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病理生理学】病因学概论

 地球知识年鉴 2023-02-13 发布于辽宁

致病因素是引起疾病的特定因素,它决定了疾病的特异性。因此,医学家需要探寻致病因素,发现致病因素,确立消除它们的途径。致病因素必须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致病。但在了解致病因素前,需要了解以下概念:

1.有些疾病,只要有致病因素的作用便可发生,并不需要条件的存在。比如,高温、大量剧毒化学制剂作用,无需任何条件,即可引起创伤、烧伤和中毒。

2.同一因素对一种疾病是致病因素,而对另一种疾病则为条件因素。

3.一种疾病所引起机体的某些变化,可以成为另一疾病或另一些疾病发生的条件。

4.“危险因素”有可能是疾病的致病因素或条件,也可能是该疾病的一个环节。从病因学的角度讲,它不是一个很确切的概念,但它可以帮助人们从众多的内外因素中,找出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

5.诱发因素是指具有加强某一疾病或病理过程的原因的作用,促进疾病或病理过程发生的因素。


一、生物性因素

生物因素是一类比较常见的致病因素,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以及寄生虫(原虫、蠕虫等)。

这一类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时具有如下特点:

1)病原体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

2)只有宿主对病原体具有感受性时,才能发挥致病作用,亦即病原体必须与机体相互作用。

3)病原体作用于机体时,即改变了机体,又改变了病原体。

二、物理性因素

物理因素,包括机械暴力、温度、电流、电离辐射、气压等。

机械暴力主要引起机体局部损伤。严重的外伤由于疼痛和失血又可引起全身性病理过程——创伤性休克。

低温作用于全身可致全身过冷,持续性全身体温过低可导致代谢及需氧过低,生命重要器官功能抑制以至引起死亡。高温作用于局部会发生烧伤;高温作用于全身如环境温度过高或长时间处于烈日直射下可引起热射病或日射病,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先过度兴奋而后发生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强大的电流往往会引起机体致命性损伤,如果电流通过心脏可引起心室纤维颤动或心搏骤停,电流横贯脑干可引起呼吸中枢麻痹,呼吸停止。

电离辐射的作用可引起放射损伤或放射病。

气压低可引起缺氧性病理改变,比如登高或飞行,这种损伤一般称为高原病或高山病。

三、化学性因素

1.毒物(包括强酸、强碱及腐蚀剂)对机体的作用往往具有器官系统选择性。

2.某些化学物质微量不至引起中毒,但又积蓄作用,长期摄取可导致慢性中毒。

3.机体具有强大的生物转化和排泄机构如肝、肾等。

四、营养因素

营养因素包括糖、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各种维生素、水、无机盐(钾、钠、钙、镁、磷、氯、硫等)以及某些微量元素(铁、铜、锌、氟、锰、硒、锌、碘等)

为了保证合理的营养,不仅要注意食物的量,更要注意食物的质,尽可能采用适量高质以及各种营养素搭配适当的饮食。要尽可能地防止偏食,以免发生某种营养素的缺乏。

五、遗传性因素

遗传因素的直接致病因素主要是通过遗传物质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发生。先天的遗传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天疾病的发生。

六、先天性因素

是指能够损害正在发育的胎儿的有害因素。胎儿在宫内发育的一定阶段对某些损伤因子的作用极为敏感。环境因素如缺碘、环境污染、涉嫌、高温、营养不良或失调、食品污染、药物、微生物感染等可作用域胎儿而引起某种缺陷和畸形。

七、免疫性因素

在某些个体,免疫系统对一些抗原的刺激发生异常的强烈反应,从而导致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这种异常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和超敏反应。

有些个体会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称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常见的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

各种免疫缺陷,可以由遗传性因素引起,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全;也可以由后天因素,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八、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

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精神、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疾病越来越受到重视。精神因素,如长期焦虑、悲伤、恐惧、沮丧等不良情绪和强烈的精神创伤等在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长期的思想矛盾或精神负担可能使某些人发生神经官能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