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利老师讲诗歌:《观大散关图有感》

 高考语文杰哥 2023-02-12 发布于山西

电影《满江红》带火了一首词,也提醒人们对那段壮阔历史再次回望。“恢复之志”是南宋诗人创作中的共同主题。陆游尤甚。本文帮助大家读一首陆游的诗《观大散关有感》。(本文已于《语文报》发表)

观大散关图有感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二十抱此志,五十犹癯儒。

大散陈仓间,山川郁盘纡。劲气钟义士,可与共壮图。

坡阤咸阳城,秦汉之故都,王气浮夕霭,宫室生春芜。

安得从王师,汛扫迎皇舆,黄河与函谷,四海通舟车。

士马发燕赵,布帛来青徐,先当营七庙,次第画九衢!

偏师缚可汗,倾都观受俘,上寿大安宫,复如正观初。

丈夫毕此愿,死与蝼蚁殊,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

大散关位于陕西西部,是兵家必争之要地重关,“川陕咽喉”。1140年南宋中兴名将岳飞、韩世忠先后击败金军主力,一路收复失地。然而就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高宗赵构却与金国达成《绍兴和议》,割地称臣杀岳飞换来偏安南方,双方以“淮水—大散关”为分界。从此,大散关成为南宋的国门。乾道九年(1173年),陆游摄知嘉州,看了大散关地图后作此诗。
全诗突出了诗人内心充满愤懑之气和壮志难酬的悲慨。但有一个极为特别的艺术特点,中间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设想自己的战略以及实现后的胜利景象。尤其写到:朝廷只需派一支偏师便可把金朝可汗俘虏,整个都城的人们都来观看受降仪式,一派太平盛景。再对比诗人实际上看着眼前的大散关地图的情景,“志大浩无期,醉胆空满躯”的无奈悲鸣更加动人心魄。
这是因为,诗人虽然看的是边关,想的却是国土。两年前,他曾经跟随抗金名将王炎在南郑公干,亲着戎装戍守于大散关。对于这首诗创作前后的南宋来说,大散关成为国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国耻,是断送了之前抗金成果的象征;同时也是收复失地的起点,虽然任重道远,但如果能从此地“中原北望”谋划进兵长安,抗金北伐之志有望实现。诗人之前曾经多次献策北伐,作《平戎策》,提出“收复中原必须先取长安,取长安必须先取陇右;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的计策。但被朝廷否决。短暂的抗金一线生涯让诗人看到收复失地的曙光,给他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 
由此,虽然陆游与大散关只有一面之缘,但这个地方却成为诗人魂牵梦萦之处。短短八个月时间留下大量诗词,是他诗歌创作从思想深度到创作风格都为之一变的关键时期。关隘也因人而名,直到今天,硝烟散尽的大散关遗址,都有他的痕迹,如陆游祠。
    虽然之后陆游在短暂的和平年代辗转各地,做了很多为民爱民之事,但他始终不忘国家统一之志,而作为边境的大散关也成为陆游心中永远的痛。直到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游依然念念不忘,86岁的诗人虽年老体衰,但在他的名作《书愤》中再提“铁马秋风大散关”,表达对山河破碎中原未收的郁愤之情,满腔爱国热诚溢于言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