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档1】怎样确定一个疾病的脏腑定位和虚实类型?

 再现红尘111 2023-02-13 发布于江苏

“汤液经法图”是一个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具的理论,天生就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但是,要想在临床上使用“汤液经法图”,我们还需要做一些工作。

第一个工作,就是确定“汤液经法图”的诊断学内涵,回答本文题目所提出的问题。

即,面对一个疾病,怎样确定它的脏腑定位和虚实类型?

这就形成了今天要讲的学术论文。从《辅行诀》的角度,研究五脏虚实辨证的方法学。

文章图片1

学术文章1

(一)

其实,确定疾病的脏腑定位,并不是一定需要《辅行诀》。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传统的脏腑辨证,就是在做疾病定位的工作。

肝开窍于目,肺与大肠相表里,心主神明,肾司生殖,脾在志为思,就是脏腑学说,或者说藏象学说的基本内容。

这些内容,大部分都适用于五脏虚实辨证。

在《辅行诀》记载的五脏虚实辨证的内容中,很多内容都是与传统的脏腑学说或藏象学说一致的。

例如,藏象学说认为,肺司呼吸,肺开窍于鼻,所以,咳嗽诸病、鼻部诸病当责之于肺。《辅行诀》也记载,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在这一点上,两者是完全一样的。

这说明,《辅行诀》的五脏虚实辨证不是一个新学说,而是与传统的脏腑学说和藏象学说同宗同源

所以,说《辅行诀》和“汤液经法图”是封闭体系的观点,是错误的。说《辅行诀》和“汤液经法图”是标新立异的观点,也是错误的。说《辅行诀》和“汤液经法图”只有五脏没有六腑的观点,还是错误的。

我们不要用发光二极管构成的电脑识别思维来看“汤液经法图”,对于这种思维来说,“健脾”和“健脾 ”(后者多一个空格)都不一样。我们要用中国文化的整体观和普遍联系观点来看“汤液经法图”,对于这种思维来说,万事万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其道一也。

文章图片2

整体观和普遍联系观点(图源网络)

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虽然两者同宗同源,但还是有一些不同之处,甚至是很重要的不同之处。

最重要的不同之处,就是“汤液经法图”严格地、认真地贯彻了虚实辨证的思维。五脏之中各有虚实,虚实之中分有五脏。

例如,藏象学说中,肾在志为恐,肝在志为怒。但《辅行诀》则记载,肝虚则恐,实则怒。你看,在前者的体系中,肝的情绪表现就是1个,而后者是2个,以虚实加以区分。

又如,脏腑学说中,酸味对应肝。但在“汤液经法图”中,辛味对应补肝,酸味对应泻肝,甘味对应缓肝。你看,在前者的体系中,肝的对应药味是1个,而后者是3个,以补、泻和化加以区分。

所以,《辅行诀》和“汤液经法图”的五脏虚实辨证,与传统的脏腑学说和藏象学说相比,既是同宗同源,又有不同之处。我们不要轻易地用谁去否定谁。

这,就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

文章图片3

汤液经法图的肝木区域(小金药师制图)

(二)

既然二者有相同有不同,那我们重点的工作,就是要搞清楚这里的不同。

怎么做呢?就是采用《辅行诀》的内容,尝试还原这个五脏虚实辨证的方法学,尝试回答题目中的那个问题。

具体来说,就是把《辅行诀》中收载的五脏大小补泻汤的主治病症,汇总整理一下,然后分析其中的规律。我们研究的底本,是范志良1965年的抄本。

接下来,我们试着找找其中的规律。

读过《辅行诀》的朋友们都知道,《辅行诀》开篇就记载了五脏大小补泻汤,也就是小补肝汤、大补肝汤、小泻肝汤、大泻肝汤、小补心汤、小泻心汤这样的方子。每一个方子,都有主治病症的记载,都有药物组成的记载。

我们把这些方子的主治病症,或者叫做主治证候,或者叫做适应症,整理在一起,就列了下面这个表。

文章图片4

《辅行诀》五脏大小补泻汤信息汇总

大家认真看这个表,就会发现这么几件事。

第一,同一个五脏虚证或实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例如,小补肝汤治疗的是一种肝虚证,大补肝汤治疗的也是一种肝虚证,这两种肝虚证的症状表现不一样。当然,准确的说法是,大同小异。

同理,都是肺实证,小泻肺汤治疗的肺实证与大泻肺汤治疗的肺实证,症状表现不一样。

五脏虚实证都是这样的。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同一个五脏虚证或实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临床表现。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肝虚证和肺实证的临床表现很多,五脏虚实证的临床表现很多,而《辅行诀》只列出了其中的一部分。《辅行诀》很可能只是列出了经典症状表现,但不是全部的症状表现。

