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漳州:洪塘磕尪习俗

 开漳祖庙燕翼宫 2023-02-12 发布于福建

一、洪塘磕尪习俗的来源

洪塘磕尪习俗,来源于清初郑成功部将刘国轩抗清的事件。

顺治十一年(1654年),郑成功围攻漳州,刘国轩积极策反清军守将献城纳款。十二月初一日,刘国轩夜引郑军入城,兵不血刃,迫使清漳州守将张世耀等降郑。事毕,初四日,刘国轩被授予都督佥事,管护卫后镇事。

图片

传说: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庭派遣贝勒王子罗托,率领3万精兵入闽围剿郑成功。守将刘国轩摆阵迎敌,令甘辉领兵五百,把守在万松关,万礼领兵五百,把守在赤岭的地方。且吩咐道:“你们两队出战,只准打败,不准打胜,轮番作战,把贝勒王引到洪塘来受死!”

两人领令去了。刘国轩亲自带领众将,到洪塘“乌垅仔”地方布置天罗地网,准备消灭贝勒王。贝勒王罗托轻取关隘,直奔漳城。甘辉、万礼二人边战边退,把贝勤王从赤岭引到东关门,从东关门引到新桥头,再从新桥头引到古县,一直引到洪塘南面“乌垅仔”的地方。

图片

“乌垅仔”是一条狭长的山沟,东西两条山陵相距不过十多丈宽,垅底是一片渍烂田(烂泥田),刘国轩命令军士挖来草皮,铺在上面,伪装成草地模样。甘辉、万礼的人马退入西边的山陵,慌慌张张地逃到山坡上,又转向东边的山陵逃去。贝勒王策马带领大队人马追到,冲进垅底截敌,不料人、马深陷烂泥田中,动弹不得;一声炮响,伏兵齐起,万箭齐射,清兵死伤无数,剩下的残兵败将,从水头弯腰树逃回报丧去了。

图片

顺治皇帝得知贝勒王罗托在漳州乌垅底丧命,派兵力剿,时贝勒王夫人主动请缨,领三万大军“为夫报仇”,进剿漳州。时为顺治十三年(1656年)正月,刘国轩又设计破敌,嘱洪塘社众父老,为保命得按计行事:家家安灵,户户挂孝,供奉“贝勒王神位”;大骂刘国轩,骗取贝勒夫人的信任;然后请贝勒夫人把大兵驻扎在大岭下的草坡上,假村民予劳军。贝勒夫人果然中计,是日(顺治十三年正月十二日)将近半夜,惊天动地的地雷火炮,把贝勒夫人和三万清兵化为灰烬,还没作战就全军覆没了。

两次战役,清军死亡众多,成为孤魂野鬼。为保境安民,勿使鬼神作祟,村族民众为祭祀亡灵,故于每年正月十二日(即消灭清兵之日),家家户户备办丰盛的祭品,进行社祭;并抬着神像在“乌垅仔”节庆闹神即“磕尪”活动,镇压冤魂野鬼。洪塘村“磕尪”习俗,自清朝顺治以来,历代延承,至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

图片

二、洪塘磕尪习俗的内容

洪塘村,历史上属龙溪县十二三都唐吉保凤塘社,明代时原为颜姓聚居地,至元末明初洪姓(开基祖洪季直)始迁入,发展迅速,清时即为大族,遂改名“洪塘”社。洪塘社南安堂,又名关帝庙,主祀关羽帝君,始建于明朝初年,这里是洪塘村神庆活动的场所。自清朝以来,每年正月十一日举行隆重的庙会、迎神社戏、抬神巡安等活动,热闹非凡,精彩纷呈;更有特色的“磕尪”活动在正月十二日隆重开场,是闽南地区较有影响力的传统民俗活动。

图片

洪塘磕尪习俗的内容主要有:

(一)赛前准备

磕:碰撞之意;尪:“安”(闽南语),指神、神像。“磕尪”即人们抬着神像在特定的场地,狂奔碰撞。

1、整理赛场。磕尪比武场,俗称磕尪埔,设在村子南侧,是本项目活动的专用场地(平时无他用,有专人保护管理),面积约8亩,5300多平方米。赛前进行场地整理,看台整顿,道路疏通,布置景观等。特别是场地中央地带,整平铺沙,以防硬地摔伤。

图片

2、尪轿固定。尪轿由座架和抬架组成,座架是用质地坚固的上等木材制作而成,其状如“太师椅”(俗称“柴头辇轿”),短足无顶盖,神像安坐其上。抬架有轿杠、轿担、横档等构件:轿杠选用二根长度约6米、直径约20厘米的上等杉木,用粗大的绳索捆绑于座架两侧(或套入两侧的铁抱箍),作为尪轿抬梁。座架前后的二根杉木间有横档木牵连,再用麻绳捆绑固定于横档间,中架一根木棍(直径约10厘米、长约2.5米的小杉木)作为轿担,用于人工肩抬之用。尪轿固定需有一定技术经验的师傅操作,做到轿扛固定之位置准确,绳索捆绑牢固不松动,碰撞时稳固不散架。

图片

(二)迎神入场

正月十二日早晨,南安堂理事会及磕尪会首们(俗称“尪头家”),早早来到庵庙,举行相关仪式,恭请诸神赴“磕尪埔”比武,主要仪式有:

1、祈安仪式。祈安仪式主要向关帝君及诸神禀告磕尪相关事宜,祈求磕尪活动顺利,保佑参与活动的信众平安,起鼓舞士气的作用。仪程有村族家长(身穿紫长衣,头带毯帽)及会首们等,上香祭拜祷告,恭请各路神仙放兵护场、祛邪镇魔、护阵维安、保护磕尪顺利平安。

