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文典·2023中国作家诗人作品年鉴》暨“文典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入选作品展:郑亚水

 世界作家图书馆 2023-02-13 发布于山东
金咀齿及其轶事
郑亚水

 

某年夜半,紫泥乡计生工作队像“鬼子”一样,悄悄地潜入溪州村静默潜伏,准备待夜深人静三更之后,擒抓白天已侦知的三户计生违孕户,明天好带到卫生院做人流引产,完成上级下达的四术任务。
出于保密,村长没交代村通讯员兼总务大头仔买菜备料,倒是这大头仔心机颇深,说家中有两筐老蛏。村长一听大喜过望,说:“快去挑来剥壳煮蛏稀饭,别让镇干部,尤其是别让队长阿山兄弟饿肚子,抓计生。”
大头仔闻言,连忙应“好!”他心里美滋滋的,今晚这两筐老蛏明天可多报销10斤,扣除给村长两包大前门,还有得赚。嘿嘿!大头仔动作很利索,不久便传来了厨房烧柴的声音。
在村部大祠堂正看着电视的阿山,肚子里早已发出叽哩咕噜的声音,一泡尿禁不住,只好走出门口去旮沓小解。就在这时,迎面只听大头仔小嘴一咧:“来呀,吃……”“吃蛏沫”还没讲全,隐约看见沙铝大锅溅出了汤来,大头仔大惊失色,赶紧将沙铝大锅放到地上,拿起勺子在铝锅中找起东西来。阿山见状,连忙询问究竟,只见大头仔一声也不吭,从勺中取出一弯东西来。他拿着那个事物在一旁甩了几下,接着跑到水池边上,打开水龙头冲洗一番,然后往嘴一塞,这才开口说话:“来了,吃蛏沫。”还对阿山使了个鬼脸示意叫他千万别吱声,多多包涵。
看到这样的景象,阿山在心里嘀咕一声:“还是到厨房吃为好!”
阿山在大头仔的带领下到了厨房。阿山想起了适才发生的事,狐疑地问:“你刚才掉什么东西了?”
大头仔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小时候家里穷,缺钙,很早就掉光了牙,现在的牙齿都是补的,就这排金咀齿啦。”说着叹了一口气,张着嘴让阿山欣赏他刚刚掉在蛏沫里的那副假牙。
阿山看着大头仔的金咀齿,再想想刚才的景象,心中不禁打了一个寒颤,腹中不自觉地感到作呕。他看到大头仔留在锅中准备自己享用的蛏沫,赶紧盛起来充饥。
阿山点着大头仔塞给他的大前门,踱步回到了大队部的祠堂,看到同事们坐在大堂看电视,忙询问一声:“同志们,都吃饱了么?”
众人回应“吃饱了。”
阿山接着问道:“好料吗?”
“好料!”众人答道,甚至有人还取笑阿山:“队长,你干嘛关键时撒尿去,起码少吃一碗!”
阿山回头看了大头仔一眼,见他“嘿嘿”一笑地露出了那一排烟薰过的大金牙,不禁一阵恶心,只好喊道:“干活去,抓计生!”
紫泥是我的第二故乡,这种情感是缘起的,但是一定随你我往生一辈子。
因为,在1983年8月30日前,我的故乡龙文梧桥,带给我的是山场记忆,竹蔗、花生、番蕃……都是甜的,甜得我开始蛀牙,准备补上金咀齿……正是这一年秋的9月1日,我竟然华丽转身,由梧桥富农“坏三代”变为紫泥公社干部,这是个人政治上的出头天,脚下的福地正是紫泥公社……
上班第二天,作为紫泥公社办公室干事,骑辆破的公家自行车,随林水俊主任下乡溪乾村,当年溪乾大队算是龙海县紫泥公社的典型大队,是全国农业学大寨“海上耕渔先进单位”。我俩刚到大队部门口,就看见康福寿老书记和康长溪大队长,双双在哪儿恭候……感觉很好。当时,他俩都穿着时髦的衣服——军便装,康老书记握着我的手,林主任介绍说“这是新分配的小郑……”康老书记一面和霭地说“好才,白”,康长溪大队长递上了大前门香烟,顺便“咔嚓”一声打上火,教我有点受宠若惊了!
当年,公社和大队干部在群众中声誉很好,威望极高……
来到大队部会议室,只见康猫母副书记笑眯眯地站起来,而副大队长康亚皮同志正忙着泡茶……林主任稍有介事地问了一些调研数字……他们认真地回应了,而我赶紧手记抄录……
临近中午时分,溪乾大队的几位领导坚持要我们留着吃饭,林主任笑着说“今天是小郑第一次下乡,就吃吧,算接风”,在康猫母嘿嘿嘿的笑声中,我似乎闻到了好料的香味,肚子饥肠咕噜咕噜的响起来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乌礁及相连的紫泥洲七个大队,能办饮食小炒店的,也只有溪乾村大队了,因为溪乾大队讨海捕蟹,率先富起来了……村里不仅饮食小炒店多,红公庙香火也很旺……全大队也就是一个村庄,生意兴隆几乎不打烊的小酒家就有4处,外出打渔或者务工的群众,讨海入城归来,这里总是夜夜普度,天天闹热。作为全国先进单位,为了接待来访的上级或者兄弟单位,溪乾大队专配了一位通讯员,名叫“大正”。