我们需要根据五脏的五行属性和病生理特点,将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其他人的临床经验,内化成五脏虚实辨证思维下的内容,确定常见症状、常见疾病的五脏虚实归属。

只有这样,才能把书读活。

第二,同一脏腑的小补汤与大补汤之间,同一脏腑的小泻汤与大泻汤之间,适应症是包含关系,药物组成也是包含关系。

例如,小补肝汤能够治疗的“心中恐疑”、“气上冲心”和“头目眩晕”,在大补肝汤的适应症中也存在。只不过,说法换成了“其人恐惧不安”、“气自少腹上冲咽”和“头目苦眩”。

与此同时,大补肝汤的主治病症更多,有小补肝汤适应症中不具有的症状,例如“心悸”。

所以,从适应症角度看,似乎可以说,大补肝汤包含了小补肝汤。

当然,从药物组成角度看,大补肝汤也包含了小补肝汤。或者说,大补肝汤就是在小补肝汤的桂枝、干姜、五味子和大枣的基础上加减而来的。

换成任何一个脏腑的补汤或泻汤,似乎都有类似的规律。这就是我们说的,无论在适应症上还是在药物组成上,从某种程度上看,大补泻汤都包含了小补泻汤。

相信大家在读《辅行诀》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文章图片5

大鱼吃小鱼的包含关系(图源网络)

第三,五脏的大补泻汤之间,存在适应症和药物组成的重叠。

这是什么意思呢?

很简单,我们再来看刚才的表格,看其中的大补脾汤和大补肺汤。

从适应症角度看,大补脾汤有“口中苦干渴”、“汗出”、“气急”的症状,而大补肺汤有“口干”、“汗出”、“少气不足息”的症状,这些症状显然是相似的。

而从药物组成角度看,大补脾汤和大补肺汤都有麦冬、五味子和旋覆花这个组合,只不过,用量占比的高低不同。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重叠,在不同脏腑大补汤或大泻汤之间的重叠。我们从适应症角度,把这种重叠画成了一个花瓣图,重合部分就是重叠的内容,可以更直观地表达这种规律。

文章图片6

五脏大补汤之间的适应症重叠(小金药师制图)

文章图片7

五脏大泻汤之间的适应症重叠(小金药师制图)

而这种规律,没有出现在不同脏腑的小补汤或小泻汤之间。

这说明,《辅行诀》所列的小补泻汤都是本脏的单病治疗方,而大补泻汤都是本脏以及子母脏的共病治疗方。同时也说明,这里的小方和大方的含义,是从本脏和子母脏的单治或兼治角度来区分的,而不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

我们认为,从《辅行诀》脏腑单治或兼治角度来理解大小方,比《黄帝内经》仅仅从药味数目和人为划定的君臣佐使来理解大小方,要更有临床目的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三)

好,以上3个规律,就是我们这个研究的主要结果。

在这个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拆解了五脏大小补泻汤的适应症信息,又选了两种不同的数学算法,采用决策数建模的数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简单的辨证思维模型。

我们刚才说了,《辅行诀》五脏大小补泻汤的适应症只是经典的脏腑虚实证,不是所有的脏腑虚实证。所以,基于这个内容建立的数学模型,示例的价值大于临床价值。

不过,从这个决策树模型上,我们依然是看到了一个较为清晰的辨证思路,看到了一些重要的具有高辨识度的症状指标。

例如,“恐疑”可以作为肝虚证的高辨识度指标,“吐血衄血”可以作为心实证的高辨识度指标,“饮食不化”可以作为脾虚证的高辨识度指标,“咳逆上气”可以作为肺实证的高辨识度指标,“小便不利”可以作为肾虚证的高辨识度指标等。

再通过这些高辨识度指标的组合询问,我们就可以确定,疾病的脏腑定位和虚实定性。我们还可以确定,疾病是不是脏腑共病,是不是需要脏腑共治。

当然,《辅行诀》五脏大小补泻汤的适应症中,脉象记录的不多,舌象几乎没有。这既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也是未来工作的方向。

最后,我们也是遵循着脏腑单治和脏腑共治的这个思路,构建了新书《医方图解》中所有方剂的分类。所以,“汤液经法图”所代表的是一个庞大的中医学术体系,根据这个体系,可以对现在的中医学内容进行严谨的整体重构

这就是“汤液经法图”的能力和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