。可它为什么至今仍被推荐应用在痛风的治疗中,甚至占着极其重要的位置,就是因为被巧用了。
那我们如何配合医生制定的方案巧妙服药,最大限度的增加药效和降低药物副作用呢?
1、与医生充分沟通自己以往曾有过什么样的用药经历,有什么药物过敏史,有过什么其他疾病或者症状。
比如有过“磺胺过敏”,风湿科常用药中柳氮磺吡啶和塞来昔布需避免使用。
比如以往有过“胃出血”,用到消炎镇痛药或者激素的时候需要配合护胃药一起吃。
比如有“G6PD缺乏(也叫蚕豆病,吃了蚕豆皮肤黄,尿黄,贫血)”病史的,羟氯喹需避免使用。
比如有非免疫病导致的肝病,很多免疫抑制剂像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就需要推迟使用。
比如有备孕计划,需尽量避免影响受孕或者致胎儿畸形的药物:环磷酰胺、雷公藤等等。
2、严格执行治疗方案:每日服药次数、每次服药片数以及服药时间。
1)药种类繁多无法一一列出,我们可以对着自己药盒上看看是否有以下字眼:
空腹吃药:清晨,完全空腹(比如青霉胺,最好在空腹或者饭后至少一小时以上吃)
睡前:睡前15-30分钟(比如催眠药)
饭前:饭前30-60分钟(比如胃黏膜保护剂、异烟肼)
饭时:吃饭的时候(比如消化酶)
饭后:饭后15-30分钟(大部分药物)(如果药做成肠溶片和胶囊的可以不那么严格,可在饭前吃,因药物会进入到肠道以后再逐渐释放起作用)
2)“胶囊”和“肠溶片”需要整个吃,不能嚼碎或掰开,可饭前吃。其中柳氮磺吡啶肠溶片进餐时吃比较好,尤其合并肠道病的。
3)固定时间吃,比如每日一次固定在每天早上八点左右吃,每周一次的固定在每周一上午八点吃,以此类推,保证药物的有效浓度。
4)大部分药物服药后需要用水送服,并且稍微活动一下,不要立马卧床,避免药物性食管炎,尤其是阿伦磷酸钠。
5)服药次数和剂量不随意增减,一般情况下每日两次的可以安排早上八点和晚上八点,每日三次的多是跟随三餐时间。
3、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病情变化包括自我感受、检验的客观结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