他四十岁左右,鼻子红红的,好像永远流不完鼻涕,听到康长溪大队长说“备吃”,他马上小跑出去,也不到半个小时,我便看着他用竹扁担挑着一担箱子,像卖货郎一样,远远地、款款而至,那扁担两头上下有序起伏着……分明是箱子里面装有“好料”,来了来啦!
这时候的康猫母,因为老书记康福寿使过眼色……亦从家里煮好,用两个沙铝面盆合盖着,端上满满一大盆龙海特产——“溪乾红蟹”,摆在我这山猴面前……
您听说过酒醉、茶醉、烟醉……一定没有听说过“蟹醉”,古人说“清饿受不了毒补”,作为长期“缺腥少钙”的云洞岩边的山场人……那天中午,我一下子干掉了6只硕大有膏的红蟹……回到乡政府后,竟然懵懵醉了,而且醉了一天一夜,一下子露出了“饿鬼相”,刚出来工作就过早地凸显家里穷酸的老底,哎!
其实,当代书画家康建中的父亲——康猫母在未当任溪乾村党支书的10年前,也就是1975年就当上溪乾大队革委会委员,俗话“溪乾本姓康,米瓮在海中央”,“溪乾红蟹”是龙海著名的土特产,溪乾人讨海便是传统的生计……
那一年,响应“农业学大寨”的号召,溪乾人海上捕捞获得了大丰收……时值华国锋同志从湖南调任国务院副总理,来闽调研视察,有计划安排龙海看点,当时的县委书记周顺民同志感觉紫泥公社溪乾大队是海上耕渔学大寨的先进典型……
于是在华国锋同志视察溪乾村的前一天,就这“猫母”的名字,差点让康猫母革委会委员丢了乌纱帽……那一天,县委办庄凉江主任刚向紫泥公社布置做好迎接华国锋副总理视察工作之后,不放心直接把电话挂到溪乾大队,值班的康猫母接了电话问“你是谁呀?”……县委办庄凉江主任(后任龙海市长,漳州人大副主任),为人比较低调,谦细自称回应“我是凉江啦……”猫母一听“凉江(猫公)”,以为有人故意拿他开刷……未听下句,即把话筒掼下……那边庄主任因为事关重大,公务紧迫……怎么了,溪乾大队什么人一接电话就挂断了,再摇一摇接通了,还是故伎重演……一连三次,从未发过火,生过气的庄主任这回真火了……立即拨通公安局派人直扑溪乾大队抓人……看到县公安和公社特派员,出现在大队门口,康猫母也慌了……通过调查了解,原来是臭巧加误会,“猫母”以为有人用“猫公”名义打电话来开刷他,凉江才知道接电话的人名字真有叫“猫母”的人,自已的自称凉江“猫公”竟对上匹配呀!……后来,华国锋同志顺利地视察调研溪乾大队,凉江(猫公)与猫母不打不相识,也成了知心朋友!
1986年秋,我以紫泥乡团委书记身份,担任溪乾村路线教育工作队长,目标是宣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选好配齐村级组织,包括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套班子……有一天,党员大会海选7名党支委候选人,唱票时,猫母拿了一张票对我说“唱吧……这才是真的班子”,我拿话筒大声唱名,唱完后下面96个党员先是隐忍不住,后又爆发大笑,一阵过一阵……原来选票中的狗尾、猪哥、暴齿、二婴、山牛、歪浪、查某等人,都是当时溪乾的斑子(麻花脸),闽南人对“坏料子”的人有一个俗称“一斑二倭三Q毛四长短五缺唇六招睨……”,党员大会海选“班子”,有人故意找茬,选这些面相上似乎正确的“斑子”充数……康猫母同志就有一个优点,大家在搞笑时,他始终保持静默,很严肃的样子!
后来正式选举由7个海选的初步候选人,在选出5位正式人选,因为康福寿老书记和康长溪老主任年事较高,主动请辞不列选,结果,那一届溪乾村选出来的虽然不是那些“斑子(麻花脸)”,但也是“猪狗猫皮秀”,具体是康猫母、康亚皮、康细猪、康狗斤、康秀英(福寿小妹)……名字组成了“猪狗猫皮秀”,新当选的党支书康猫母同志表态说“溪乾本姓康,米瓮在海中央,书记猫母当,讨海魚满仓……”嘿嘿!
康猫母同志当了书记,而呼声很高的康亚皮同志当了村长,……本来康亚皮也憨憨想当书记,但他的表哥——土仔村相师张天师松辉先生替他算命,劝退了他。当时张先生看了他的面相说“你只有一只眼睛,溪乾是全国先进,弄个眼皮不好的人当头,这有损4千多人口的溪乾形象”,张松辉先生接着说“关键点还是你亚皮那两颗门牙,不配当书记,因为这两颗门牙间隔很宽,把不住财富……需要补上'金咀齿’,就是当了村主任,还会败光溪乾村的村财呀!”
