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鹏将军回忆录3

 兰州家长 2023-02-13 发布于甘肃

二、参加红军

第一次大革命之前,盘踞江西的是北洋军阀孙传芳的部队,共有四个正规师,三个地方师,二个独立旅, 总共兵力号称十万人。驻守吉安地区为赣军第2师蒋镇臣的部队, 军阀的统治腐败残暴,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对“北兵”、“咵老”厌恶已极,民心思变。

1926年秋天,北伐军攻赣总指挥朱培德率领第3军及新编第14军 ,由广东出发占领赣州之后,夹赣江两岸向东北挺进,很快占领吉安、抚州,并配合湘北转入赣北的北伐军队攻占南昌、九江。

北伐军经过吉安地区时,与蒋镇臣师展开短时间激战,战场离我们村最近的地方只有四五华里,枪声、炮声震耳欲聋。北伐军很快就把敌人打垮了,并乘胜追击,枪炮声越响越远。人民十分高兴,热烈欢呼胜利,积极支援北伐军。有的自发地送水送饭,有的自愿带路当挑夫,更多的人在村头街尾议论“南兵”如何好,不扰民,不拉伕,买卖公平。在清扫战场时,乡民拾到的枪支弹药,均自动送给乡政府(乡政府同我们小学是行教合一的单位,乡政府的办公室也就是小学的办公室,乡政府的负责人兼任小学教师)。由乡政府转送县政府。为了庆祝胜利,我们小学也挂了彩旗,张贴了五颜十色的标语。总而言之,我所见所闻的

第一次大革命,对我产生革命思想影响不小。

但是时移事改,好景不长,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不到半年时间就开始消沉下去了。所谓“军事北伐、政治南征”的腥风血雨开始了,白色恐怖很快就来临了。当时在吉安地区的部队是国民革命军新编第2师,师长叶剑英虽然是革命左派,也对形势无能为力。

叶剑英就是我们后来的叶参座、叶元帅。两广解放后,我在广州工作, 叶剑英还同我谈过这段历史过程中的故事。

国民党右派及地主豪绅,兴高采烈地迎接反革命形势的到来,并推波助澜,疯狂地进行反扑,残酷地镇压革命运动,真是一片血海尸山、鬼哭狼嚎的凄惨状况,而广大工农革命群众被迫偃旗息鼓、怒而不言,由积极参加革命,变成忧心忡忡, 观望等待。

左派势力、共产党人更是义愤填膺,被逼上“梁山”,用刀枪相对抗。在城市站不住脚的形势下,迅速转入山区 ,以农村为主,搞武装斗争,坚持革命。自1927年起,吉安县出现两块农村游击根据地。一块是赣江西面的延福山区,一块是赣江东面的东固山区。我的家乡离东固山区七十华里,开始并不知道那边发生了什么变化。1928年之后,逐渐地有各种传说,也就是小道消息,什么“苏维埃”,什么“土地革命”,什么“红军”,什么“赤卫队”,传到我们的耳朵里。吉安反动派的报刊除登载井冈山地区“赤匪”活动外,也登载延福地区、东固地区的“土著赤匪”串扰情况。

东固地区处于吉安、永兴、吉水、兴国、泰和五县边界,游击地形很好,农民生活贫苦。1927年3月,吉安城党的组织被破坏,大批党员、团员及左派人士被捕。共产党员赖经邦是东固山区赖村人,原任吉安县教育局长,在城内站不住脚,他就跑回东固家乡坚持革命,将东固地区原有“土匪”十余条枪争取为革命队伍,以此为基础逐渐发展成一支数百人的游击队。 国民党反动派多次武装'围剿',游击队不但没有被消灭,而是更加壮大了, 战斗力更强了,并创建了东固最早的革命武装力量,后改编为江西工农红军独立第2团和第4团。1929年,革命形势已发展到我们家乡附近,赣江以东均成为东固革命根据地武装力量的活动范围。

1929年12月,一天黄昏后,老百姓还没有睡觉,在我们村庄前的大路上,突然传来跑步声和低声说话声:“快跟上,快跟上”。我们出门一看,原来是一支农民组织起来的队伍,从东面山里出来,向吉安城方向前进。除先头有少数步枪外,绝大多数人背的、抬的是土枪、土炮、梭镖、大刀,甚至有的是棍棒,据说有两千多人。他们在吉安城对面的赣江东岸,向城内放了几枪,在附近村子里打了几家土豪,第二天早晨就返回山里去了。

当天上午,吉安城敌人百余人渡河向东侦察搜索,进到丘塘以东高地(此地离我们村约四华里),稍停了一会儿,没有发现什么情况,即返回城内去了。

后来我们才知道,这次农军行动,是第一次攻打吉安的佯动部队。直到吉安城解放为止, 先后有九次围攻吉安的行动。由于赣江阻隔,我们这边不能成为主攻方向,而主攻方向在赣江西面,那里可以直接攻城。

我们村里老百姓亲眼看到这次农军行动后,议论纷纷。家境比较富裕的人保持观望态度,不敢发表意见。家境比较贫穷的人,特别是青年,积极主张我们也跟着宣布暴动,成立苏维埃,成立赤卫队。但年纪比较大的老人,认为我们离城太近, 敌人可以随时来到,不能轻举妄动,不要惹祸。最后商定是先采取秘密办法,准备红旗、红袖章,准备梭镖大刀,待机而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