图片

2、上轿仪式。祈安典礼完成后,举行“净轿”仪式,净轿即清净神轿,意在营造洁净神圣的空间让神尊乘坐。把已经固定好的“尪轿”抬放庙门前,执事以焚燃檀木香的净炉,在神轿及相关器物绕圈,此曰“净轿”,象征洁净无邪。然后村族家长恭背“廖化将军”、“贺帅将军”两尊神像出庙外,安座在各自的尪轿上。用棉布带子将神像的手、臂、脚、腿、身躯等部位捆绑固定于座架上,避免磕尪碰撞时因强烈震动而掉落。净轿安座后,还要对其他神轿、器物、信众等“净身”。

图片

3、迎驾仪式。起驾之前先由村族家长在轿前焚香礼拜,恭请神尊起驾,庙中钟鼓齐鸣,焚金鸣炮。大轿班(抬轿壮士身穿黄色、红色的马夹衣)将神轿抬起,在众多家长、理事、信众的簇拥下出庙,又有本庙奉祀的“关帝圣君”、“甘夫人”(俗称大嬷)、“糜夫人”(俗称二嬷)、“朱爷”(朱聪)、“关爷”(关平)、“裁判爷”(开漳圣王)等神像护驾随行。迎驾队伍人员数百上千,旌锣旗鼓,彩旗乐队,浩浩荡荡地向“磕尪埔”进发。一路上是锣鼓喧天,唢呐高奏,弦乐齐鸣,鞭炮声、鼓乐声、欢呼声,声声沁透出欢乐祥和的心声。

图片

(三)磕尪比武

迎神队伍到达“磕尪埔”(今在漳州动车站西侧),把参赛尊神一字排开,安放在看台前。农历正月十二这天,磕尪埔格外热闹,气球悬空,彩旗飘扬;比武场四周,参赛的、看热闹的,人山人海;看台上舞乐演奏,增加欢乐气氛;宗亲社团、友好村社派代表莅临观摩、参赛;场外四周有货郎担、小吃担、玩具品、商品车等交易火热。

图片

磕尪比赛规则:1、以红衫兵和黄衫兵,二军对垒,各有若干队员,每队4人(前2扛,后2扛)扛抬神尊,红队抬“廖化将军”尪轿,黄队抬“贺帅将军”尪轿。2、二队在场上相向起跑,相遇时尪轿右侧猛力碰撞。3、相撞时,某方倒地或“兑扛”(轿担从扛者肩上落下)多者为败。4、擂台式比武,败者续补再战,直到最后擂台者获胜。

图片

经过简单的上香仪式和宣布比赛规则后,磕尪比武开始了。

磕尪活动充满情趣,以开漳圣王陈元光为“裁判爷”主持,以三国时蜀国大将“廖化将军”和唐代开漳圣王麾下辅胜将军“贺帅将军”,进行二将比武,其用意在于安息清初战死于洪塘的亡灵,祈求合境平安。

图片

比武现场,以开漳圣王神像为“裁判爷”坐镇中军(看台前中央),主持比赛(只是寓意,其实判断胜负者有主持人)。两辆“尪轿”,以“红衫兵”抬着“廖化将军”,“黄衫兵”抬着“贺帅将军”,各有四个勇士扛抬,来回飞奔。他们时而相向狂奔,时而侧面兜圈显摆。勇士们都清楚,只有四人步伐一致,健行稳步,配合默契,时刻注视对方(敌情)动态,掌握最佳攻击时机(战机),出其不意猛朝对方侧面冲撞,同时发力,而致对方站立不稳,尪轿落地。磕尪的勇士不仅要有坚健的体魄、敢拼的勇气,而且要有灵机的智慧和娴熟的技巧,才能克敌制胜。

图片

磕尪场面,精彩纷呈,一队被撞倒在地“打败战”,队友不甘落后,重组迎战;一队“打胜战”,临危不惧,越战越勇。“马失前(后)蹄”(相撞时个别人跌倒),换人替补再上;出现平局(双方均无被撞倒)更是白热化,你来我往,非比个高低而不休。

在却洞开其禁忌大门,让青壮年女性也来体验挑战,因此出现了“巾帼不让须眉”的佳话来。红装女郎参加磕尪活动,增加了比武现场的精彩和亮点;姑娘们英姿飒爽,精神抖擞,演绎着独特的、绝无仅有的乡村风景线。

图片

激烈、疯狂的磕尪活动,那引人入胜的冲撞,精彩剌激的较量,让围观群众兴奋不已,呐喊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磕尪比武从上午开始,除中场休息(看台上歌舞表演,调节氛围)及吃午餐外,一直延续到下午,观众成千上万,车水马龙来往于洪塘社;赛场周边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拥挤于磕尪埔。

图片

(四)入庙安座

紧张、激烈的“磕尪”活动结束了,各路尊神在信徒众簇拥下抬着神轿返回了南安堂庵庙,曰“入庙”,随后举行安座仪式。执事人员把神像安座在神位上,村族家长及全体理事(即“尪头家”),大礼谢拜,叩谢当日磕尪活动顺利完成,并祈求合境平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添丁进财、事业兴旺,至此洪塘社磕尪活动正式落幕。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虽有些疲惫,但总是欢乐开怀、津津乐道。

图片

作者介绍:方港水,1951年6月出生,龙海区榜山镇崇福人。龙海市第八中学教务处主任,中学高级教师,2011年6月退休。2012年受聘龙海市政协文史委文史员至今,龙海市月港海丝文化研究会理亊。

图片:林南中 方港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