俗名叫“目皮”的康亚皮同志和我很要好,开始不相信,可干不到一届,竟然败光了溪乾村的历年积累……最后,还是康猫母书记劝动了他“去补吧,明天开个餐票,说招待了阿水4斤红螃蟹……这不得了……”,亚皮同志一听,第二天马上到石码保健院,找了凹鼻溪波医师补了两颗门牙,出门后顺便在锦江影院广场买了一张两块的福利彩票,竟然中了3万元的特等奖,哎呀,真牛逼!
我还记得中奖的当天,康亚皮同志特地送给我一桶深水吊蚵和一筐“溪乾红蟹”……也不知道是不是他自己掏钱的,反正我也消化了32年了,谢谢!
生活进入互捧时刻,拈手写的两篇《瓷王开忠》故事,他妥妥写了古诗表扬我。
那天,有人比较一中先生林芦发和陈春耕老师做事处世之不同,林芦发善于发现学生的潜力和优点,总是用正激励方式教育——“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与同事见面时,总是恰到好处说出对方优势,比如肥的说富相,瘦的说骨感,秃子说智商高“男天屏”,黑的说勤劳,白的道优雅,懒的说会生活,常迟到的评模范丈夫……结果,他最早通过高级教师评聘,两个女儿读书、工作、姻缘都安排到妥妥贴贴。
相反,陈春耕老师是名牌大学出来的高才教师,对学生的问题和缺点,能一针见血点出来,他教的数学课平均分总是高人5—10分,为此当了年段长,经常听课品评年轻同事讲课,而且每次都把授课老师骂到狗头喷血,校长很高兴,家长不知道。带着这样惯性生活,后来朋友越来越少,某死子女不顺。
哎!做人做事难,陈老师的确很努力吧也很用心,问题是姿势站点太高,生活中无法用自己的标准去划线别人。而林老师教书一般般,生活的姿势是立足于低姿态正面看人,正激励待人,结果收获满满。才子陈老师天亭开阔,智商非常情商却偏低,个人失去了众缘,生活也不甚顺利!
那天,一起吃饭小饮,陈老师问我“水师,为什么呢?”我也稍有介事把他吹捧一大堆,他听后很高兴,一直整杯整杯喝酒。然后。我建议他学林老师,互捧出社会吃香!他说“性格决定命运。难呀!对一些'草之摆'我说不出违心的奉承话”,哎!
其实,陈老师天亭阔是聪明的人,但暴边牙——嘴唇不掩饰虎牙——“出口伤人”是新旧常态,那一晚饮毕我无意说了一句真话,对他耳语“去庄厝找牙医——庄卫明,可以改变命运……把出唇虎牙车平收入口”,他一听,说很惶恐惊讶“车咀齿,痛死人,我不干”,我只好说“那没有办法,性格是由相格定的,不改变暴牙五型,难办呀!”
几天后,卫明迎来了新客户陈老师。
老龙海市面上,出现了一位好人先生,社会更加和偕,因为挖脚穿的人少了,自然平安吧!

 

作者简介:
郑亚水,男,笔名梧闽,福建省漳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先后由漳州市图书馆出版《秋水白云》《西方国际政治研究》、作家出版社出版《白云深处》、海风出版社出版《月泊龙江》等书籍。2001年中国东欧经济研究会授其《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的灵魂》“优秀社科论文一等奖”,并入选《中国改革发展论文集》(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9年11月,该论文被清华大学收录《n<1知网空间》智库咨文;《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中国文化出版社)副主编。《<兰亭序>拾遗》一文于2010年9月入选《中国散文家代表作集》(作家出版社),并荣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学会“中国当代散文奖”;2015年春,经中瑞两国相关部门批准,被授予瑞典皇家艺术学院“荣誉博士”称号;2021年8月,作品《说好的父亲》荣获“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2月,作品《说好的父亲》入编《中国作家书法家代表作全集》并被评为“特等奖”;2022年4月,《过故人庄还有多少龙江颂》荣获第九届相约北京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22年7月,《紫云岩 无住与不迁》荣获2022年最美中国当代诗歌散文大奖“二等奖”;《林前也有苦山桃》入围世界笔会杯中国文学大奖展播;《一字圣手江山常在掌中看》入选《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读讲解教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